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马路上,你有多久没看到过残疾人了?
他们人数不少,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宛若透明人。
全世界范围内有6.5亿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
2018年5月10日中国残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文宣部主任郭利群说,我国现有残疾人大约8500万。换句话讲,就是在中国每20个人中就有一位残疾人。
我曾怀疑过是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位,不便于他们出行。
可眼看近些年几乎每条马路上都铺设了盲道,商场中增设不少专用卫生间,地铁楼梯也设立了供轮椅使用的专用电梯。
设施样样完备,却几乎未看到有人使用。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迪华老师,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曾经带着学生们进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受课,所有人都“全副武装”亲身体验了一下各种设施。
李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两台婴儿车、两辆轮椅、六副拐杖,让大家在公园里和大街上尽情“游玩”三个小时。
图片来源:一席
本以为会是一堂轻松惬意的户外课,可学生们却个个苦不堪言。
推婴儿车的没走两步,便与电线的斜拉线完成了亲密接触;
图片来源:一席
拄拐杖的刚准备开逛,就被高高的石阶阻挡了前行的道路;
坐轮椅的滑了两步,却发现轮子被由石头拼接成的道路卡住了追梦的旅途。
图片来源:一席
上完课,大家纷纷对老师大吐苦水,觉得这里的道路对残疾人非常不友好,寸步难行四个大字被写在每一条他们走过的路上。
然而,这些并不是个例,这是中国马路上最普遍的状况。
网上流传的一些新闻和图片,让人根本无法想象残疾人同胞要靠一己之力出门有多难。
刚出家门就会遇到第一个难题,坐轮椅的同胞无法上下楼梯,只能依靠电梯出行。但当电梯人多时,残疾人往往是第一个被拒绝搭乘的。
到了单元楼门口,问题也不少。楼门前通常都会设立一条无障碍通道,方便坐轮椅的人士出行。
但这种通道,个别小区却会采用小锯齿状的无障碍通道,从上至下地滑下去,个中酸爽只有当事人知道。
图片来源:一席
磕磕绊绊地出了门,出行方式也会带来不少困扰。
如果选择地铁,排得上电梯还好说,排不上就要考虑自动扶梯或者专用电梯。
对我们而言方便的自动扶梯,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地狱。会卡住会翻车,永远无法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改换专用电梯的话,楼梯口又不是时刻都有工作人员在等候,单靠自己肯定是无法操作电梯,进入安检口的。
即便成功进入地铁,若无人帮忙绑住轮椅,自己便会在地铁里自由地舞蹈,四处乱晃。
如果选择公交,大部分司机是不会get到残疾人同胞想上车的意愿的。
司机们大概率会以为他们是在放风,并不会为其把公交车后门禁止站立区的通道放下来,供其通行。
公交车后门的禁止站立区域其实是可以放下来供轮椅通行的,但在生活中极少见到。
要是真的到公园里放风,各种美好景观一定会把轮椅卡得动也动不了。
图片来源:一席
靠自己出门,大概率是种奢望。
相比起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盲人群体显然是更幸运一些。
随处可见的盲道,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虽然并不知道这条盲道最终会通到井盖上,还是水坑里。
图片来源:一席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时,盲人同胞也可以选择不走盲道,不用盲杖指引方向,改换导盲犬带路。
但在电影中常见的导盲犬,在国内一直非常稀缺。在我国2014年统计的数据里,大陆有7000万视障人士,却仅有67只导盲犬,离国际导盲犬联盟评估的视障者与导盲犬的理想比例100:1,相差甚远。
或许是因为训练一只合格导盲犬的时间太长,抑或是培养导盲犬的花费太高,还有可能是因为社会容纳度不够,导盲犬在国内未能广泛普及。
因此,国内一直没有相关的政策,准许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出现在公共场所。
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国家考虑到国外视障运动员的需求,特批导盲犬可以在公共场所出入,但也因此闹了不少乌龙。
许多外籍运动员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在闲暇时间他们都会选择去逛逛京城。秀水街一直是北京一大特色景点,外国友人们没少去那打卡。
一天,有几位外籍运动员带着导盲犬到秀水街购物,收获不少战利品的他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奥运村,没成想,他们站在街边等了十多分钟都没能打车成功。
其实,他们当时已经拦下了好几辆车,但司机发现他们携带大型犬,便立刻开走了。由于语言不通,运动员们也无法与司机交流,进行解释说明。
走投无路的他们,发现了附近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一顿相当委屈的“控诉”之下,志愿者们协助他们继续打车。
前两辆车也是看到有狗就立刻开走了,也不管志愿者们反复大声的“这是工作犬”的解释,冷酷无情地飞驰而过。
打到第三辆车时,机智的志愿者抢先拨通了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并获得了公司的允许。
在志愿者们用报纸铺好了车的后座和车厢地面之后,司机才同意载着运动员们离开。
2014年年末北京市出台了相关政策,从2015年5月1日起,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但需要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
从此,视障人士终于可以带着导盲犬乘地铁和火车了。虽然这个举措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不少便利,但不包容依旧存在。
2018年5月,盲人歌手周云蓬带着自己的导盲犬在外演出,在办理酒店入住时他被酒店的工作人员告知宠物不得入内,酒店并不允许他们入住。
2018年11月,徐女士因携带导盲犬到长沙一火锅店用餐,而被拒绝进入餐厅。
拒绝了导盲犬,不对导盲犬的训练给予帮助和支持,单靠马路上并不完善的设施辅助视障人士出行,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禁锢。
所以在今天的马路上,我们越来越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而这些看似是为残障人士准备的设计,往往都会成为摆设。
但在发达国家生活的残疾人,他们的生活便利程度比国内的残疾同胞高了不止一点点,大部分为他们准备的设施都在积极被利用。
英国的残障人士福利待遇非常好,第一次去英国的人都会诧异,为何英国大街上随处可见残障人士。
英国为残障人士的出行花费了相当多的心力,科技公司Transreport为残疾人士专门开发了一款app,能够实时追踪身体有障碍的乘客行程,防止火车晚点、换乘或者错过火车给他们带来不便。
残障人士可以自己通过app创建、修改和取消行程,并且会实时通知站台的工作人员。app虽然只处于试用期却收获了不少好评和死忠粉丝,今年秋季全英将会大力推广。
英国的残障人士称这是改变生活的app
英国还专门为残疾人开设了Blue Badge计划,有身体障碍的驾驶员可以自行申请,通过审核后将在驾驶员的家附近增设专用车位。
美国同样随处可见残疾人车位,关于停占残疾人车位还设立了相当严厉的惩罚措施。每个州的罚款额度都不一样,平均在100美元左右。
在路易斯安那州,违规占用残疾人车位将支付高达五百美元的罚款。
在德国,他们的公交车有个神技能,如果有老人、婴儿车或轮椅下车,公交车会偏向一边,让老弱病残人士方便快捷地下车。
日本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了残障人士的感受,使得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畅通无阻的国家之一。
日本马路旁的信号灯在变色时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以此提示视障者出行。交通路口还设有残疾人专用按钮,可以延长绿灯的时间。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在所有视障人士可触碰到的地方都印上了盲文,让视障人士可以体面地自己生活。
日本的电梯还在比较靠下的位置设置了一排按键,方便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使用。
日本随处可见坡道,可以很方便地用轮椅通过阶梯。
在地铁站里,会有专门的乘务员跟着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他们主动帮忙推行,在遇到台阶时他们还会帮助抬起轮椅。在上地铁时,他们会拿出准备好的可折叠垫板,辅助轮椅顺利驶入车厢。
在进行完一系列服务后,乘务员还会联络车长,确保残障人士在下地铁时也可以享受到同样周到的服务。
从残疾人士的数量上看,中国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有趣的是,其他国家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残疾人,而在中国,几乎发现不了他们的存在。
马路有话说: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弱者是否有足够的尊严活着。
但愿我们的残障人士也能够有尊严地出行,更体面地生活。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