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本“全球销量千万册”的巨著——《摆渡人》。
相信平时有读书习惯的朋友,会对这本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留有印象。在这几年,它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图书网站的销量排行榜上,在书店里也时常占据醒目位置。
我尤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一个室友就买了本放在宿舍。这也导致后来我一直以为张嘉佳导演的电影《摆渡人》就是改编自此书。
这本书从开始看到放弃,我只用了半个多小时。生活把我锤糙了,如果放到五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相信对于这种青春玛丽苏的行文,我还能够坚持一个小时。
合上书的同时,我也忘了那几十页纸讲得是什么,到现在,我已经完全记不起书中的任何一个情节。这种阅读体验倒和张无忌学太极拳有点像。
虽然没看完这本书,但其作者克莱儿在我心中已有了清晰的定位:约等于0.5个郭敬明。
回看这本书,介绍一栏写道该书“全球畅销千万册,一举摘得多项世界文学大奖,畅销欧美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欧美人的心灵这么容易治愈吗?千万人的灵魂这么容易震颤吗?
我去豆瓣上搜了下这本书,评分6.3分,靠前的评价全是差评。
问题来了,这样一本内容平庸的书是如何全球销量千万呢?
我在当当网上搜索了这本书。当当自营店里这本书40多万条购书评价,一位做出版的朋友告诉我,书的销量应该在这个数字上乘以3。也就是说在当当自营店这本书的销量至少百万。这还仅仅是当当一个平台的自营店,如果加上淘宝京东和各大电子书平台,这本书销量着实可观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原书也是英文写作,在中国就如此畅销,在欧美肯定更火。于是我又去亚马逊上搜了搜。
只有16个评价。
我又去亚马逊英国上搜了下,看来本土人民还是相对支持作者的,足足有40多个评价。
但kindle版销量着实惨了点,只有一个评价。
而在英国另一个电商巨头eBay上,《摆渡人》竟然一个评价都没有。
综合看下来,《摆渡人》这本书在英美销量约等于零。
原来全球销量千万册全是在中国卖出的!
一个籍籍无名的外国作家,一本平淡无奇的小说,经过书商的粉饰和营销,竟然在另一种语言的国家畅销千万册,真是厉害。
我到几大卖书网站上浏览了一会,很快总结出外国小说在国内的营销套路。
首先,作者必须“著名”,作品必须“畅销欧美xx个国家”。其次,必须有“N家媒体重磅推荐”和“千万名读者倾心推荐”。
读者买书的时候,还没弄清这些title是真是假,到底有没有含金量,就已经懵逼了。
这些外国小说之所以在国内卖得风生水起,首先是因为国内的类型小说不尽如人意。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读书上也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国外的作者更专业,更有人文关怀。
最终结果是外国文学泥沙俱下,只要还看得过去,稍作包装就能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说到对国外商品的盲目期待,我想到了一位做成人用品的朋友说过的话。
很多避孕套品牌在宣传自家产品时,都把“进口橡胶”作为吸引人的点,“进口”二字听起来质量就有保证,逼格也高。
“当然用进口橡胶,进口橡胶TM比国产橡胶便宜!”这位朋友说。
一本不怎样的书创造销售奇迹,国内的作者也同样做得到。
有一本叫做《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仅看书名就有一股浓烈的鸡汤味扑面而来。这本书在当当上销量百万册,有30多万条五星好评。
值得琢磨的一点在于,作者一栏写着“XX编著”。编就是编,著就是著,何为编著?带着疑惑询问了一位做出版的朋友,他给我讲述了此类书的前世今生。
这类书的写作流程是,作者先定一个主题,写好框架和目录,然后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搭配以自己的文字组合成文章填充到目录之下。这种操作在励志鸡汤类的书籍中很常见,类似的一本书最快只要一周就能完成。
这本书如此畅销还要感谢一位仁兄——亚洲优质青年偶像张艺兴,他在自己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帅气又有才的艺兴手中捧的,正是这本《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有意或无意,反正艺兴同学使这本书得到了升华。书商不会错过这么好的宣传话题,所以在书后来的介绍页面上,有一句醒目提示:
我们可以去喷那些无良书商,可以说他们用浮夸的包装和营销欺骗了我们的感情,但卖书总归是一个生意。
更值得思考的是另一件的事:一坨屎是不可能变成一块金子的。即使书商给它镀上一层金箔,但作为一个读者去品尝的时候,难道会吃不出来那是屎?
回想起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拼命地看书,而且看的都是世界名著。我痴迷于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然而我痴迷的不是他们的作品,而是作品的名声。
虽然我完全不知道书中表达的含义,但每当看完一本,我就开始就同学炫耀自己又读了一本名著,并会在日记里写下拙劣的读后感,以便让老师也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战争与和平》。读了快三分之一,我只记住了一个人名。然后这人死了。十岁的我仿佛大彻大悟一样:这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游戏!
读者的刻奇同样在加剧图书市场的混乱,我们很容易被书腰封上明晃晃的推荐语唬到。
即使看了一本阅读体验很差的书,也会在书的“盛名之下”先自我反省:
是不是我自己水平不够没读懂,毕竟这部书是号称中文版的《百年孤独》。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