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遗传学里面倍性(ploidy)这个概念不好理解。这个多数不怪你,跟一些名词翻译的混乱和一些教科书定义的不严格有很大的关系。我这里只想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先说基本定义
倍性(ploidy):遗传学中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核中含有多少套染色体。
单倍体(haploid):单倍体细胞一般指配子(生殖细胞),它们包含体细胞里一半的同源染色体。
一倍体(monoploid):一倍体细胞核里含有单一的一套(一组)染色体。
二倍体(diploid):二倍体细胞核里含有两套染色体。
多倍体(polyploidy):依此类推,多倍体就是指细胞核里含有多套染色体啦。
单倍体数(haploid number,n):单倍体里面的染色体数。也就是生殖细胞里面的染色体数。
一倍体数(monoploid number,x):一倍体里面的染色体数,也就是单组染色体里面的染色体数。
最容易混淆的可能就是单倍体和一倍体。记住,单倍体(haploid)说的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倍性,它只是指这个细胞核里含有体细胞里一半的遗传物质。只有当体细胞是二倍体的时候,对应的单倍体跟一倍体才是一样的。如果体细胞是多倍体,单倍体跟一倍体就不一样了。举个栗子,我们今天常见的普通小麦来自于远古时代三个不同物种的远缘杂交,是异源六倍体(2n=6x),它的六个染色体组(AABBDD)分别来自三个属于不同物种的二倍体祖先。所以它的单倍体有三组染色体(ABD),是 三倍体(n=3x),不同于它的一倍体(A、B或者D)。
多数真核生物是二倍体。但是在植物界,尤其是开花植物,多倍体现象相当常见。很多原来以为是二倍体的植物,用现代遗传分析技术确定其实是多倍体。据估计,现存的开花植物里面,有30-70%都是多倍体。在动物界,一些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是多倍体。一倍体生物很少,但是雄性蜜蜂和大黄蜂是由没有经过受精的卵发育而成,它们是一倍体。同源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等人工诱导,例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就是人工诱导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的产物。在动物养殖方面,三倍体牡蛎也是用类似方法诱导产生的。正常二倍体牡蛎在产卵季是不能食用的,三倍体牡蛎因为不能进行同源染色体均衡配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所以没有产卵季,全年可以食用。而且多倍体的细胞都大,因为需要足够的空间装下多出来的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产物和代谢产物,所以三倍体牡蛎的个头也比二倍体大。
倍性的改变常常导致基因表达量的改变,造成遗传失衡(geneticimbalance),对生物体的短期影响多是有害的。植物(尤其是开花植物)对多倍性有相当的耐受性,动物却不然,因为动植物面对的环境挑战和生存压力不一样。 人类受精卵有时会出现多倍体的情况。自然流产有10%左右就是因为受精卵是多倍体引起的。偶尔也会有三倍体胎儿出生,但是都活不过一岁。
可是如果把眼光放足够远,从进化的角度看,多倍体的形成给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多现在认为是二倍体的生物,在它们的进化史上可能都曾经经历过多倍体时期。经过漫长的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过程,多出来的这些基因拷贝有的丢失,有的移位,有的累积突变,干脆变成了全新的基因。这样,多倍性的痕迹被时间一点点抹去,到现在已经很难辨认,只能把它们当成二倍体啦。
文 | 线粒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