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124-委内瑞拉走私
作者:霍大元帅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自2012年来,南美国家委内瑞拉的情况就一直在恶化。这个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力国、产出了南美最高人均石油量、生活福利水平极高的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停滞国家。当地民众不仅找不到果腹的食物,连国家引以为傲的石油也搞不到了。
但其实这个国家内部的生产秩序仍然在艰难地维持着,从石油到食品到生活轻工品,都还在生产中。只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不会进入国民消费市场的。它们都顺着过去毒贩们找到的走私管道,甚至以更明目张胆的方式,流入了邻国。
坐拥巨大的石油财富,却不知流向了哪里
(图片来自wikipedia@Wilfredor)
石油倒爷的生活
如果要找到一种委内瑞拉走私黑市里最受欢迎的产品,石油一定会入选。
委内瑞拉是一个典型的富油国,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启了石油工业,并在2011年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石油储存国,比中东土豪沙特还多出300亿桶。更妙的是,委内瑞拉的油田基本上都是油气伴生田,在技术完备的情况下,一次开采可以获得石油和天然气两种资源,赚取双倍收益。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
虽然石油资源往往能令国家暴富
但也可能是资源陷阱和潜在的祸源
石油储量极高的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利比亚
现在又过得如何呢?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作为一个石油大国,委内瑞拉也和其他石油出产国一样早就开始为国民提供了石油补贴,让居民享受世界上最便宜的油价。1989年的石油补贴发放不及时,还差点引发首都暴动。可见人民也早就习惯了这种油比水还便宜的生活。
别的可以先涨一涨,油价一定要稳住
(图片来自wikipedia)
而在2012年委内瑞拉国内危机爆发时,维持石油低价也就成了查韦斯-马杜罗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手段之一。而且由于政府补贴的形式是固定了石油产品的市场价格,剩余部分由政府提供,所以在喝一杯咖啡都要250万强势玻利瓦尔(委内瑞拉旧币值单位,以下简称旧币)的情况下,市场上的汽油价格仍然是1旧币。
那么这个旧币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呢?
400万旧币才可以兑换1美元,6.8人民币。
图为一美元在委黑市兑本币的比例
很显然是在不断升高的
其中委内瑞拉货币有7次贬值90%以上
(图片来自wikipedia@Nicolas Perrault III)
对于民众来说,开车确实就跟不要钱一样了。但对于石油公司来说,这就是一场噩梦。由于物价飞涨,石油产品的实际价格一天一个样,而政府仍然依据危机爆发前的补贴价格支付补贴,原本在委内瑞拉国内身份崇高的石油工人一下子成了社会收入最底层,连管理层的工资都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了。那谁还在国内卖石油啊。
于是在委内瑞拉就出现了极为怪异但完全符合人性的一幕:油罐车进入加油站卸货之后,石油职工和有裙带关系的人马上把车开进加油站,给车打上满满一箱子油,开出加油站就拧开油盖把油转移到大桶里,再把大桶放到卡车上。如此往复,等于把加油站里的油全都折腾到卡车拖斗里,然后冒着黑烟的车直奔哥伦比亚边境,以低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卖给接货的黑加油站。
不过委内瑞拉周边陆路也就哥伦比亚适合走私
巴西北部热带雨林地带恐怕没有合适的需求
由于汽油本身近乎免费,实际成本只有跑一趟边境的运输费(这其中汽油费又可以忽略不计)和贿赂边境警察的钱,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赚到2000%的利润,终于改善了生活。
而急等着加油的一般民众呢,就只能看着加油站门口摆着的“今日缺油,限量供应”的牌子望洋兴叹。
一个偌大的产油国竟然会缺油...
(图片来自wikipedia@VOA)
当然眼看着加油站员工这么干来钱快,脑子灵活的委内瑞拉人也有样学样,能限量打到多少汽油就打多少,然后集中在一起托人卖到边境,赚一笔外快。
据统计,2018年初,如此走私流出该国的石油产品达到了10万桶/日,而在当时,该国的原油总产量也不过150万桶/日。
简直是流水一样的国有资产流失。
边境的居民在走私石油
(图片来自Archivo)
长了腿的玉米粉
石油作为国家重点控制的资源,也流失得如此严重,其他生活必需品又能好到那里去呢?
今年年初,彭博社(Bloomberg)走访了哥伦比亚东部的内河港口城市桑坦德,发现当地的物价非常便宜,明显低于哥伦比亚其他同级别城市。仔细询问发现,自从委内瑞拉危机爆发之后,这里出现了不少来自委内瑞拉的商贩(大家都说西班牙语的好处)。他们带来了委内瑞拉产的玉米粉,粮食市场供给非常充沛,把价格压低了30%,一公斤合人民币5元左右。
左岸是哥伦比亚桑坦德港,右岸就是委内瑞拉了
(图像来自google map)
而在国境另一侧的委内瑞拉小镇奥罗佩,一公斤玉米粉在有马杜罗承诺的补贴的情况下,合人民币45元,还要碰运气才能买到。
两座城市离边界非常近
估计这倒买倒卖养活了不少人
而且今年的价格还特别便宜,因为国际社会援助委内瑞拉的粮食到了。这些物资原本囤积在哥伦比亚边境的库库塔等地,曾因委内瑞拉宣布与哥伦比亚断交而暂时无法进入委国内。今年委内瑞拉生存危机愈发严重,马杜罗政府终于开放了边境。但国际物资一边向东运入委内瑞拉,一边又不知道从什么管道流回了哥伦比亚。
库库塔是哥伦比亚北桑坦德省的首府
也是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边境旁最大的城市了
委内瑞拉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混乱
库库塔在某些方面其实也是受益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从经济角度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但如果考虑到分配国际援助是一种政治任务,一切就好解释了。同样要为养家糊口考虑的委内瑞拉官员如果将食品按要求分配给民众,就必须按照管制物价,没有上下其手的空间。而如果把粮食转移到黑市甚至国外,就可以把钱收进自己的口袋。
为了不让贪婪的官员有贪腐的空间,委内瑞拉的其他食品也在加速向国外流动。
抗议物资短缺的反对派
(图片来自wikipedia@María Alejandra Mora (SoyMAM))
2016年,哥伦比亚人突然发现国内牛肉的价格变得特别便宜,但同时国内出现了不明来源的口蹄疫。经调查发现,原来是委内瑞拉的奶牛通过走私管道穿越了边境,屠宰后流入了哥伦比亚市场。哥伦比亚官方数据显示,被屠宰的奶牛每年多达25万头。
跑到国外杀奶牛吃肉,这对奶农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不把牛卖到哥伦比亚,他们就必须将30%的牛肉和牛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管制价格上交。与其如此,还不如把牛直接宰了换一笔钱来得省心。
要号召底层人民都为国做贡献,真是太难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当中的套利空间很大。在2018年,走私犯购买一头委内瑞拉牛的价格仅为66美元,带到边境另一边,就可以以330美元的价格出手。走私犯赚得不少,而这样的价格依然只是哥伦比亚本土肉牛的一半。
哥伦比亚这一侧的屠宰场为了吸引低价牛,还给出了一次性支付现金的优惠条件,进一步吸引了委内瑞拉牛、奶外流。
结果就是越来越空旷
(图片来自wikipedia@ZiaLater)
谁是养家之人
石油、奶牛、粮食都长腿跑了,委内瑞拉人民就只能挨饿了吗?
表面上看确实是如此,但永远不要低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委内瑞拉危机毕竟不同于被四面围定的萨拉热窝围城战,从外国进口生活物资的走私管道仍然存在。而且由于边防军警也参与其中,向内走私的渠道还挺通畅的。
那些被委内瑞拉农民、石油工人倒到国外的物资,以向内走私的方法,又回到了委内瑞拉的黑市上。
在委内瑞拉东北部的苏克雷州,过去服务于国营渔业公司的渔民生活困难,在贩毒团伙的诱惑下成为了海上毒贩。随着时间推演,他们又变成了擅长绑架勒索的海盗。绑架一船邻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渔民,就能换来3000美元的赎金,比贩毒的生意还好做。
苏克雷州,隔壁就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图像来自google map)
而他们也没有满足于只赚一笔赎金。在勒索成功后,海盗们会拿着钱登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乡镇市场里,购买便宜的大米、玉米、橘子,甚至尿片——这现在是委内瑞拉最短缺的轻工业品,然后坐着他们的“海盗船”回到国内,以高出4倍的价格脱手。随后这些物资将会以更高的价格进入委内瑞拉大城市的黑市。
所以委内瑞拉海盗更稳定的收入
是走私尿片等各种物资回国倒卖?
(图片来自wikipedia@Ossi Mauno)
这一系列操作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绑架、勒索、非法入境、走私、套利等多宗恶性犯罪。但由于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动荡,对边远地区基本失控,而没有任何犯罪成本。
在西部边境上,情况也差不多。即使在政府封锁边境期间,委内瑞拉人也只需要找到一条非主要通道,用很少的钱打点边防警察,就能进入哥伦比亚。随后他们就可以以哥伦比亚的物价在库塔塔、桑坦德港等边境城市采购生活必需品,有的人就这么留在了邻国。那些突然出现在桑坦德港的小贩就是这么来的。
混的不好就只能捡垃圾吃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VOA)
如果要回国,那么还要再打点一遍边境警察,而且携带的物资也不宜太多,免得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造成麻烦。在委-哥边境的乡间小道上,经常能看到背着个麻袋的委内瑞拉人,麻袋里就装着他和家人下一周的口粮。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带一些卖到黑市上给其他家庭的食品,那些7美元一公斤的玉米粉就是这么来的。
看来,在这么极端的情况下,也是年轻人比有家有业的中年人洒脱。年轻人说走就走,中年人还得为了生活奔忙在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的边境上。
由于以上介绍的种种原因,委内瑞拉的人道主义危机短期内仍然没有缓解的可能性。无论马杜罗如何控诉哥伦比亚和美国的敌对行径,要求人民勒紧裤腰带,人民也已经饿得勒不动裤腰带了。
不过对于马杜罗政府来说,好消息可能也有一个,那就是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去年委内瑞拉的妇女怀孕率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所上升。这倒不是女人们决定为国生娃,横下一条心对抗敌国,而是因为她们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避孕套和避孕药了……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wikipedia@Ossi Mauno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