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夏日的立秋,为什么是吃货的狂欢节?

丨立秋 · 特辑丨

明日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七月节。

秋,揫也,

物于此而揫敛也。

吃瓜食肉

忌操劳过度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古人相信一叶知秋,当梧桐叶开始从枝头飘落,立秋日便响起秋天的前奏,季节轮替的步伐逐渐接近。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一天距离真正的秋天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当月份牌翻到印有“立秋”字样那一页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还在汗流浃背地与酷暑鏖战。

尚未夜凉如水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觉得夏日格外漫长——因为没有太多农作物做参照,人们总喜欢把温度作为辨识季节的标尺。

严格地说,只有当“候平均温度”,也就是接连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下,秋天才算真正到来。按照这个标准,即便是中国的高纬度地区也要等到八月中旬才会入秋。而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立秋之后十天左右才会结束。

但先别急着一边擦汗,一边感慨秋天的遥遥无期。立秋之后,秋的种种端倪会一点点浮现。

古人相信,随着立秋节气到来,秋意会逐渐降临。田间地头伺候庄稼的农人,能更敏锐地感受到秋的气息。随着秋风掠过,收获被提上日程,秋日的橙子,肥美的膏蟹,都从立秋进入成熟的倒计时。“秋风起,蟹脚痒”,老饕们早就摩拳擦掌了。

果香到

立秋时节,田里的庄稼还要等一等,但很多瓜果已经熟了。

汪曾祺把立秋后的八月称为“葡萄着色的季节”。秋雨之后,他培育的葡萄“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仅仅是这缤纷的颜色就叫人动心。

视觉享受之后,离采摘葡萄的时节也不远了。想到一个月以后的丰收,汪曾祺兴奋地写到:“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立秋时,人们要吃瓜,这个习俗被称作“咬秋”。清代文人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写:“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如今“咬秋”在很多地方还被保留着,毕竟高温难耐的夏日还未褪去,忽逢立秋,人们更要“咬”住不放。所咬的瓜有甜瓜、香瓜、西瓜,不一而足。

这个时节北方的瓜果丰盛,连郁达夫也忍不住感叹上一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老北京人老舍听了这段话,也一定会不谦虚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正如郁达夫所言,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是华北地区人们迎接秋日的标配。除此之外,老舍还补充了两样:北京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称其是“乐园中的禁果”。

民国时期的北京,在立秋之后,城里的水果摊就变得丰富起来。苹果、鸭梨、石榴之类的水果四个一堆儿地归置在摊位前,“搓大白梨儿啊!”“好大的槟子哦!”……小贩们的吆喝声传得老远。

除了瓜果,在山东一带立秋还有“秋吃渣”的习俗。他们把豆腐或豆浆滤出的碎豆渣煮入锅中,加一些菜叶,出锅后点上香油,一青二白,煞是好看。俗话说:“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

在湿热的南方,“咬秋”更有告别夏日的意味。南京、扬州、金华等地如今仍保留着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俗称“啃秋”。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这些地方流行着吃最后一顿西瓜的说法,啃一口清凉的西瓜,消除余夏暑热。

肉香来

如果说瓜果蔬菜只是开胃,立秋后的重头戏就是贴秋膘。

过去,因为夏季酷热,食欲不振,人们将其称为“苦夏”。一个夏天过去,体重都要掉两斤。秋风送爽,胃口大开,自然要好好吃几顿肉。尤其是在北方,贴秋膘还承担着抵御寒冬的重任。

立秋以后,北方的肉市逐渐人满为患。炖肉、烧鱼、烤鸭、酱肘子、涮锅、红烧肉、肉馅饺子……它们可以拌着面条吃、就着米饭吃,或者用烙饼卷着吃,还有的北京人用春饼卷肉吃,总之就是变着花样地吃肉。

北京人所谓的“贴秋膘”还有更具体的含意,即吃炙子烤肉。炙子就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松木或果木。牛羊肉切片,用佐料腌好,交给顾客自己烤。烤肉的美味不说,光是烤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

在过去,秋天的气息总和着果香肉香一起来到。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四季饮食的界限没那么分明,贴秋膘的吃法也少见了。

人比黄花瘦

很多年前,文艺青年高晓松还没有变成矮大紧,他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立秋》:“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个季节情绪丰满。它是刘禹锡式的乐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也可能是李清照式的伤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一种秋天是干燥、明朗、清爽的。早晚天气渐凉,树上的蝉在做最后的谢幕,渐渐泛黄的叶子在风中摇动。可中午还是热得叫人犯困。风从远方吹过,带来丰收气息。

后一种秋天是缠绵、潮湿、晦暗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随着雨水反反复复落下来,寒意也愈来愈重。即使不下雨,秋日的天空似乎也总是阴沉的。这样的秋日,难免使人压抑伤怀。

立秋这一天过去后,秋天这个多情的季节就悄然来了。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秋天来了?

(多情的秋天要来了,来捕捉下感性的一瞬间)

文丨苏炜

编辑丨逸骁

图编丨袁千禧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