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自己的思考方向
首先,你需要确定好你要了解的是哪个领域,哪些具体的知识。
比如,笔者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就明确了我首先需要读两本导论性书籍,对心理学做大介绍的书籍,然后具体读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这个些方面的书。
需要注意的是,找书,制定书单的时候,有明确方向引导,并不代表我们只能阅读这一个主题的书籍 —— 除了做『 专题阅读 』,你还应该主动去读一些看起来和这个问题不沾边的书籍,或者读一些最近发现的,想读的书。
因为这个时候,你很可能在这些书当中寻找到和你当前思考的很多东西相关的东西。
关于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
笔者现在的公众号接受一对一咨询,在开始这个一对一项目的时候,我就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和商业咨询方面的书籍。
在和读者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我需要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所以虽然读完了相关的书籍,我心中时常都还在思考这些问题。
有一天,实在无聊,我翻开了一本看到过很多次,但一直都觉得很没意思的书:《解忧杂货店》
之前我翻过这本书,浏览了目录,四处翻了翻,平淡无奇的故事,罗里吧嗦的典型日本人式对话,再加上媒体对这本书铺天盖地的宣传,这本书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廉价鸡汤。
那天,不知为何,我耐着性子看了几十页,看到了月兔的第七封回信,月兔在里面坦白,自己之所以纠结要不要放弃参加奥运会的机会陪伴病床上的男友,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一直没敢说出来:她的训练进入了瓶颈,成绩一直没有大的长进。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捡到宝了,虽然“咨询者会隐瞒事实”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但是这个特殊的情景中,我受到的震撼是非同小可的,张了个大大的记性。
并且,通过这个例子,我还在“咨询者会如何隐藏事实”“会隐藏哪些事实”,以及“如何引导咨询者说出隐情”这些方面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最后,我还明白,有时候不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其实不用太过自责,因为两个人交流,要跨越的障碍的确实在是太多了。
还有一次,笔者在豆瓣上看《复杂》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也看到有人讲自己通过看这本讲复杂模型的,理科方向的书,解决了困扰自己一个多月的情绪问题。
所以,明确好自己要思考的方向,虽然主要是做主题阅读,但千万不能放弃阅读一些其他书籍。
找书
当你确定好思考方向,怎样找到相关的好书呢?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个:
1. 在豆瓣和亚马逊上直接搜索关键字,比如:『 C语言 』、『 心理学 』,然后根据读者的评价进行挑选。此外,豆瓣和亚马逊的图书榜单也是个挑书的好地方。
2. 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以下作者提到的人和书本,注意一下书后的参考书目 ,这里面全是宝!
3. 牛人推荐:不管是网上还是身边的,只要是你值得信任的人,打听下他们在看什么书,也是很好的方式。
4. 高品质的听书平台上的书本,笔者没有收广告费,所以就不推荐了,如果你需要,可以上知乎搜索。另外,好的听书真的可以『 替你读书 』—— 替你读一些干货不多,但是理念很好,不得不读的书,比如《清单革命》这样的书
难度划分
当你找到你想要读的这些书之后,还是先做一些分类,笔者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偏“科普”类:读起来很轻松,不用集中时间来阅读,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看完。
偏“学术”类:内容更深入、系统,需要集中时间阅读。
不做好这个分类,你可能在一个碎片化时间读了一本前后联系紧密的一本书,看了一点点,下次继续看的时候又要再回看前面,找回思路 —— 这样很浪费时间。
怎样保证自己能把想读的书读完
书单列好了,书找到了,这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出现了 —— 怎样保障自己按时把这些书读完,不读得稀稀拉拉的呢?
笔者给你推荐我常用的三个工具:
1.借阅
钱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就是说,读一本书,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截止日期。
但是,自己给自己设置所谓的截止日期,是缺乏强制力,没有多大作用的。
这个时候,你其实就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书来看,一般来说,图书馆借书的期限从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到了时间你必须要按时归还,不然会被罚款、扣信用分,这就是很好的自我监督方式。(要用截止日期来督促自己自律,只有这样的外部强制方式才是有效的,限于篇幅,这个话题笔者会在另一篇自律主题的文章中和你交流)
2.一次只读一本
当你发现自己长时间的处在一种『同时看十多本,结果一本也没有看完』的状态的时候,你可以把其他书收起来,随身携带一本书,要求自己这几天只看这一本。
3.周计划和月计划
对于那些在电子书软件里存放了很多书的人,笔者推荐这个方法。(看纸质书的同学也可以参照这个做一个清单)
这是我的微信读书书架:( 截图于2019年8月11日 )
我把每个月分成四个周(每月一号到七号为第一周,以此类推),每周安排 3 至 5 本书籍;如果本周没有读完,就放到下一周去。
一个周累积的书太多了,就放几本到待读清单里面,下周或者以后再安排
有的月份,我会安排专题阅读,方便的话,我会提前准备在书架里
待读清单里,除了存放周任务中累积的过多的书,也会存一些突然发现的一些好书,如果这个周的书读完了,或者读得有点疲劳,想换换口味,就挑两本放入本周的任务当中
注意,这个方法,笔者只建议阅读计划很大、阅读频率高的人使用。如果你一周的阅读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你每个月在书架里放四五本就差不多了,千万不要贪多,不然一本也读不完。
谈谈电子书和纸质书
电子书的好处:
笔记管理很方便,不用花费时间誊写或者打字
自发光,不受自然光线影响( kindle 阅读器 在阳光下阅读性很强 )
携带方便(尤其对于经常外出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
价格更便宜
电子书的劣势:
如果制止力差一点,或者没有将电子设备上的软件管理好,阅读时三心二意,影响阅读效率和深度
对于有的人来说,缺少所谓的“质感”,阅读的仪式感不强
伤眼
【纸质书的优劣,对照电子书的优劣可知,不再赘述】
笔者的看法:
如果你很注重笔记管理的效率,笔者推荐看电子书。
关于电子设备管理,可以参考笔者的公众号『单华伟』的『学习』专栏中,《如何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打造成你的学习利器》一文,用上这些方法,应该能很好的帮助你提高你对电子产品的管理能力。
对电子书有天然鄙视的人,笔者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个偏好问题,审美问题,是劝不了的。
笔者自己阅读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比例,在 3:1 左右,寝室里堆满了书,随时都在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借书还书;平板和 kindle 阅读器 当中也存了不少的书,电脑里也有很多电子书资源,随时准备填补阅读设备中的空缺。
几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对电子书和纸质书真的没有那么多区分,因为看书本就是为了我们心中的问题,翻电子书也是翻,翻纸质书也是翻。
有时觉得纸质书有情调,有时又觉得它笨重而难处理笔记;有时觉得电子书效率高,有时又觉得它没有书香……
但是,这一切对阅读行为本身的影响真的不大,对一个急切的想要吸收知识,解决心中的问题的人来说,真的没什么区别。
所以,笔者最终的建议是:
如果你管理不好电子设备,或者真的对电子书有天然鄙视,可以选择纸质书,你牺牲不了多少效率,但却能换来的缺失实实在在的阅读和愉悦;
但如果你能管好电子设备,就读电子书,享受更高的效率,更便宜的价格吧。
后记:阅读是一个长期计划
笔者在本文的第一小节,举了自己看《解忧杂货店》学习到咨询方面的东西的例子。
其实,从我看完那些咨询的专业书籍,到我认真阅读《解忧杂货店》,这中间的时间跨度至少有半年左右。
实际上,笔者在现在,也经常读到一些启示自己心中的两三年前的问题的内容。
心中时常保持好奇,不忘阅读,你会一直有收获。
读书,不是一个计划,也不仅是一个长期计划,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附录:找电子书的途径清单
微信读书APP :书城资源量比较丰富,重要的是这个 APP 的“无限卡”机制 —— 获得无限卡后,可以无限阅读软件中的所有出版图书,无限卡非常易得,可以通过活动和组队读书获取,基本上不花钱(就算开通一个,每月也只需要19块 —— 相当于一本电子书的价格,还是很划算的)
电子书资源网站:鸠摩搜书、点书网
百度搜索:书名加后缀,如:复杂epub 或者 复杂PDF
山寨云app:一个第三方百度云软件,登录以后可以在各大百度云资源收录网站检索资源,注意在设置选项中把相关功能开启
一些kindle微信推送号也有不少的电子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