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到底要不要吃消炎药?吃错药后果很严重,尤其是这些人!

立秋已经过去,处暑快要来到

天气是一天一天凉快了起来

空调都不怎么用得上了

秋风越来越凉爽

吹着是相当凉快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嚏!

两季交替最是容易感冒

不光是打喷嚏

还有鼻塞、流鼻涕、嗓子痛、低烧…

瞬间怀疑人生有木有?

有的人就自己扛着

有的人则是药不能停

还有人偏爱消炎药

认为吃了消炎药好得快

但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此外

不同人群适用的感冒药也不同

所以很可能吃错药

到底该怎么吃感冒药?

今天就让我们系统地了解一下!

感冒了吃消炎药管用吗?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消炎药”,其实一般指的就是青霉素、头孢这类的抗生素(抗菌药)。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为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

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到7天即可痊愈。

况且目前尚无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而抗菌药无法消灭病毒,显然也是不需要的,滥用抗菌药反而有害。

那抗菌药就没用了?也不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消炎药还是有必要使用的。

什么情况下应该吃消炎药?

只有当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如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加用抗菌药物治疗。

使用抗菌药应遵医嘱,不可自己乱吃!

对于普通感冒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嘱咐患者尽量加强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常用的感冒药都有哪些?

消炎药不能吃,那么感冒了难受该吃什么药来缓解?常用的感冒药,主要分为5个大类。

No.1

解热镇痛药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酚酸等。

No.2

鼻减充血剂

主要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患者鼻塞、流涕以及打喷嚏等症状。有效成分包括伪麻黄碱和麻黄碱。

No.3

抗组胺药

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常用的有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很多感冒药吃了犯困,就是有这两种成分在起作用。

No.4

镇咳药

主要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常用的有右美沙芬、可待因、那可丁等,但使用前一定注意禁用人群。

儿童一般应少用镇咳药,多痰或肺瘀血患儿禁用。

对于剧烈咳嗽或伴有胸痛和高张性气胸患儿,可给予镇咳药,但必须禁用具有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物,如可待因及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

No.5

祛痰药

祛痰药根据药理作用,分为黏液分泌促进药和黏液溶解药。

常用的有愈创甘油醚、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同样需要注意禁忌人群。

不同人群如何选择感冒药?

孕妇:重在预防,但高热会影响胎儿,故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止咳化痰药物一般不推荐孕妇使用。

孕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苯海拉明和布洛芬等。

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和右美沙芬。

哺乳期避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金刚烷胺等。

儿童: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镇咳药及抗组胺药。

通常需根据患儿体质量来计算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老年人:基础疾病比中青年多,日常服药较多,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具体基础疾病请参考下文。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成分,或注意控制用药剂量或酌情减量使用;

一般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肌酐升高水平来评估。

ALT和血肌酐升高在正常上限至2.5倍范围之内的患者可考虑减量使用,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反之则不建议使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曾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及阿司匹林药物进行解热镇痛治疗,会引起胃肠黏膜刺激和再次出血风险。

研究显示,对于这部分人群,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则相对安全。此外,部分祛痰药会增加原有胃部疾病不适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故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而不建议非甾体消炎药。

鼻部减充血剂中推荐伪麻黄碱,不建议使用麻黄碱。

药物过敏者:主要针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注意禁用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的药物,若需退热镇痛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如对复方制剂中某一种药物有明确过敏史者,则应避免使用含该药物的单独或复方制剂。

值得注意的是

患者在退热过程中

均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以免虚脱休克

普通感冒对症治疗1周后

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或消失

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