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唐朝武德丰沛,军马竟超过70万匹!说说唐军为何那么豪?

编者按:骑兵作为古代战争中的王牌兵种,军马的供应尤为重要。而作为历史上以骑兵见长的王朝,唐军骑兵尤其是唐朝初期骑兵的强大的作战能力也是公认的。从史书记载来看,唐朝骑兵的军马数量非常多,不但骑兵有马。步兵也有马,一些土豪骑兵甚至有多匹战马。唐军骑兵依靠优良的战马东到辽东半岛,西到帕米尔高原都留下了唐军的足迹。那么唐朝为何有这么多军马呢?

一些小说还有网文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唐朝能有大量的军马是因为唐朝通过交好周边部族,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汉人不会养马所以唐朝的马主要是进口的胡马。有人引用《唐会要》的第72卷的记载:康国马。康居国也。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武德中。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但是这段话记载很有问题的,因为历史上康国虽然有进贡马匹的记录。但是远没有唐会要记载的那么多,一次进贡数目不详,另一次是十匹。天宝九年正月,“康国王咄褐遣大首领未野门献马十匹。武德献马的时间是武德九年,但是四千匹良马除了《唐会要》以外,没有明确记载。另一个古文献《册府元龟》的记载是武德九年十一月颉利可汗,十二月高丽百济党项并遣使朝贡,康国王屈木支遣使献名马。这里没有说马的数目有多少。

飒露紫所以唐朝的军马不可能全部来自康国,而且康国的位置和大宛也不是一个地方。但唐朝也确实从周边引进过胡马。《新唐书》记载过: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所以唐朝的军马的繁育基础是隋朝的马还有一部分突厥马。除此以外,一些部族也向唐朝进献过马匹,比如骨利干。这个部族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下游以北、贝加尔湖东西地带。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以其地为 玄阙州。龙朔中(公元661-663年)改名 余吾州,隶瀚海都督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骨利干国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制名”。《新唐书回鹘传》记载:骨利干处瀚海北,,产良马,首似橐它,筋骼壮大,日中驰数百里。唐太宗对骨利干进献的马评价是:"观其骨大丛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象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后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筋密而如瓣,耳根铁勒,杉材难方,尾本高丽,掘砖非拟,腹平肷小,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唐会要》卷二七)。

雅库特马

简单的来说,这些骨利干进献的马高大粗壮。俄罗斯曾经对7-8世纪时期阿尔泰山的墓葬发掘后发现:这些牧民墓地中的马骨体高134--142厘米左右。比蒙古马略高,和今天哈萨克马类似。虽然唐朝外部引进的马匹记载不少,但是如果自身不会养马,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因为马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失。一开始,唐朝最初牧监的马匹也不超过万匹,到了贞观年间牧监马匹数量也不过八万匹。

唐代骑兵俑

但是到了永徽年间,军马一度达到70万匹,这虽然和对外缴获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精心饲养马。当时军马的伙食标准是每天是藁(禾秆)一围、粟一斗、盐六勺,乳者(带小马驹的母马)倍之,唐朝还有张万岁这样的养马专家,除了对官马进行登记,在马的选育维护上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比如,谓马剩驹一,则赏绢一匹。如果看管不力,轻则打板子,重则流放。

但养马真的很辛苦,比如在永隆二年(681)七月十六日。夏州群牧使安元寿奏言,从调露元年(679)九月至二月五日,官马损失了一十八万四千九百匹。而到了开元二年九月,太常少卿姜晦曾上疏,请以空名告身,向六胡州(唐朝境内胡人自治区)买马,满三十匹马给一游击将军身份。(时厩中马阙。乃从之。……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可见,由于唐朝对外战争非常频繁加上马瘟,外加张氏家族不再负责养马,所以导致马匹数量减少。农耕民族要想保持大量军马的难度确实不小。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军马不等于一般的民用马。按照宋朝的标准,军马肩高要求至少四尺二寸,折合今天的133厘米。唐朝的选拔标准自然会更高,所以军马养殖难度更大。

牧马图(局部)

除了官马,当时还有大量富户贵族养私马作为打猎出行之用。唐王朝又对养马给了许多优惠条件,最后到了开元初期,官马一度恢复二十四万,到了开元十三年恢复到四十三万匹。这些军马才支撑起了当时唐王朝对外扩张。

马球图(唐代)

狩猎图(唐代)

当时说法是秦、汉以来,唐马最盛。有人可能会说,唐朝马这么多还有个原因是有面积广大的产马地,但是唐王朝有这么多军马不仅仅是简单的产马地问题,因为唐朝时期的主要产马地陇西、金城、平凉、天水、绥州,在宋代时依然掌握在中原王朝手里。而宋朝初期时官马数量也比初唐头二十年要多,但是为何最后没马呢?这可能是真“体制问题”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