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七夕词赏七夕节,看东坡是一种什么豁达心态?

苏轼可谓文坛巨匠,名副其实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而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最为突出,元好问曾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在文学方面,苏轼将词的功能拓展,境界扩大。根据《苏轼词编年校注》所录,苏轼可确定的词共有272首,这些词记录了苏轼从治平元年(1064年)十二月罢凤翔府签判到其离世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苏轼将自己的一生用极强的语言表现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思想也隐含于灵动的文字之中。而今天,要讲的是其中的三首七夕词,让我们得以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

借七夕寄托身世。苏轼七夕词共三首,《菩萨蛮·七夕,朝天门上作》是其中之一。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元丰二年(1079年)7月,苏轼入狱,次年贬居黄州。同年5月29日,夫人王弗由子由陪伴到达黄州,这是苏轼与夫人在黄州度过的第一个七夕。

牛郎织女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诗经·大东》就有了织女与牵牛两星分居银河两旁的叙述。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形成了故事的大概。之后,在《岁华纪丽》、《尔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引)等书中,这个神话的记载逐渐丰满起来。至近代,流传于民间的,更是丰富充实,积极健康,成为脍炙人口的一则古代神话。由于这个神话在诸书中一般是以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鹊桥相会,终究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此历代文人经常借这个神话故事来抒发离愁,苏轼的这首《菩萨蛮·七夕,朝天门上作》也并不例外。

词的上阕写七夕之月,把弯月喻为织女床边的玉钩,接着“孤光未满先忧缺”道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我国古代文人一向对月亮的圆缺变化很感兴趣,杜光庭《初月》云:“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柳永《平调望汉月》也云:“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这种对月的无奈伤感,表现出对世事变化以及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慨叹。而苏轼此句含义不一般。首先,描绘七夕夜新月如钩的景色。接着联系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爱情故事,两人长久的分离只为一夕相聚,但也会再次别离,暗示牛郎织女的爱情是一个悲剧。最后抒发情怀,寄托身世,欣喜于家人相聚,忧愁于未来离别之苦,道出词人复杂的心情。

下阙由七夕妇女拜月乞巧的习俗写起,借佳人不乞求智巧却乞求团圆,抒发词人自己的愿望。“愿人无别离”句,由牛郎织女的离别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写出了凡间夫妻被拆散后再次团聚心中的一阵阵痛,以及美好的愿景。

借七夕抒写亲情。《渔家傲·七夕》脱离牛郎织女故事本身,由虚入实,因今思昔,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此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前后。这一年,苏轼被罢徐州知州,转任湖州,7月因乌台诗案入狱,因此词中染上一种悲凉气氛。全词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开篇化用《古诗十九首》其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写出牛郎织女不能相会的悲剧,引出下文别情的抒发。“望断碧云空日暮”,写遥望碧空,神思。“望断”刻画出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态。“无寻处”两句,言昔日亲友相聚,宴饮唱合,如今各散四方,难以寻觅,只能在梦中相会了。

在这七夕之夜,词人感到只有“明月多情”伴随他,因此他要揽取明月清光,让它送自己回去。其实,月本无知无情,但此时此境,词人只感到明月才有情,才与自己相依相伴,关爱自己。接着,一句“明月多情来照户”更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悲凉。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评析:七夕是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民间传统节日,它早就引起了词人的兴趣,五年前在杭州就写过一首别出心裁的七夕词——《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与前词的高情逸韵相比,本词更向民间风情靠拢,因而也寓含着更多的民俗文化底蕴。

借七夕抒写友情。历代引用牛郎织女传说的诗词,不是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就是影射人间男女离别之情,或者是闺中乞巧等。而苏轼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则摆脱了儿女艳情的俗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格调飘逸超旷。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流连于杭州秀美的风光,与朋友饮酒赋诗,怡情山水之间,得以暂时摆脱生活烦恼。此正是作于杭州的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阕,紧扣七夕下笔,借用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对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十分赞赏,以开解友人的离别之苦。以缑山仙子乘鹤离去的传说隐射友人陈令举的离去。缑山,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騃女”。

下阙以张华《博物志》中客星犯银河的故事写陈令举的飘然离去。 “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陆游称赞说:“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梳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反映了词人超脱旷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