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超过1亿的人口,将网络电子游戏当成是日常的休闲活动,相关的产业除了提供娱乐、商机,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大众的隐忧了:长久接触电子游戏,恐怕会导致上瘾。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尚未在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把电玩/网络成瘾列入正式诊断。幸好随着造影技术发达,研究人员已准备好许多问题,为诊断提供更多实证基础:沉迷于游戏世界,是否与认知缺陷有关?成瘾与正常大脑的差异,有哪些呢?
认知功能与相关脑区
很多脑部造影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的运作机制,与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还有其他物质成瘾症状相似,它们都涉及某些共同脑区,比如:通过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人员发现,当网络成瘾受试者进行注意力偏误测验时,若看见电玩图片,右背外侧前额叶(Right 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眼眶额叶皮质(Orbital frontal lobe)、两侧前扣带回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尾核 (Caudate nucleus)、内侧前额叶(Medial frontal cortex)以及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的活化程度均比常人强,这些区域涉及了目标导向活动、酬赏评估、目标侦测、学习、情绪强度、经验回想、记忆、注意力、冲动控制与自动化学习历程。因此长久依赖特定物质,无论是网络游戏、药物或是精致食品,确实会让人对相关线索越来越敏感,而过往的经验又会强化感觉,使人不得不屈从于强烈的冲动 (Urge),继续采用相同的行为/物质来满足欲望。
除了上述的“功能”改变,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成瘾大脑的“结构”与常人似乎有些差异,例如:S. Kühn等人于2011年提到,网络成瘾受试者的左侧纹状体(Striatum)灰质增加,为了厘清这与成瘾的前因后果,曾有别的团队给予受试者进行网络游戏技巧训练,发现纹状体体积大小似乎关系到训练后的表现,所以推测纹状体大小也许是造成成瘾的成因之一。
Stroop效应
有鉴于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在中国、韩国日渐严重,一个来自西安的团队选用27名游戏成瘾玩家担任实验组受试者,控制组为30名正常人(两组性别、教育水准与年龄均经配对设计)。在透过fMRI检查脑部之前,请受试者进行Stroop辨色任务,让研究人员观察受试者面对冲突情境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抑制强势反应(Inhibit prepotent response):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在看见游戏相关刺激时,阻止自己打开来玩。
实验组在面对辨色任务的冲突情境时,比控制组容易出错。他们的背侧纹状体变大了,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与认知功能退化、难以控制冲动有关。团队也发现,实验组的右侧尾核增大且活性增强,但该区多巴胺受体(D2)却变少,抑制了自我监控能力,使受试者花更多时间玩游戏来满足期待。
另外,前额叶纹状体路径(Prefrontal-striatal circuit)是一条掌控认知控制、执行功能以及情绪调整的重要途径。尾核作为路径的一部分,异常增强的活性可能与认知管控失衡有关,受试者执行辨色任务时将更难抑制失误;同时在这条路径上,伏隔核、眼窝额叶皮质与腹内侧前额叶共同掌管了期望、情感还有决策,所以伏隔核体积增加,受试者会更期待游戏带来的欢乐,与先前S. Kühn等人的研究成果互相呼应:网络游戏成瘾越严重者,伏隔核活化程度越高。未来的医护人员在评估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度时,以上的研究结果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尽管近代的研究,已让我们认识了成瘾大脑的微妙变化,然而根据Aviv Weinstein等人于2017年发表的文献回顾(Review),现阶段的研究方法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若只用一次性的“横断式研究”,就没有办法轻易断定这些异常变化,该算是滥用物质的后果,还是导致成瘾的脆弱因子?
脑的结构与功能改变,不只受认知功能或特定物质影响,教育程度、文化差异、性别、社经地位以及种族等因素也相当重要。可惜实验室只能用几种简单的测验来研究部分认知功能,当然也只能产生固定几种结论。
名词定义不明确:有人惯用“线上游戏成瘾(Online Gaming addiction)”来描述主题,但也有作者经常术语混用,常见的还有“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或“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等,名词差异仍有待厘清。
参考资料:
Aviv Weinstein, Abigail Livny, and Abraham Weizman, New developments in brain research of internet and gaming disorder,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Yuan-Wei Yao, Lu Liu, Shan-Shan Ma, Xin-Hui Shi, Nan Zhou, Jin-Tao Zhang, and Marc N. Potenza,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neural alterations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S. Kühn, A. Romanowski, C. Schilling, R. Lorenz, C. M?rsen, N. Seiferth, T. Banaschewski, A. Barbot, G. J. Barker, C. Büchel, P. J Conrod, J. W. Dalley, H. Flor, H. Garavan, B Ittermann, K. Mann, J. L. Martinot, T. Paus, M. Rietschel, M. N. Smolka, A. Strhle, B. Walaszek, G. Schumann, A. Heinz and J. Gallinat, The neuro basis of video gaming, Translational Pszchiatry, 2011
Chenxi Cai, Kai Yuan, Junsen Yin, Dan Feng, Yanzhi Bi, Yangding Li , Dahua Yu, Chenwang Jin, Wei Qin, Jie Tian, Striatum morphometry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control deficits and symptom severity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