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田种,还给你分配老婆,曹魏的屯田兵却为何战斗力那么差?

冷兵器研究所以前发过不少有关三国军队军队的文章,其中曾提过曹魏军户过的并不好。以至于曹魏军队在面对蜀汉野战军的时候,除非数量绝对优势,或者有精锐部队作为支撑,否则很难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曹魏时期军户逃亡暴动的也不少。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经济原因说起。所谓屯田的意思是政府提供农具和耕牛,让士兵和无地农民去垦种废田或者荒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所以屯田的前提是手里要有人口,空地还要有农具。建安元年,曹操在许县(后来的许昌)试行屯田制度,当年“得谷百万斛”。因为效果不错,曹操正式在各地推行《置屯田令》,屯田的主要方式有“军屯”和“民屯”。

当时具体划分是50人一屯,对废弃的农田或者荒地上重新耕种或者开垦。屯田的士兵则是“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史书记载:曹操颁布“重(禁)豪强兼并”的法令,禁止豪强兼并土地和控制劳动力,使得“流民归还,关中丰实”。曹魏还在中央设立了“典农部”,专门管理屯田事务。伴随着屯田的开展,原本因为战争而遭受破坏的水利,也逐渐得到恢复。可以说,屯田为曹氏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屯田也让曹魏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古代军队屯田图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剥削太重。和一般的自耕农不同。就拿民屯来说,那些屯户耕作的土地不是他自己的。他们是被官府雇佣的。而军屯也是,那些种田军户也是相当于军队的佃户。所以他们交的不是税而是地租。以曹魏为例:使用官牛者,官六成民四成;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三国志》就有记载: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这个问题一开始还不明显。因为在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加上天灾,遍地饥荒。《三国志》记载: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后汉书》记载:(见)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所以跟着曹家屯田,骑马不用担心被饿死。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屯田的弊端就明显了,而对于屯田军民户的剥削也更狠了。因为地租变成了“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除了缴纳高额的地租外,屯田兵还经常被征发。晋咸宁五年(二七九年)伐吴诏:“今调诸士家有二丁、三丁者一人,四丁取二人,六丁以上三人,限年十七以上至五十以还”。而且军户被管的特别严,连婚姻都不能自主,老婆是上面统一分配的。一旦有人逃跑,家人都没命。《晋书·赵至传》的主人公赵至是军户出身,之后装疯跑到幽州,后来做了官,但是不敢与父母相认,最后郁郁而终。

而且战场上刀剑无眼,搞不好就应了曹老板的那句你放心你的老婆我来养。由于提过军户的婚姻不是自主的,所以老婆都是指派的类似摇号。士兵一旦不幸阵亡或者啥意外,老婆直接被重新发。而且士兵的女儿也是婚姻选择权都在上面。比如魏明帝曹睿就曾是把十几个已经嫁人的军户出身的女子,重新分配给士兵。当然,觉得长的不错,他自己就收了。

可见军户不光在经济上遭受剥削,而且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所以军户们和农奴没啥区别。更要命的是军屯经常被私吞。所以经常会出现军户大量逃亡甚至暴动现象。而为避免逃亡,往往采用残酷的连坐制,所以不少士兵作战积极性不会高到哪去,因此一旦蜀汉北伐,曹魏经常需要从洛阳调动军队,因为屯田士兵是没啥战斗力的。

所以曹魏虽然在国力上碾压蜀汉,但是蜀汉却得以存在四十二年。最后,曹魏(其实已经是司马氏当政)靠着蜀汉内部混乱,仍然费了很大劲消灭蜀汉。
参考资料

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 黄惠贤-《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曹魏军户制度述要 周健-《许昌学院学报》-2008-维普

试论两晋兵户制度的几个问题 周士龙-《许昌学院学报》-1990-知网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