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真的比别人高?认知的修炼、成长的本质

每一个认知差距都是具体的

当笔者所在的小组的剧本讨论和分镜脚本写作完成后,我对这一阶段的团队合作进行一些复盘总结,除了一些有关团队合作如何高效的管理方法的收获,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一直有一种『我们不在一个认知层次』的思维。

确实,我阅读了很多有关电影和影视编剧的书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和组员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认知鸿沟。

为什么?因为每一句交谈,每一个观点的表达背后,最多只有一两个认知的差距,这些,都是具体的。

你要做的,就是深入的剖析你们两个人的预设条件,(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你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然后询问别人是不是这样);

然后,你再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拿我们的剧本讨论举例:

在我们进行讨论的时候,有组员曾不止一次提出笔者写的剧本中某些部分多余。

( Ps.一个懂沟通的人,应该会用『我不太明白你这样写的理由』这样的句子,而不是用『多余』这样带强烈的价值评判标准的语词和别人交流,因为这样只会激发别人的情绪,不利于交流,其实笔者也正在学习,这需要很高的自我管控能力。)

当时笔者深吸一口气镇静了下,然后解释了我设置那些元素在整个故事中的暗示作用,大家才勉强表示理解。

在这里,这位组员的预设是:故事中呈现的东西应当被操作,被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而笔者说明了我的观点,那就是:因为人类天然的联想的思维,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一些元素和符号作为叙事的一部分。

解释完之后,我很得意,但后来转念一想,我还是删除了那些东西。

因为这个设计在不加解释的情况下没有被她理解,那观众理解到的可能性也不好说;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自以为的『高认知』—— 我发现,这种『我们不在一个认知层次』的思维,让我深深的沉醉在一种自恋中。

庆幸的是,在这次交流中,我最终还是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放弃了部分的自恋。

我到底是怎么战胜了自己的自恋的?其实答案早就告诉你了,那就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

在对这个问题的交流中,深入理解对方的观点,再清晰明白的阐释自己的具体的认知,不仅仅是简单的思维训练,有效沟通训练;

它真正关系到的,是你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经过这次事件,我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谦虚』的美德,所有表现出谦虚的行为,都基于对事实具体透彻的分析,谦虚不是美德,而是一种透彻的思维能力的表现。

不过,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认知的看法又有了新的思考……

横向认知差和纵向认知差

笔者准备买一个二手耳机,给卖家报价时,我说:“一百元左右” 。

结果他问我“你知道这个耳机值多少钱吗?”,还让我去“先去京东看看呢”。

我有点生气,但不想同他浪费时间,于是直接把他拉黑了。

这款耳机,零售价一千五百八,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电子产品折旧率很高,即使是在京东回收全新二手,也就二百八。

笔者的预算在三百左右,我报价一百,是考虑到他可能给出五百到一千左右的报价(不过看样子他是想卖个一千以上才舒坦?),给我们的进退留出空间。

其实,我们都有这种表现得肤浅的时候 —— 越是不了解,我们越是相信自己的幻觉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填补自己的认知空缺,为自己的行动提供依据。

用这种思维同身边的人互动,你可能就会这样思考:

我不想听他讲他的什么解题方法,他根本不懂这个大知识最核心的部分;

我不想和他合作拍片子,因为他对视听语言的本质一无所知,创作的时候也畏畏缩缩,不可能是个好伙伴;

……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是:

你只理解了一部分的核心,他却探测到了更底层的东西,但是因为太过兴奋,没有真正想明白就到处吹嘘,他可能看起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只要你仔细的听他讲,然后把最后那一点工作完成,你可能会收获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的“畏畏缩缩”,实际上是难得的谨慎,你心中有太多妄念,相信自己的每个想法都是绝妙的创新,而他可能会在旁边看着,在你尝试失败之后,友善的点出我们可以怎么做出类似的效果,并且你会发现,他在承担一些繁重的任务时,不会有丝毫怨言:

……

实际上,不管在什么场景中,只要有人的地方,你都会发现认知差:有的认知差是纵向的 —— 也就是有的人知道A,另一些人不知道A(买卖耳机的例子);

有的认知差是横向的 —— 也就是有的人知道A,但是只知道A1,另一些人,他们也知道A,但是只知道A2,(讲题和团队合作的例子)。

纵向的认知差是产生矛盾和分歧的根源:可能是因为知道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然后发起鄙视;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的人认为对方才是那个没有常识的人,也发起鄙视……总之,如果双方存在这种差距,一般来说,很快就会发生矛盾。

你越是修炼自己纵向认知,往高处走,能和你产生认同的人就越少;但是,这并不代表你的合作人群会缩小 —— 因为明白合作的人总会巧妙的避开直接的认知冲突,求同存异,和那些同样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合作。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认知差,实际上并不是纵向的认知差,而是横向的认知差,这是你的生活圈子决定的。

对待纵向的认知差,需要的就不是求同存异的精神了,因为你们的认知根本就没有同的地方,有的情况甚至是:你知道并且认同的A+,他认同的却是A- ,也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但是,你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一个作品。

相信讲到这里,很多读者已经 get 到我的意思了,我想说的其实就是:

由于我们的生活圈子同我们的认知的高度相关性(你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活在怎样的生活和人际圈子里),我们同身边的人的认知差距并没有多少,而且在这少数的认知差当中,大部分都是“不同”,而不是“优劣”或者“高低”。

而这种“不同”,恰恰是你们合作的好契机:大家互相补充,最终就能做出很好的东西。

认知是个邪门功夫

笔者分析了如何处理认知差距(具体的解释你的那句话背后的预设),如何对待横向和纵向的认知差距(不自恋,多寻求合作),在这当中你或许也发现了,认知的修炼确实很难,稍不注意就会“走火入魔”,陷入自恋中,确实是个“邪门功夫”。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修炼自己的认知呢?

其实,答案就在我今天讲的所有例子当中 —— 当你为自己的认知骄傲到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时候,你就已经落入这个圈套了。

成长,不是感觉自己越变越强,把身边的人都甩在了身后,而是感觉到世界越来越复杂,自己越来越能理解,越来越能自由穿梭于这美妙的复杂当中。

Ps.『 横向认知 』和『 纵向认知 』这两个概念,不过是笔者自己的发明,可能在定义上还不是很严谨,但我相信大部分读者应该能理解到我想表达的意思;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