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一些这样的留言。
“后台君,我喜欢上了一个人。可他没有那么喜欢我。我很努力地靠近他,但他似乎不为所动。但他也不是说对我毫无反应,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他又会给我一点点希望,让我难以割舍。这个状态持续已经大半年了,我真的很痛苦,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KY君,我和我男朋友交往已经一年多了。我非常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最了解彼此的人、有高质量的深入沟通。为此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要求给彼此写信,比如每周设定一个时间让对方坐下来和我聊天,等等。但收效甚微,他对于这种所谓的深入沟通不感冒,也说不出什么。我和他在别的方面很契合,但是这一点始终让我充满了挫败感。我如何才能让关系变成我理想中那样呢?”
“我已经失业4个月了。一直有努力在找,但找到的工作都不符合我内心的想法。或者是工资太低,或者是位置离家太远。我之前的两份工作也很不顺利,半年内都辞职了。我难道就应该接受一份不理想的工作嘛?可我好担心这样把自己的起点拉低了。”
这三个问题,看起来毫无关系。但在我们看来,却共同涉及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如何即时调节不合理的目标?
目标不只是一个和成就相关的词语,它实际上和我们整个的人生都相关。如果你仔细回想,我们的人生,是由“设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实现目标失败了”组成的。这些目标可能是我要去什么样的学校上学、要从事什么工作;也可能是我想和什么人在一起;或者是我希望我和他人的关系能够成为某种特定的样子,比如说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之类。
如果将目标设定得太低,我们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天花板,它会压制我们的潜能、让我们的发展受到阻碍。
但是,如果将目标设定得过高,我们又不可避免地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过多挫败感,负面的情绪累积起来,往往会给我们的自尊心带来严重打击,长此以往,我们还会对自己整体的能力产生质疑。
因此,对目标的设定、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及时调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格外重要的能力。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高的流动性、更多的可能性,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调节自己的目标,就更为重要——就像在大海上行船的舵手,要及时调节航线一样。
文首提到的三位粉丝,看起来都面临了同样一个处境:他们设立了不现实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同时深刻投入在这些目标中,难以抽身,从而给自己带来了痛苦。
今天我们要来谈一谈,如何调节那些不现实的目标——如何从难以实现的目标中抽身而出。 *你正痴迷于一个不现实的目标吗?
对于某个目标有超乎寻常的迷恋,无法转移注意力
对其它目标无法再提起兴趣
所有的努力都像是投入了黑洞,感到努力没用,也没意义
生活失去了掌控,经常感到无力
对自己经常感到失望,对人生也感到无望
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常常感到抑郁,提不起劲来
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在以上表现中,如果你满足了4项以上,那么很可能,你正痴迷于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过去错误设立的、难以实现的目标中抽身而出。及时放弃,然后调节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目标,和新的目标发生心的连接,投入到对新的目标的追求中去。
但往往这件事做起来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自己已经陷入执念却无法自拔的原因了。
想要放弃一个目标,哪怕是不现实的目标,都是很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以下三个方面:
判断出不现实的目标很难
当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路上遇到高难度阻碍时,通常会感到万分纠结——我要继续坚持,还是及时止损呢?我怎么知道努力有没有用?说不定再坚持一下,一切就会不同了呢?
特别是对于那些非常想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有一些积极幻想( positive illusions)。与自信不同,积极幻想更像是一种玫瑰色的滤镜,让我们以过度美化的视角看待自己、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偶然性事件。
在积极幻想的影响下,我们会盲目乐观,觉得事情还有希望,再坚持一下就能实现自己的执念。带着这样的盲目乐观,我们就很难客观、理性地判断,眼下的目标究竟是否可能实现。
同时,随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信念越来越多,放弃这一目标的沉没成本也变得更高。害怕损失的心理,让人更容易不惜补光捉影,来开展自我欺骗。
因此,高水平的目标调节能力,要求人具有诚实面对自己和现实的勇气——是这种诚实的勇气,将保护我们的人生不被执念摧毁。
2. 做出判断后,从过去深信的目标中抽身很难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怎样面对一个不可能的人?”,下面有一个回答是“坚持比放弃容易多了”。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体验,即使知道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依然很难做到放弃。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难以放弃”的例子:
我从小就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所以我一定要经营好我的婚姻。即使伴侣做出了很多伤害我的事情,我也不能放弃心中的坚持。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学霸”。考研失败后,我收到了心仪的工作offer。但纠结之后,我还是决定放弃它去二战,说不清是为什么,可能就是觉得我应该继续读书吧。
为什么明知道不现实,放弃目标依然是艰难的?最核心的原因是,目标会被内化成我们个人身份的一部分。上文的例子中,“我”的身份就是“贤妻”、“学霸”;而放弃目标也就撼动了个体的自我身份——“如果放弃了这个目标,那么我又是谁、我的价值还存在吗?”
放弃不现实的目标这一过程,其实是我们修正自我身份的过程。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过去心中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期待,甚至重塑自己的核心价值,重新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自我价值是什么。
然后我们会觉得那个过去的目标和自己的关系不那么大了,这个目标从一种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地位,变成了和自己有距离的事,继而变成了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
此时,你就从那个目标里解绑了。
3. 最后,要对新的目标产生认同也很难
在成功做出判断、又好不容易及时抽身(disengage)之后,我们还需要找到新的目标、并对它产生认同(re-engage)。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延续希望感,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然而,如前文所述,目标与我们的自我身份以及核心价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新的目标产生认同的过程,也是我们找到新的身份、拥抱新身份的过程。我们要树立新的“我是谁”的认同感,再去寻找对这个新的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事物、来设定为目标。这个过程,亦是十分困难的。 总的来说,即使一些目标非常重要,但假如它们并不现实,那么及时地丢掉它们,并开始搜索新目标,才是更加有益的做法。
那么,要如何确定一个目标是否现实呢?
我们当然可以听从直觉,但需要注意的是,“我感觉行吧”或“万一行呢”等主观臆断,并不能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
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全面、更真实地衡量自己的目标:
1. 除非“万一”,它可能实现吗?
我曾听很多人抱怨过,为什么自己就是遇不到合适的人?而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恋爱和婚姻关系,会抱有一种理想化的、偶像剧式的甜蜜期待。当我继续询问下去,“在现实中,你真的见到过符合这种期待的关系吗?”往往都会收到一句“万一呢?”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承认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当你发现你要为这个目标的可实现性找很多借口、幻想出很多假设场景时,你已经是在自我说服了。而判断的第一步,就是去认清现实: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2.达成这一目标,是我个人可以控制的吗?
有一些目标的达成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例如:社会制度、他人反应等。纠缠于这一类目标上,会令我们感到自己格外无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人会在分手后,将与前任复合当作自己最大的目标。其实,在ta们心里是明白复合可能性很低的,但很多人仍然难免会感到十分挫败,觉得肯定是因为自己还不够用心,对方才没有回头的。但事实是,是否复合本就涉及到两个人,并不是任何一方单方面可以控制的。
3.为达到这个目标要付出的代价,是否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
还有一些不现实目标,即使可能达成,也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妨问问自己:这些代价是我愿意付出的吗?它超出我的预计吗?它值得吗?
在全心全意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偶尔跳出来,对自己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可能获得的回报做出衡量。当实现目标仍然遥遥无期,而我们的精力、时间、资源都像是投入了无底洞,那么从长期来看,放弃这个目标才是对我们更加有利的选择。
在确定了要放弃一个目标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帮助自己慢慢放下执念:
1. 转变看法,找到放弃的勇气
放弃的背后,既包含着我们对过往错误的承认、也包含着我们对现实的重新审视,这是一件极其需要勇气的事情。
如果将放弃看作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我们很可能对自己感到失望甚至厌恶。不如将放弃看作是我们依照环境及自身变化、弹性进行调整的自然过程——看法上的转变,可以让我们对自己保持信心,帮助我们以更充足的勇气来调整目标。
2.想象未来的理想自我
你有想象过未来理想中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吗?在头脑中,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画出一个具体、清晰的图像,会帮助我们将视线放在更高层次的目标上,而不会因为眼前小目标的变化而感到过度沮丧。不仅如此,对高层次目标的关注,还会自然地加速我们对于新目标的寻找。
思考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想象理想自我:
我想象的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那时我的日常(routine)是怎样的?
那时我与哪些人生活在一起?
那时我的工作又是什么样的?
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有帮助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拓展新的可能性
在放弃原本不现实的目标后,我们也就为未来的目标留出了空间。此时,我们可以主动搜集更多信息,拓展自身的可能性,找到更现实的新目标。
比如,对于一个有艺术理想的人来说,如果ta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成为画家这个目标,ta依然可以持续收集行业信息,通过成为画廊老板、做策展人等新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拥抱新的自己
选择一个新的目标,不仅意味着我们要在行为上改变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这个目标融入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们要相信,新目标是与我们整体的福祉(well being)息息相关的。无论我们放弃了什么,又拾起了什么,调整目标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
最后,在写下今天的文章时,我也联想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些被迫调整的目标、以及一些被迫放下的坚持。在最初感到不甘后,我意外地发现,也正是这些调整目标的过程,为我的生命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可能性和惊喜感。
我们都在生活中听过太多的“永不言弃”,但今天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对于一些不现实的目标,灵活调整,必要时勇于放弃,其实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放下,也可以为自己选择新的方向努力。
愿我们都可以不再被错误的目标所牵绊,不再困在自己制造的监牢里,最终,获得充满可能性的全新人生。
今日互动:你曾调整过哪些不现实的目标?你是如何放下了那些不可能的人和梦?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吧~
KY作者 / Jojo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