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林徽因与陆小曼如何对待感情?

林徽因,一个富有理性、智慧,集才情于一身的女子。

在她同时代以及前后时代的女性中,有很多特立独行、反抗父权传统性别规范的叛逆女性,而林徽因与她们以及五四娜拉们有所不同。最典型表现,就是林徽因在婚姻上对待父权传统的态度不如她们叛逆。如与梁思成的婚姻,首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也不能就认为说其婚姻即为旧式婚姻。自1921年在双方家长的授意下与梁思成确立恋爱关系,至1924年与梁思成双双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27年正式订婚次年结婚,之间也经历过漫长的恋爱程序,好像又完全恰合五四时期“结婚一定要恋爱,才有意义;没恋爱结婚便无意义(《爱伦凯与五四新文化》)”的时代伦理道德。只是这样的恋爱过程,其实也是双方家长的安排。

在婚后,林徽因获得了在当时实属难得的进入公共领域、实现女性职业生涯的机会。可见,社会转型期的关系是十分多元的,二元对立革命性的突变之外,还有兼容并蓄的渐变。如林徽因就属于后者,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因此,她爱过三个男子,却爱的清醒,也爱的平静。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短暂停留,却又义无反顾的离开。她懂得人生的每一次相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同行的人,一起相伴走过雨季、年华,但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渡口离散。不需要占有爱情。只需道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而陆小曼,一个风华、妩媚,甚至有点叛逆的女子。

就艺术而言,陆小曼的诗、文、书、画还是不错的,是一个有品位的才女。她精通外文,十八岁那年进入外交部做翻译,之后又翻译过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晚年还与人合作翻译《泰戈尔短篇小说集》和艾米丽·勃朗台的自传体小说《艾格尼思·格蕾》等书籍。只是这些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除了嗜戏,陆小曼还能唱昆曲、皮黄。她出演过《春香闹学》、《思凡》等剧,在当时的社交界引起不小轰动。只是,她并未将全部心思放在唱戏上只,因此成不了艺术常青树上的一片叶。当她与志摩热恋时,曾共同创作了五幕话剧《卞昆冈》。其中,徐志摩是执笔,但戏剧家余上沅在该剧的序言中说:“他的内助在故事及对话上的贡献,那是我个人知道的,志摩的北京话不能完全脱去硖石土腔,有时他自己也不否认;《卞昆冈》的对话之所以如此动人逼真,那不含糊的是陆小曼的贡献——尤其是剧中女人说的话。故事的大纲也是小曼的。”

可见,陆小曼不惧怕一切红尘风雨,不屑于世俗眼光,经历千般磨难,才得以与最解风情的徐志摩热恋,最终找到了自己爱的归宿。尽管不久后徐志摩坠机身亡,可她对他是真的动了感情的。徐志摩的死,让她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最后一颗真心,写出《哭摩》后,带着一身病骨苍凉孤独的行走于世。

实际上,林徽因与陆小曼人生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林徽因对待爱情看得开,甚至好像她自己就是多余的,因为她懂得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拥有他,只要知道他好就够了。但是,陆小曼不一样,好似要尝尽人生百态才肯罢手,总是任性到肆无忌惮的挥霍光阴。可是,她也只是一个有才而未成正果、少年锦绣而晚景凄凉的柔弱女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