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在晚清朝廷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889年,清朝光绪皇帝开始亲政。把持朝政大权数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只好恋恋不舍的退居幕后,搬到颐和园去“颐养天年”。不过,名义上慈禧太后是把国家大权交还给了光绪皇帝,但实际却是退而不休。朝廷中的实权派几乎都是慈禧的心腹,每当有大事发生,这些人往往不是去紫禁城向皇帝请示,而是先去颐和园跟慈禧做汇报。

为了能够继续掌控大权,慈禧还下令将光绪帝的书房由紫禁城的毓庆宫搬到了颐和园附近的西苑,光绪每日都需要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朝廷大事也必须向她“禀白而后行”。起初,光绪帝对慈禧也是毕恭毕敬,然而作为一个想要施展抱负的皇帝,他不希望自己一直活在慈禧的影响力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开始越来越深。朝廷大臣也逐渐分成了两派势力,分别是支持光绪的帝党和支持慈禧的后党。

在慈禧的后党中,有一个人物至关重要,他就是慈禧最重要的心腹大臣荣禄。


荣禄早年曾担任过总管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等要职,后因被告发纳贿而遭降职。不过,善于钻营的荣禄很快就巴结上了总管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收了荣禄很多银子,自然就要在慈禧面前为荣禄说好话。日子一长,慈禧对荣禄的印象大为改观,开始提拔这位在冷板凳上坐了很多年的大臣。荣禄则是迫不及待的向慈禧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

光绪二十年(1894年),荣禄被任命为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掌管了守卫京城的大权。不久,荣禄又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后党的首脑人物。

帝党的首脑人物是光绪帝的老师、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翁同龢。虽然位高,但权却不重,尤其是没有军权。这就导致了在后来的斗争中,帝党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维新派的积极倡导下,光绪皇帝决心推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不过,变法严重影响到了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慈禧等人的强烈反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矛盾彻底激化。

不过,光绪帝虽然有理想,但却没军权。在慈禧太后的反对下,变法举步维艰。此时的维新派只好急病乱投医,把希望寄托到了荣禄的手下,当时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为了笼络袁世凯,光绪帝破格升他为兵部侍郎,专司练兵事务。而袁世凯也多次表明自己对皇帝是无限忠诚。

看到袁世凯如此忠心耿耿,光绪帝和维新派都大受鼓舞。维新派核心人物谭嗣同私下找袁世凯说出了计划:在慈禧到天津小站阅兵时,实行兵谏,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拥戴光绪。袁世凯听罢,立即慷慨激昂的说道:“杀他(荣禄)像杀一条狗那么容易!”谭嗣同怕袁世凯反悔,于是故意说道:“你要不干也行,向西太后那边告发了,也有荣华富贵。”袁世凯却立刻瞪眼说:“你把我袁世凯看成了什么人!”

谭嗣同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最好答案,心满意足的回去向光绪帝复命了。可他前脚刚走,袁世凯马上就跑去向他的上司荣禄告发了全部谈话内容。荣禄又马不停蹄的跑到颐和园向慈禧报告了这一切。

慈禧闻讯后,当天深夜就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并发动了著名的“戊戌政变”,维新派骨干遭到捕杀,光绪皇帝被幽禁到中南海瀛台长达十年。最后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因砒霜中毒而身亡。

后来,很多人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归罪到了袁世凯身上,认为如果不是他告密,变法必将成功。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客观。以当时帝党和后党的实力对比上来看,光绪帝要想从慈禧太后手中成功夺权,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即便袁世凯真正的支持了光绪帝,无非也就是菜市口多了一颗人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