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和小恒星的诞生方式相同,只是更大?

天文学家获得了第一张详细的气态盘状体正面图,该盘状体喂养了一颗巨大的新星生长。发现,它与较轻的婴儿恒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意味着恒星形成过程是相同的,不管最终恒星的质量如何。这一发现为更全面地了解恒星的形成铺平了道路。一颗原恒星,一颗仍在形成过程中的小恒星,是由周围的气体盘向中心坠落而形成。这个过程的细节,比如为什么恒星形成的质量范围很广,目前还不清楚。

低质量恒星正在太阳系附近形成,这使得天文学家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一过程。另一方面,巨大的原恒星是罕见。日本山口大学助理教授Kazuhito Motogi和团队使用Atacama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观测了一颗名为G353.273+0.641(以下简称G353)的巨大原恒星。G353位于距地球5500光年的天蝎座,其质量是太阳的10倍,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在巨大原恒星中,它是一个独特的目标,因为我们可以从上面直接看到它的气态盘。

阿尔玛还展示了其他几颗巨大新生恒星的详细图像,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侧面排列,因此很难看到圆盘的内部区域。ALMA观测捕捉到一个围绕G353旋转的圆盘,半径是海王星轨道的8倍。这听起来很大,但它是迄今为止在一个巨大原恒星周围发现的最小圆盘之一。阿尔玛还发现,这个圆盘被一层比圆盘大三倍的气体所包围。研究测量了从外膜到内盘的气体吸入速率,这有助于估计这颗新星的年龄。

令人惊讶的是,它只有3000年的历史,是已知最大的原恒星,我们正在见证一颗巨星成长的最早阶段。有趣的是,圆盘并不均匀,圆盘的东南侧比其他部分亮。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一颗巨大的原恒星周围发现不对称圆盘。研究小组还发现,该磁盘高度不稳定,并将出现碎片。不均匀圆盘可能是由这种不稳定性引起。这些特征经常出现在较小原恒星周围,这表明在低质量和高质量恒星形成过程中,基本物理过程是相同的。

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可能不同,新观察显示了相似之处,这是了解大质量原恒星如何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质量的重要一步。观察到的不对称和团块结构可以追踪到螺旋臂和/或磁盘碎片。发现吸积流中70%角动量可以通过圆盘上的重力力矩消除。自引力盘的动力学性质可能主导高质量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这与低质量原恒星的早期演化情况非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