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讲的是家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影响他日后的工作和恋爱!为什么本期话题会讲家庭呢?其实是因为朋友楼上的一位老师,她教自己九岁的小孩的方式很特别,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无论她的小孩能否在晚上九点之前完成作业,她一定叫小孩上床睡觉,作业完成多少算多少。如果是其他家长,不完成作业你还想睡?没门!特别是考试期间,学校的作业十分繁重,这位既老师也是妈妈的家长居然主动帮他的小孩完成作业,尽量不影响小孩原有作息和玩乐的时间,她说现在是孩子长脑袋的时候,如果过多的压力会影响大脑发育,而且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商,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要平行小孩学习和游戏的时间。注意哦!这位不是普通的老师哦,有不少家长愿意花重金聘请她帮忙辅导自己小孩,但这位老师也会安排大量繁重的作业给他们的小孩做,因为那些家长花钱买的是成绩,而她希望自己的小孩获得是健康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位既是老师也是妈妈的家长推荐了一本书给我的朋友看,就是这本由武志红所著的《为何家会伤人》。
当朋友跟我讲起这位老师和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关注这本书,立刻上网买回来阅读。可能是我还没有结婚和组建家庭吧,所以呢,我看这本书的时候重心是放在了工作和恋爱方面,这本书确实扩展了我了解同事信息的维度,让我除了关心团队里大家的个人情况,还会适当延伸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方便日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和协作。还有在恋爱方面,可能有些男生会发现有些女生很爱发脾气,而且是无厘头的发脾气,就误解为这是大小姐脾气,但是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接下来跟大家好好聊聊《为何家会伤人》帮你解开这些谜团。
这是一本充满了负面信息的书,里面全都是失败的案例,在失败的案例里让大家看到问题的真相。这本书把家对孩子从婴儿时期到成人时期恋爱结婚等等,整个人生重要的时刻的影响都写进来了。可以说人的一生做事情的方法方式几乎都是受到家的影响,很少人能跳出这个影响。比如你的做事风格、对事物的厌恶喜好(例如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害怕蛇、就是喜欢吃榴莲等等)、甚至你看到异性会一见钟情,这些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其实这些都是在你的父母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
=== 成长的秘密 ===
现在不少父母把孩子定义成属于自己的私人财产,自己喜欢如何支配就如何支配,喜欢打就打,喜欢骂就骂,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书中提到的溺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支配方式,溺爱其实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强加给孩子的一种行为,比如自己很想学钢琴,但是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就把这个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学,自己没能力考博士,就让孩子去考博士,有不少孩子都是为家长而考的,孩子成为了家长实现梦想的替身。
有一些父母把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想好,把孩子未来人生的路都规划好,孩子有什么问题都帮他处理好,然后还大义凛然的说这是为你好,这样说仿佛变得不可指责。但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过度的保护和避免孩子犯错,会让孩子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也不会主动的去寻找解决方法。我们公司就有这么一位同事,他是一名程序员,遇到开发上的问题自己不能独立解决,也不问同事,最后我发现问题的时候,他说自己不会解决,我问他为什么不请教一下身边的同事呢?他没有回复,一直看着显示器憋着。最后我协调其他同事帮他把问题给解决了,并且叮嘱他有什么问题先百度一下,如果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就问身边同事,我也帮他给其他同事打了招呼,有需要的时候大家帮他解决一下问题,后来他才慢慢的学会如何跟同事们协作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多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他受挫了也是一种经验啊,这样才能培养他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否则可能孩子长到五大三粗了,连生活上等问题都要父母来处理,例如袜子底裤等等都要父母来买,去趟医院看个感冒都要妈妈带着。那句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其实都是这些父母自找的,把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变成了惯性,孩子长大了他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吗?可能连这些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不忧才怪呢!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词叫“挫折商”,人除了智商、情商、还有一个是挫折商,心理学认为,经历多样性比经历单一性要好,就是说不可以总是顺风顺水,或者总是遭受挫折,一定要经历过顺风顺水也受过挫折,这样人才能形成多维度的思维,想问题才会比较全面,不会太片面,就像最近一直顺风顺水的文章遭遇出轨事件一样,相信这对文章同学来说应该是他成长的重要时刻。一定程度的挫折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失恋也不会那么容易想到要去轻生。还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当成了他们的面子工程,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或没有特长,自己在外面跟其他家长的孩子对比的时候没面子,所以给孩子报了N多的培训班或兴趣班。综上所述这些都是父母的主观意愿,但是这些真的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吗?这本书说这些都是以爱的名义去扼杀孩子的选择权。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拥有选择权就是拥有自由,可以自我选择的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让我想起两年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我的女儿是中等生》,文中女儿的成绩一直都是在班里中等水平,全班50人,她女儿一直就保持23名的位置,所以同学们都管她叫23号。有一次在父母的老同学聚会上,有人要孩子们都说说将来要做什么?各家小孩都说要做什么钢琴家、要当明星、要当政界要人,连四岁半的小孩都说要当电视主持人,而她15岁的女儿却说要当幼儿园老师,这样可以领着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可能这个答案并不是这位妈妈想要的,所以紧接着追问她,那你的第二志愿是什么呀?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这个回答顿时让现场的亲友们愕然,面面相觑(qu),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气氛极为尴尬。
在一次期中考试后,这位母亲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知道了成绩依然是中等,但班主任说:“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在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最后的结果是除了你的女儿自己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你的女儿的名字。理由有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这位母亲高兴的回家跟女儿说:“你快要成为班里的英雄了。”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然后认真地告诉妈妈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就是这样一名中等生,在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争抢食物,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的时候,她提出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在班级聚餐回来的路上由于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这位中等生一个接一个的笑话,让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当她讲笑话的时候,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孩子们都连连道谢。就是这样一名会带给别人快乐,会无偿帮助同学的中等生获得了全班同学的爱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能健康快乐,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呢。大家如果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刘子骏的微信公众账号上回复“中等生”即可阅读。在我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方刚博士也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孩子是“中等生”》,书里面说“据媒体报道,过去20多年间的“高考状元”,工作后大都成绩平平,而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许多人却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这本书推荐给一些还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父母看看。
=== 恋爱的秘密 ===
原来男的不坏女的不爱这句话是跟父母有关的!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书中有一个案例,有一女孩她一直找的男朋友都是小混混,他妈妈无论多少次反对,甚至自残,还有以死相逼,但是女儿就是不听,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妈妈过度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什么都管,相当于把女儿囚禁在她权利的牢笼里,导致让她的女儿产生了逆反心理,女儿喜欢小混混,其实就是喜欢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喜欢这种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女儿心里最渴望的东西。所以即使她跟小混混吵架闹分手,每次都是这女孩主动回来哀求复合,有时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来维护这样的关系,堕胎一次又一次,即使男朋友对她很差,还要她去偷东西,还有坏习惯一大堆,但她依然对这样的男朋友不离不弃。心理医生在与她交流的时候发现,这女孩潜意识里隐含了一种逻辑,妈妈经常说她的身体是妈妈给的,所以妈妈对她有控制权,而她自己没有身体的控制权,那自己为什么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呢!所以男的不坏女的不爱这个现象,原来是这些父母努力的成果。当然啦,现在大家已经把这个“坏”理解为男人幽默、风趣等等能吸引女孩子的优点。
但凡事不能走极端,除了不可以过度的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也不能对孩子不理不睬,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态度就是给饭你吃,供你读书就行了,其他的不闻不问,父母应该给与孩子的温暖和无条件的爱完全木有。这样也会让孩子形成另一个极端,这时候孩子会干些小破坏,发些小脾气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可以关爱他,久而久之在孩子长大谈恋爱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要求对方关注他的方式。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另一半喜欢跟你乱发脾气,那你应该警惕,适当的深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情况,对方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许你会找到答案,帮助他修补内心的创伤。
还有一见钟情也跟父母有关,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另一半一见钟情呢?在现实中的父母或多或少的让我们不满意,所以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你选择恋人的基石,所以我们找恋人的时候会潜意识地按照理想中的父母模型来找。这本书说“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会复制这样的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这样的痛苦”,例如爸爸对女儿很好,女儿很容易就会按照爸爸的性格外貌等特征来找另一半,来重新复制童年的幸福,可以让她回到童年,变回那个受爸爸疼爱的小女孩。书中说的阿莲就是这样,她性格外向,漂亮迷人,追她的男人至少有一个排,但她就喜欢不解风情没有一点生活情趣的刘凯。刘凯在跟阿莲谈恋爱的过程中,几乎从不送花,很少甜言蜜语,很少表达爱意,但是阿莲就是喜欢他,这连刘凯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有美女会这么爱自己,而且还是美女主动去追他的。阿莲在跟别的男人谈恋爱的时候很在乎对方浪不浪漫,有没有生活情趣,但奇怪的是她对刘凯从不提这些要求,觉得单单两个人在一起就已经很满足了。
他们认识半年后就结婚了,在婚礼上阿莲说他跟刘凯是一见钟情,但一些阿莲的追求者在婚礼上发现,刘凯跟阿莲的爸爸长得特别像,不仅长相,还有动作和性格都很合拍,所以如果你或你的朋友希望找到一个能一见钟情的人,那你应该心里有数了吧。故事发展到这里感觉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他们离婚了。当时阿莲希望生一个孩子来继续维系这个家,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个结局。在这段感情里,阿莲不可能一直都活在童年时与爸爸的关系,她是活在成人的世界里,虽然她结婚了,但是依然还有不少追求者锲而不舍地为她献殷勤,这样一对比,发现刘凯其实并不是心里想要的,这种恋爱关系的意识错位,也是让很多一见钟情触礁的原因。但一见钟情也并非都会失败,只要两个家庭的父母关系都比较健康,那一见钟情也是一桩美好的姻缘。
一见钟情也是属于一种恋母情结或者是恋父情结,这也是父母给予过多的溺爱而导致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适当的让他们独立出来,大概就是孩子5岁左右,例如跟孩子分开睡,不能再睡一起了,否则这辈子他都只能跟妈妈一起睡了,书中也有这样的案例。只有学会分离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这本书说分离是帮助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一步,从在妈妈肚子里分娩开始到读书到自己成家,人的一生就是在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中成长,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拒绝分离的爱就是假爱。要适当的给予大家空间,这样的关系才会良性发展,过多的侵占对方的空间,这样双方关系都会难以良性发展,所以让孩子尽量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的恋爱关系的意识才不会错位,才会遵循自己心里真正需求和想法来寻觅对象。
其实婆媳关系也是这样导致的,母亲希望把母子关系在儿子组建的新家庭里继续延续下去,但是这样会影响儿子自己的家庭,甚至会破坏儿子的家庭。毕竟儿子是母亲人生第二重要的人,把儿子的爱分割出去是很多母亲难以割舍的,所以这本书说不建议婆媳一起住,应该两个家庭都独立分开,各自生活,这样的关系才会更加健康。如果你现在没有办法,婆媳问题既成实事,这本书也有教你如何处理婆媳关系的。婆媳关系其实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的核心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那么就需要主动去承担这个调解的工作。最后这本书给长辈们分享一句话“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爱人”。
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号:liuzijuncom 或在微信搜索刘子骏,或在新浪微博上 @LiuTALK刘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