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随着法国、希腊以及克里特等地的战斗随着德军胜利而结束,中东便成为了轴心国与英帝国之间又一个焦点。一旦轴心国得到了中东,不光是此地的石油资源会落入法西斯之手,德意两国还能从容选择南下夹击埃及或北上从西、南两个方向夹击苏联。随着纳粹德国支持的伊拉克民族主义者起义被英军扑灭,维希法国所属的叙利亚和黎巴嫩进入了英军的视野,长期以来轴心国飞机都在此地进行加油,且通过叙利亚与黎巴嫩的铁路,纳粹将大批军火运入伊拉克。因此只有拿下这里,才能终止轴心国对中东的染指。
▲中东战役的开端——盎格鲁-伊拉克战争
开战之前,英军面对的主要对手是法国的黎凡特驻扎军队,拥有包括第6外籍军团4个营在内的35000人陆军以及相应的炮兵和支援部队。同时还有90辆坦克以及90余架飞机。而通过增兵之后的英军已经拥有包括捷克、自由法国军队在内的34000人以及50余架飞机。为了拿下黎巴嫩与叙利亚,英军指挥官韦维尔勋爵制定了四路同步进攻的方案,取得进展之后,下属的自由法国第1师将会趁势前进,攻下名城大马士革。进攻将在6月9日正式打响。
▲英军制定的黎巴嫩进攻态势图
6月9日,首先以驻扎巴勒斯坦的澳大利亚第7师向贝鲁特与大马士革方向进攻。第21旅与第25旅先后在杰津(黎巴嫩)和西顿陷入同维希法军的苦战中。激烈的战斗后这两处要冲落入了盟军手里。稍早时分,南线的第二路部队第5印度旅也越过黎巴嫩-叙利亚边境线,向库奈特拉与德拉发动攻击,以期顺利打开自由法军冲向大马士革的道路。对6月18日,自由法军与澳军为主的盟军终于打到了大马士革外围,并在三天战斗之后正式占领了大马士革。这样,盟军南边的两路推进便成功一半,只剩下贝鲁特的维希法军主力没有吃掉。
▲1941年一架皇家空军布伦海姆轰炸机轰炸贝鲁特
随后,以参与镇压伊拉克的第10印度师为主,从东南部越过幼发拉底河,向拉卡与阿勒颇进攻。7月1日盟军占领了巴尔米拉,7月8日盟军攻入阿勒颇之后,顺利对贝鲁特的法军形成了战略上的包围态势。在主力部队按部就班进攻的同时,英军抽调第20印度旅的两个营与第17印度旅的两个营在叙利亚东北部活动,拔出任何碰到的敌军据点以进一步削弱当地的法国军事实力。
▲韦维尔与戴高乐在得胜之后的叙利亚地区会面
7月5日,重整旗鼓的盟军发动了对贝鲁特的进攻,而阿勒颇的易手使得当地的维希法军就此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于三天后同盟军达成停火协议,就此退出了轴心国阵营。在这场持续五个礼拜的战斗中,盟军与维希法军各自拥有相当的军力,战争导致4600名盟军与8900名维希法军士兵伤亡。彻底剪除了德意两国通过维希法国的黎巴嫩与叙利亚影响中东地区的威胁。中东的石油得以继续用于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埃及与苏联也没有了被两面夹击的威胁。而担任主攻的澳军也在远离家乡,气候地貌完全陌生的中东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继承着澳新军团一贯的威风。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