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信息越来越发达,很多海归都知道校招季的重要性。但这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
首先,对于海归来说,回国找工作时能不能被当作应届生对待首先就是一个让很多人忧虑的问题;
其次,目前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以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学等为主,留学生扎堆也会增加回国就业竞争压力。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在6月,少部分是12月,从毕业时间上来看,海归就处于一些劣势了;
再加上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现在很多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得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另外,不少企业录取海归也会受到毕业国家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管培生这个职位大多会录取美国毕业生,金融类企业的会选择英国,财务会计的行业偏好澳大利亚,而制造业录取德国海归的比例最大。
当然,这有个前提,你得是名校毕业。因为信息差的原因,招聘者对名校的学生是很认同的,因为省去了他们判断你含金量的功夫,一般名校毕业的学生,能力都不成问题。
所以一般在招聘的时候,他们会先看你的毕业院校。其次,他们会看你在笔试和面试中的表现,有的海归体现出了更创新开放的思路,更好的英语水平等海归应有的优势,而有的海归则从表现上看不出他留过学,这点最容易出现在一年制的英国硕士身上(英国同学请不要打我)。
随着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早规划也越来越重要,局长在这里也总结了一份全面的时间规划,供你参考。
假设你是九月入学的学生,那么在九月入学开始就要陆陆续续为你的找工作而努力,不说早期的鸟儿有虫吃,就是笨鸟也知道先飞嘛。
9月入学:对于英国读硕士的同学,从你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得为以后回国做准备了,比如去参加一些校园聚会,去和校友接触,在金融圈里面,是很看重校友资源的;
10-11月份:保证你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开始准备简历,把简历写好。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他们修改。修改完成后可以开始尝试投简历,虽然海投效率不高,但海投是必要的,更有必要的是发挥你的资源,找人帮你递简历进行内推,比如校友,实习期的同事或者LinkedIn上进行的Networking,如果可以的话,做一份Onsite实习(对于实习经验为零的同学,必须项)
12月份:开始准备电话面试或者视频面试,因为这个时间前面投的简历很可能有回复了,如果你通过了线上面试,那就把正式面试时间尽量预约在你寒假放假的时间,这样寒假回国可以面试。
次年3-4月份:复活节的假期,尽量多飞回国回国面试,就算是给自己增加经验也是非常好的。
次年7-8月:这时候就得开始关注企业,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准备不同的简历,密切关注你心仪的企业在什么时候开放网申,赶上网申的时间尽早提交相关材料。
次年9-10月:这时候你应该已经完成了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了吧,国内大部分公司的网申也开始了。
因此,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网申。英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十月中旬回国,还有一部分则选择留在英国等待参加完十二月份的毕业典礼再回国。但你知道,如果选择十二月份回国会错过多少机会吗!当然这个就看你的个人选择了,因为很多公司在次年三四月还会进行春招补招,但职位可能不会像年前这么多了,为了一个毕业典礼,真的值当吗?
次年10-11月:海外面试,视频面试,回国面试,网申过后,多看些关于面试的干货文章,但是万一所选企业只给提供线下面试的话,你们也不要慌张嘛。你要先跟HR确认好这份工作的具体职责、福利等等,在你对这个职位有个深切的认识,并且确定了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工作之后,你可以去跟HR商议面试的事宜。因为只有你十分确认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工作之后,你才能花费金钱和时间飞回国内,盲目的面试只会让你变得更加被动。
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求职心态。放平心态很重要,在海归大军越来越多,海归越来越不“稀罕“的大环境下,要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提前了解国内就业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对薪酬有合理的期望值。
一旦选择了一个行业就不要太计较,要扎进这个行业学习这个行业的东西,不要有太多杂念,特别是不要有心理负担,老想着出国花了很多钱,这样反而不会进步,要放松心态,多学点东西,要相信自己所学的知识迟早会有用武之地。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海归,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才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