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互联网都充斥着所谓的“效率鸡汤”,我们也变得越来越喜欢培养各种习惯。早上要有的习惯,下午要有的习惯、晚上要有的习惯。各式各样的习惯导致我们要一直连续做同样的事情,直到我们可以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
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有效率。但是习惯还是有坏处的,这些坏处我们却从来不谈,因为习惯会导致停滞不前.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读500页书,而我们今天就要讲讲为什么学习可以帮我们提高效率:
为什么习惯会让人停滞不前?
为了了解习惯的坏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好处。
让我来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第一次开车的时候,差点发生了车祸。看见停车标志的时候,我本来想踩刹车的,但是却踩了油门。当时的教练抓紧了车把手,抱头减少伤害,脸上充满了恐惧。幸运的是,车子转了向,我也踩下了刹车板。于是回程中我万分小心,但还是几乎让我们送命。到了现在,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开车,还可以一边喝饮料,一边听音乐。我甚至还可以同时和我周围的人聊天,但绝不会错过音乐的节拍,有时我甚至都不需要看路就可以直接开车回家。
从我第一次开车到如今熟练到完全不需要反应,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这样的自主行为是我们的身体本能,让我们通过一遍遍的练习就可以直接做事,它让我们更有效率。但自主行为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对过程越熟练,就越难以继续学习并提升相关技能,也越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我们用进步和给予换取了效率,然后趋于稳定。
一遍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并不会带来提高。美国记忆冠军、作家 Joshua Foer管这个叫“一般稳定区”。在他的新书中,他解释了这其中的原理: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Paul Fitts和Michael Posner尝试用获得技能的三个阶段来解释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阶段,即任职阶段,我们理性分析任务并尝试寻找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第二个阶段,联想阶段,我们变得没有之前集中注意力,但犯错误更少了,变得更有效率。最终,我们到了自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做到想要的状态了,大部分情况下,这是件好事。
但问题是:人类的本性不是重复做一件事。《黑天鹅》的作者Nassim Taleb说:“人类天生不会做重复的事情,但一些区域或行为的限制(比如办公室、体育馆、上下班、运动)让我们长期经受同样的折磨。”
学习重于效率
“给我六小时砍一棵树的话,我会花前面的四小时来磨斧头。”——林肯
现在的问题关键是:习惯让我们更有效率地重复做一件事,学习是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来挑战自己。以下是我对大家的建议:
我们应该更专注于学习而不是效率,因为学习是效率的最终体现形式。
我们应该从我们做的事情中学习,而不是向我们要做的事情学习。
我们要庆幸我们所学到的,也要庆幸我们所做到的。
尽管学习需要花费时间,但它的回报是终生的。股神巴菲特也这么认为,他说:“事实上,投资自己是最划算的,你所学到的一切都不会被人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