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时候宦官就出现了,由于皇宫中女眷非常多,自然不能有外人,而皇室成员还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于是宦官被发明出来。皇帝也得以安心,妃嫔们也没有后顾之忧。
理论上宦官只能在皇宫活动,不能出宫,不过规矩是人定的,自然也能更改。有的时候宦官不仅可以干涉朝政,甚至还可以领兵打仗,这实在是了不得的事。对于皇子或大臣来说,宦官则是一件好“东西”,他们可以帮助你干成大事,篡夺皇位、生杀予夺。
权臣有了宦官的帮助,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有甚者可以为所欲为。那么为什么权倾朝野的大臣们,需要挖空心思来巴结宦官?这其中水有多深?
一、宦官身居内宫,跟皇帝很亲近
皇帝有孤家寡人的感觉,那是因为全天下都是他的,不过全天下的人他都不敢信任,身在权力顶峰自然高处不胜寒。这并不代表皇帝没有朋友,除了开国皇帝,后续的君主多大出生在深宫,和皇帝最亲近的人除了奶娘就是宦官了。
例如正统年间的大宦官王振,史料记载“王振,蔚州人。少选入内书堂。侍英宗东宫,为局郎。”因为王振有些学问,通过关系进入皇宫,成为明英宗的伴读。此时的朱祁镇年龄小,有孩子的朋友都明白,小的时候谁对他好,长大了他就跟谁最亲切。
王振恰好抓住了时机,以他的圆滑世故赢得了朱祁镇的信任,之后王振才能独揽大权。可以看出跟皇帝亲近的人,能干出多大的事,之后的刘谨、魏忠贤大多由此起家。宦权出自皇权,所以赢得皇帝信任对其非常重要。
宫外是大臣们的天下,而宫内是宦官的天下,但核心在宫内。一朝权臣如果想一手遮天,必须要得到宦官的支持,不仅如此,可能还需要奉承宦官,甚至巨额贿赂。只有联合宦官才能一统朝堂,这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二、皇宫对于政权的影响力很大
之所以说是皇宫,而不是皇帝,因为皇宫中不仅住着皇帝,还有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皇后、太后、妃嫔、宫女、宦官等等。每次皇帝突然死亡,接触第一现场的可能不是皇子,而是皇后和宦官。
谁能拿到一手信息,谁就能占得主动。宋太祖死的时候,是宦官王继恩去报的信,史料记载“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政权交替之时,都是帝国最危险的时候,而能影响局势走向的,大多是在先帝床边的人。
因为王继恩及时报信,宋太宗赵光义才能顺利继位,赵匡胤的死我们在这就不多说了。假如没有王继恩报信,那么赵光义就可能无法把握机会,因为继任者还有赵德昭和赵德芳。
另外可能发生的,就是皇帝死后皇后掌权,有些是按程序办事,有些则是纂权夺位。好比西晋的贾南风,在晋武帝死后,马上就开始了权力之争,并且她手中还掌握着傻皇帝司马衷。再好比宋仁宗朝的刘太后,史料记载“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
刘太后是依法掌权,当然这其中还有重重阻碍,不过在诏书上是明文写的。从这些我们能看出,皇宫乃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无论何时何地,只是掌权的人不同而已。假若宰相也好,内阁首辅也罢,要想掌握朝政大权,必须要联合内宫的力量。
在东晋皇权衰落之时,相对而言世家大族才能跟皇权平起平坐,那也只是乱世的特例罢了。而在一般大一统朝代,皇权高于一切,不论宰执大臣还是三省六部,都要臣服于它。权臣一统天下本就很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必须的。
三、宦官如想发达,也需要大臣的支持
很多宦官想要上位也是很难的,好比明代的宦官,最吃香的就是司礼监,御马监。如果被分到尚衣监、直殿监,那么想出头就难了。冯保就是个运气很好的宦官,最早在裕王府服侍未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仗着明穆宗朱载垕的这层关系,冯保一路高升,只差一步之遥就能登上掌印太监的宝座。而挡在他面前的却是当朝首辅高拱,高拱的内应则是陈洪,高拱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当然推举自己人了。
所以冯保一直没能如愿,于是冯保忌恨上了高拱。单凭冯保自己是扳不倒高拱的,一个太监怎么能是内阁首辅的对手,为了达到目的冯保联合了张居正。这两位老狐狸聚在了一起,其共同的敌人就是高拱。
张居正需要干掉高拱来实现自身的抱负,冯保则需要干掉高拱来谋求最高权位,他们的目的不同,却暂时走到一条船上。相对于大臣,宦官的制约更多,他很难离开皇宫,宦官干政更是遭人唾骂,所以需要帮助是可以理解的。
史料记载“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就这样张居正和冯保达成合作协议,共同铲除敌人。
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皇宫内院守备森严,不论什么人进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宰执大臣们也一样。这一道坎看似不可逾越,却有着另一种办法。宋真宗死后,仁宗继位,因为当时仁宗只有十三岁,行使权力的是刘太后。
然而另一位宰相则想独揽朝纲,这位仁兄就是丁谓。丁谓乃是北宋五鬼之一,宋史对其评价很低。这也不能否定丁谓的才华,他自真宗死后就独掌政事堂,成为一国最高宰相,甚至还限定了刘太后和小皇帝上朝的时间。
为了到达目的,情报是第一要务,于是丁谓联合了大宦官雷允恭。是雷允恭不停地给丁谓发送情报,这才能让丁谓掌握后宫动向,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虽然丁谓掌握朝政时间很短,但是他实实在在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史料记载“是时二府定议,太后与帝五日一御便殿听政。既得旨,而谓潜结内侍雷允恭,令密请太后降手书,军国事进入印画。”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内外兼顾才能成就大事,不论奸臣还是名相,都绕不出这个怪圈。
文:九鱼亭
参考文献:《宋史?列传第四十二》、《宋史?本纪第九》、《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宋史?本纪第四》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