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101空降师506团E连凭什么能打破日军行军记录?

人类军事史上,首次运用空降作战是二战中的德军入侵丹麦。虽然战果不大,却让美国军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1942年,美军参战后不久,开始组建空降部队。第101空降师第506伞降步兵团E连就是在当时的托科阿营地建立的。

托科阿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个人口不到1万人的小镇,远离市区,是一个理想的训练基地。作为一个新型的军种,自然吸引了大批的热血青年,但这里的淘汰率居然高达66%,也就是说在5300名新兵中,仅有1800人能成为一名伞兵。

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当伞兵呢?

首先,一战后的美国经历了可怕的大萧条时期,那时的人们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而这些空降兵们大都出生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他们中许多人是在缺衣少食中长大,常常为了生计不得不中断学业,参加工作,养家糊口。

但他们都是爱国者,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不容辞的选择当军人。在他们看来,“乱世出英雄”,平常无比的工作比不上战场带来的荣耀和刺激。同时,他们也很现实,虽然伞兵很危险,但津贴在美军中算是很高的。

其次,“爱慕虚荣”是每个年轻人的普遍心理,而一身漂亮的伞兵军服,吸引着路人的眼球和兄弟部队仰慕的神情。更让嫉妒的是,他们还有一双价格不菲、十分考究的伞兵靴,这让他们的腰杆更加挺直,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在喜欢彰显个性的美国青年眼中,伞兵和所有的精锐部队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符号。一旦通过考核,在衣服的左口袋上可以别有一枚银翼胸标,军帽上配有一个伞形标志,同时戴有代表第101空降师的“啸鹰”臂章,这样的与众不同让他们很受用。

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不愿当一名碌碌无为、混日子的普通步兵。在这个经过严格筛选的部队里,留下的都是“强者”,在强手如林的部队,周边的战友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同他们在一起,收获的不仅是彼此信任,更多的还是安全感。

尽管他们知道当空降兵在训练方面比任何一支部队都苦,但他们更希望在这样的部队中,锻炼出更加健壮的体魄、更加顽强的意志,同时可以收获比朋友、同学关系更加紧密的战友情。

E连在506团脱颖而出,与第一任连长索贝尔中尉有很大关系。

他28岁,是E连中年龄最大的军官,这个年龄还是一个中尉算是提的慢了,这与他的性格和人品有很大的关系。在连队中,他不仅对官兵十分苛刻,而且小肚鸡肠、嫉贤妒能,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但他却带出一支各项指标都是优秀的连队。

一是,他很霸道,在职权范围内独断专行,容不得人出错,甚至有时“没事找事”。例如:他会在周六一大早,对全连进行检查,看那个不顺眼,就取消其周末外出的权利。如果谁没有按时归队,他会在训练一天后,罚那人去挖一个2立方米的土坑,然后再填好。

这样的“吹毛求疵”,让E连的官兵人人高度紧张,口号喊得比别人响,动作做得比别人齐,体能等军事训练更是超过了D连和F连,成为2营的标杆。这让索贝尔很有成就感的同时,决心将E连打造成全团的榜样。所以,在管理上更加严苛。

二是,他很能折腾人,常选择一些标新立异的训练方法。在营地外有一个高300米的科拉希山(在印第安语中是“自己干,没人帮忙”的意思),506团的官兵经常以它为终点进行5公里往返跑。后来,“科拉希”成为506团的作战口号。

但在索贝尔的带领下,E连每天至少进行一次5公里往返跑;在没有演习的日子里,每晚近18公里武装行军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科目,夜行军途中不准休息,不准喝水,因为水壶里的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为了增加负重。

最让人觉得可鄙的是,他容不得别人比他强,首当其出的是温特斯中尉。原来,团长辛克上校在一次偶然的视察中,远远的看到温特斯带领全连在做操,对他的耐心带兵记忆深刻。在没有和索贝尔商量的情况下,提升他为中尉。

从此,索贝尔常常找温特斯的麻烦,检查厕所等脏活、累活都交由他去做。其他排长也好不到那里去,每次连队训练完,军官们还要留下总结经验,参加考试等,也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责罚。

军官们对索贝尔的反感,反而促进了他们与士兵们的关系。因为在索贝尔的“管教下”官兵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对抗他,可以说是整天和士兵们泡在一起,彼此十分信任。所以,E连很快成为全团训练最刻苦、战斗力最强的连队。

团长也对E连也寄予厚望。

E连所在的2营在辛克上校眼里,俨然就是“尖刀营”,对其综合素质和战斗力十分满意和自豪。一天,他在《读者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日军的一个营创下一项世界纪录,3天行军160公里,不服气的他要和日本人比试一番。

于是,他安排最能吃苦的2营徒步行军,而其他两个营坐火车前往集结地。对E连来说,全副武装的行军倒不陌生,但这么远距离快速推进还是第一次。全体官兵兴奋异常,因为他们要让兄弟连队看看,平日里被他们嘲笑没有休息日的E连有多强的实力。

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再加上天公不作美,下着雨雪,道路泥泞、湿滑,很不好走。更困难要算那些迫击炮手和机枪手,跌倒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一路上除了吃饭有短暂的停留外,其他时间都在不停的行军。

辛克上校对这次行军还是很自信的,为了宣传第101空降师,展示美军新军种的风貌,他沿途联系了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2营的官兵遇到这么多沿途市民来围观,自豪感油然而生,士气也旺盛起来,3天行军190公里,打破了记录。

全员走下来的单位只有E连的第3排,作为奖励,他们走在入城队伍的前头。E连也通过这次长途行军,检验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已经结成深厚的战友情谊,这份情谊是他们在战争中坚持下来的根基。

尽管索贝尔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只会言传不会身教,但他对E连的“折磨”,反而促进了全连官兵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有功的。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兄弟连》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