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到底有多少称号?

古代帝王到底有多少称号?    

平时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听到对帝王的称呼都一样,比如皇上、陛下,若是没有旁白,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哪个皇帝。事实正是如此,因为帝王在世时,人们不能直呼其名,而他们的称号又大多是死后才有,那么古代帝王都有哪些称号呢?

谥号。始于周,秦废,汉后复兴至清。《周礼·谥法解》载:“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此句之意为,周公姬旦、姜太公开创王业,在牧野之战中建功,他们死后将葬,遂制定谥号,称作谥法。经纬天地曰文,姬昌奠定周朝基业,遂为周文王;克定祸乱曰武,姬发灭纣建周,遂为周武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謚号系古代帝王死后,后人对他们进行评价的称号,当为盖棺定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曹操的孙儿魏明帝曹睿,在自己生前就将谥号定为烈祖。曹睿没有儿子,他怕死后人家乱整,就自个儿先弄来戴上。

谥号长短不定,初时一、二字,到清代最多达二十多个字,恨不得穷尽天下文功武治、大美大德于一身,犹如王母娘娘的缠脚布,越来越长。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多,达27个字,官方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读时要憋气,中途不换气,读完再喘气,否则就断气。

谥有美谥、平谥和贬谥之分。司马光曾说:“谥之美者极于文正”,意思是说谥号中以“文正”为最,司马光的谥号即为文正,范仲淹、曾国藩均是文正。还有“文公”,白居易就是白文公,韩愈就是韩文公。还有“文忠”,苏轼、林则徐都是文忠。浙江温州有个文成县,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老家,这“文成”二字,就是他的谥号。岳飞的谥号是“武穆”,克定祸乱曰武,布德执义曰穆,故民间演绎的岳飞兵书便叫《武穆遗书》。

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周平王虽东迁有功,但驾驭不了贵族,表现平平,故谥号为“平”。其他还有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是送给那些短命皇帝的。贬谥则是送给那些暴君的,杀戮无辜曰纣,商朝最后一任国王商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将比干的心都挖了;杀戮无辜曰炀,比如隋炀帝;动祭乱常曰幽,周幽王为逗美女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算是给后人幽了一默。

谥号因特殊情况还可追谥或改谥。秦桧死时谥号为“忠献”,直到宋宁宗时才来算老账,改谥号为“谬丑”。名与实爽曰谬,怙威肆行曰丑,好家伙一整就是两个,打入十八层地狱,再整个“我呸”的下跪像,让他一辈子站不起来。诚如《五经通义》所言:“善行有善谥,恶行有恶谥,所以劝善戒恶也”。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庙号分为祖、宗两种,建国立业称祖,守城之主称宗。一般一个王朝只有一个祖,但历史上有些皇帝虽不是开国者,却因功劳太大,非“祖”不能彰显,于是也称“祖”。忽必烈称世祖,元朝的国号都是他定的,称祖理所当然;朱棣称成祖,迁都北京,永乐大典,功劳挺大;顺治帝称世祖,明朝在他手里灭亡,开国大典由他主持,不称祖咋行;康熙帝称圣祖,康乾盛世自不摆了。中国的帝王太多,能用的庙号却很少,结果太祖、高祖一大摞,文宗、武宗一大堆,叫人头痛不已。

尊号,也叫徽号,古代皇帝、皇后、皇太后的尊称,大多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场合,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比如武则天,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慈禧太后,“慈禧”就是她的尊号。记得第一次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开篇就从跛子曲三嘴里听到道君皇帝,一时不知是谁。在看到后面一句“这家伙做皇帝不成,翎毛丹青、瘦金体的书法,却委实妙绝天下”时,才知说的是宋徽宗赵佶。查《宋史》,“道君皇帝”是赵佶让位后,其子宋钦宗赵桓给他上的尊号,叫做“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年号,是封建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此后历代新君即位均改年号,叫做“改元”。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改年号,改得最多的是唐高宗,在位34年,用了14个年号,他老婆武则天在位15年,用了13个年号,两口子都喜欢折腾。你看明朝万历皇帝,在位48年,不改年号也稳得起。从明、清两代起,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基本都用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朱祁镇、清太宗皇太极有两个年号。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朝“宣统”,即公元1910年,使用三年至1912年清朝灭亡,前后相继2052年。我国历朝的年号有500多个,其中唐朝年号最多,达74个。

故此,明清以后的皇帝,大多都用年号相称。明成祖朱棣叫永乐帝,明神宗朱翊钧叫万历皇帝。说起明思宗朱由检,大家恐怕一时不知是谁,但一说是吊死的崇祯皇帝,哎呀,就是在煤山挂了的那个呀,才晓得是同一个人。到了清朝,几乎全是以年号相称,如康熙帝、乾隆帝、道光帝、光绪帝,反而是他们的圣祖、高宗、宣宗、德宗,没几人知道。倘若不是刻意去记,随便就能说出清朝皇帝是什么宗,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然而,史书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会儿“明太祖”,一会儿“高皇帝”,一会儿“洪武帝”,便系以庙号、谥号、年号来称,结果全是同一个人,就是原名叫朱重八、还当过和尚的朱元璋,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搅得人头昏脑胀,从而表明你知识渊博。

年号不仅用来称呼帝王,偶尔也作它用。千年瓷都景德镇,便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年号命名的城市。景德镇原名新平,因居昌江之东南,又名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该镇所产的青白瓷质地优良,充作贡品,遂以当时年号命名改为景德镇,后与广州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一起合称中国四大名镇。

日本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个仍保留年号的国家。日本最早的年号为“大化”,即公元645年,而真正从法律上确立年号制度,则是在大宝元年,即公元701年,比我们晚了800多年。此后,日本1300多年一直传承至今,其间共使用了247个年号,比我们少一半。日本今年刚把使用了30年的平成年号改为令和。

总的说来,汉朝习惯用谥号,隋唐后用庙号,明清则用年号。谥号是盖棺定论,庙号是祭祀之用,年号是纪年之用,这三者都是中华文明的精神遗产,是重要的历史符号。除此之外还有陵号,此乃已故帝王及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如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朱元璋的孝陵等。只有元朝的皇帝因多埋骨于草原,故没有陵号。

感谢时代,终使我们免了这般禁忌,少了诸多麻烦,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射雕英雄传》中,从不信邪的老顽童周伯通就曾教训郭靖:“我名叫周伯通,你叫我周伯通,有什么不敬?”

除了常听的“皇上”“陛下”,根据用途不同,古代帝王其实还有诸多称号,譬如谥号、庙号、年号、陵号等。它们各有用途:谥号是盖棺定论,庙号是祭祀之用,年号是纪年之用,陵号则是已故帝王及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这些称号,不仅是重要的历史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珍贵的精神遗产……

作者: 刘健春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