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远古文字从未破译?

当你挖掘出一种古代文字,很想知道它说了些什么,但又不认识这种文字,让人干着急。其实,我们不认识的古代文字还真不少。让我们一起参加一次文化之旅,去看看那些——从未破译的远古文字?

语言和文字

首先要讲一下我们这里说的语言和文字是什么。这里的语言主要指人们进行交流沟通时口头说的话。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是指语言形成之后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在现今,除汉字外,绝大多数都是表音文字。

但是,语言和文字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比如,日本人在没有发明片假名之前,完全使用汉字,但发音却跟我们完全不同。所以,尽管他们的文字属于汉文,但语言却属于日语。即使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虽然文字属于汉文,语言也属于汉语,但却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用汉字记录下来的这些方言是无法用汉语解释的,如粤语中的“点解”(为什么)、“老豆”(爸爸)、“细路”(小孩)等等。

在考古学上,一种未知的语言只有等考古学家搞清楚了它的语法,有时候甚至是文字的发音,这种语言才算变成一种已知语言。而一种未知的文字,也要先搞清楚了它的语法、含义甚至发音,这种文字才能算是一种已知文字。

最早的语言我们现在无法界定,但迄今所知最早的真正算得上文字的,当推苏美尔人刻在陶土片上的楔形文字,为大约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今天伊朗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的苏美尔人所使用。之后不久埃及也创造了文字,尔后在欧洲、中国和中美洲也先后出现了各自的文字。我们现在虽然把世界上主要的语言分成四大语系,但事实上现在世界上存有8000多种语言。同样,人类历史上曾经发明了数百种不同的书写体系,有些一直沿用至今,比如中国的象形文字,而多数则已经失传了。

看着那些死去的文字,真让我们心焦。我们明知道它们是文字,但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破译古代文字的人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们需要深入到远古的时代中去,挖掘那些已逝的人们留下的声音。说实话,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刺激的。当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在1823年被破译的时候,埃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下子往前追溯了近2000年。而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则让我们认识到,美洲大陆早在欧洲的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拥有了发达的文明。

那么,怎么破译一种未知的文字呢?有两个最低的要求。首先,需要挖掘出足够多的资料以供破译之用。第二,必须设法把它跟已知的语言或文字建立联系。如果一段铭文分别用两种文字书写,或者里面含有可以辨认的地名、人名,那么对破译工作会有很大的助益。譬如,古埃及罗塞塔石碑上的铭文就是同时用古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书写的,而且包含有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的名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是从这里入手最终被破译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关联,那么考古学家就需要设法找出可能潜藏的关联。

虽然许多古代文字已经被破译了,但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字没有被破译。这些未破译的文字可归为三类:已知的文字用未知的语言书写;未知的文字用已知的语言书写;未知的文字用未知的语言书写。前两类更容易破译;第三类,借用有人的说法就是“未知的未知”,破译起来则要艰巨得多,但这也并没有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我们由难到易逐一向大家介绍一下。

文字未知,语言也未知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美洲的一种文字未知、语言也未知的古文字。

我们虽然知道典型的玛雅文明(大约在公元250年到8世纪)是有文字的,但对这些文字的来源却一无所知。这一地区有大量没有破译的古代文字。其中三种文字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奥尔梅克文、萨波特克文和伊斯米安文,其中最难破译的当属奥尔梅克文,因为它的文字是未知的、语言也未知的。

奥尔梅克文恐怕是美洲最早的文字,可能来自这一地区最古老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这一文明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400年曾一度繁盛于墨西哥湾沿岸特旺特佩克地峡。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奥尔梅克人还没有学会使用文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被筑路工人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才被认为是拥有文字的文明。这块石铭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它由62个符号组成,有些是重复的,很可能这些就是文字。当然由于没有发掘出更多的碑铭,这一点还无法定论,由于奥尔梅克人的语言并没有保留下来,所以这种文字目前也没有办法破译。

其次我们介绍一下一个名叫费斯托圆盘的古文字。

1908年,考古学家从希腊的第一大岛——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来一件非常神秘的圆盘,由于是在古代费斯托(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700年)遗址上发现它的,所以人们称它为费斯托圆盘。

这个圆盘直径大约15厘米,现在是克里特岛上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些人认为它不是一件文物,而是一场恶作剧。但多数权威人士一直把它当作真实的文物看待,因为它外表看起来像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然而,很少有学者能提出一种破译办法。

费斯托盘实质上是一件双面刻有字符的烧制陶器,字符排成螺旋形状。上面总共有242个字符(其中有1个磨损),被分成了45组,组与组之间用短竖线隔开,是由45枚印章在陶器烧制之前印上去的。

现在令人迷惑的是,为什么要把这些文字分组?并且制盘工人为什么不把文字直接写在未烧制的陶版上,而去费劲地刻45枚印章?如果说它是为了大量复制的“印刷品”,那为什么找不到任何其它的费斯托盘?这些字符看起来和任何一种克里特文字都完全不一样,这又如何解释?

有一种看法认为,圆盘可能是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进口的,因为盘中的有个别的符号与安纳托利亚石墓上的符号非常相像。如果是这样,盘中所用的语言可能不是克里特语,而是某种未知的外来语。然而,除非更多的遗迹被发现,否则费斯托圆盘将始终是一个让人费解的谜。

文字未知、语言可能已知

相对于文字未知、语言也未知的古文字而言,有一种古文字虽然不认识,但有可能和现在某种已知的语言建立起联系,那就有可能破译,考古学家发现的这样的古文字有4种。

第一种是美洲的萨波特克?文,这是又一种古印第安语文字。

前面说过,在玛雅文明时期是有文字的,在这一地区没有破译的三种文字中,就有一种文字叫萨波特克文。

历史上在如今墨西哥的瓦哈卡州一带曾出现过萨波特克文明,这个文明肯定已经有过文字。从涂过画的墙壁到陶罐、骨头和贝壳等,人们目前已经找到约有1200件萨波特克人在其上刻有文字的物品。这些刻字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

目前学者们已经能够推算出萨波特克历法,有证据表明,在历法方面,萨波特克人是玛雅人的先驱。萨波特克语至今还被这一地区的人们使用,但这一事实反而让破译工作变得更困难,部分原因是,现代萨波特克语系很复杂,使人怀疑它可能和古萨波特克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现代萨波特克语的语音、语法和词义去推测这种古文字反而会走入歧途。

第二种也在美洲,被称为伊斯米安文。

伊斯米安文也是玛雅文明时期留下的文字,这也是目前几种文字中争议最大的。人们甚至对它的名字都还没有取得一致:一些人叫它前奥尔梅克语,意思是奥尔梅克文明前期的文字。

1902年,一个非同寻常的小雕像在奥尔梅克地区的一块农田上被犁了出来。雕像是用翡翠做的,是一个鸭身人面形象,其上刻有大约79个未知的符号。后来在1986年,又找到第二件刻有同样文字的古物。这是一块4吨重的光溜溜的玄武岩石板,上面的题字要比翡翠雕像多得多。

这种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人们认为它很可能是今墨西哥湾沿岸特旺特佩克地峡现存语言索克语的古代版本。索克语是特旺特佩克地峡地区至今还在使用的一种语言。曾经有两位语言学家声称他们重建了古索克语,并在此基础上破译了这种被称为伊斯米安文的地峡文字。但是在更多的铭文出土之前,这种破译根本不足为信。

第三种出现在著名的复活节岛上,这种文字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朗戈-朗戈。

朗戈-朗戈在复活节岛现在当地语中是“圣歌”的意思,因此这种文字也被称之为复活节岛上的圣歌。朗戈-朗戈语现存只有25段残文,有一些残文相当长,所有文字都刻在浮木上。

复活节岛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当地的朗戈-朗戈文也不例外。

首先,它的年代就是一个谜。当地传说,这些残文是复活节岛被波利尼西亚人定居时用船运到岛上的;年代已不可考,很可能早在公元300年前后。但是让人蹊跷的是,当1722年荷兰舰队作为第一批欧洲人登陆该岛时,荷兰人并没有看到这些文字;1770年,西班牙船只抵达复活节岛,并与岛民签署“条约”宣布该岛归属西班牙,可是在“条约”上岛民签署的笔迹也不像朗戈-朗戈文;著名的英国詹姆斯?库克船长于1774年登陆该岛时,同样也没有看到这些刻在浮木上的文字。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是1864年来该岛的一名法国传教士。后来在1870年代,有人花了很大精力,依然没找到一个能读懂这段文字的岛民。

有一件事情是大家已经公认的:朗戈-朗戈文的阅读方式别具一格。首先,你要从左下角起横着从左读到右,读完顺时针转180度,然后又从这个时候的左下角横着从左读到右,读完再转180度……依此类推。遗憾的是,即使你会阅读,也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第四种是被称为独角兽符号的古印度文字。

印度河河谷文明包括现在整个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面积大约有欧洲的1/4大,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盛极一时,其主要城市的规模可与同时代西的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北非埃及的大城市相媲美。

刻有这个文明时期文字的残笺至今已发掘5000块,其中大多数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散落于印度河河谷城市废墟的房屋和街道上。在这些残笺中时常出现的图形是一只独角的四足动物,很像印度传说中的独角兽。文字非常简短。平均只有5个符号,最长的也只有20个,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否是文字,但多数专家认为是的。


印度河河谷文明的语言大概已经全部失传了,有人猜测现在仅限于印度南部和俾路支斯坦(今巴基斯坦境内)使用的德拉威语有可能是残留的古印度河河谷文明时期语言中的一支,因为这两个地方离印度河河谷都不远。如果这个猜测是对的,那么德拉威语的一个支系——至今仍被泰米纳度(印度的一个州)的人们使用的古泰米尔语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把残笺中的文字与古泰米尔语逐字进行比较,就有可能破解这种未知的文字,因为残笺中的有些记号与这种古泰米尔语言里某些记号相似。

举例来说,在残笺中一个常见的符号是一条鱼。在古泰米尔语里,鱼的发音是“min”,但“min”还有另一个意思“星星”,所以,也许在残笺中的鱼形符号也并不在任何时候都代表“鱼”,在某些时候可能是别的意思。

尽管这种猜测很有意思,但破译古印度文字依然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自1920年代这些文字被发现以来,各界学者已经提出了100多种解读办法,但它们之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简直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

文字已知、语言未知

还有一种古文字似乎与现在的某种文字差不多,但意思却与现在不一样,这种古文字相对于文字未知、语言也未知的古文字而言,可能好破译一些,这样的古文字也有4种。

第一种是伊特鲁利亚文,这是一种似希腊语而又非希腊语的文字。

伊特鲁利亚是公元前兴起于意大利半岛西部的一种古代文明,在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其地域包括今天意大利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的部分地区。这种古文字在当时的伊特鲁利亚人中已经广泛使用,给我们留下了数千段残笺。许多伊特鲁利亚的手工制品上都刻有希腊字母,可以完全肯定,这种文字是从公元前775年左右从定居于意大利西部的希腊殖民者那儿借用来的。

对于那些对语言和书写感兴趣的人来说,伊特鲁利亚人的文字是让人迷醉而又吃力的。破译伊特鲁利亚文就好比一个只认识英文字母的人看英文报纸一样。伊特鲁利亚文字用古希腊的字母书写,但语言却不像是古希腊语。所以尽管伊特鲁利亚文的句子很容易“读”,但除了人名、地名和少数的习惯用语,没有人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尽管伊特鲁利亚文的字母与希腊字母非常相近,但所代表的意思却迥然不同。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伊特鲁利亚文书写的顺序跟希腊文刚好相反,是从右向左写的。

研究者们孜孜不倦地花了近一个世纪时间试图通过比较伊特鲁利亚文单词和欧洲其他语言单词的相似性,把伊特鲁利亚文与已知语言联系起来。但这种努力迄今毫无结果。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伊特鲁利亚文不属于印欧语系,是自成语系的一种语言。

然而,一些伊特鲁利亚文单词通过联系上下文还是不难理解的,比如Ruma是Roma(罗马)的意思, Fufluns是指酒神狄奥尼索斯。目前大约有250个词的意思已经基本弄清,比如ci avil(三年)。未来随着新的铭文被发现,破译的单词数目还会增加。

第二种好像是一种象形文字,出自非洲,被称之为来自黑法老的声音的梅罗伊文。

梅罗伊是公元前1000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王朝建都的地方,因此,梅罗伊文明算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涌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早期文明之一。

公元前712年,埃塞俄比亚王朝吞并了现分别属于埃及和苏丹的大片地区,史称埃及的第25代王朝。因为埃塞俄比亚王朝的统治者是黑人,所以在埃及历史上又有“黑法老”之称。黑法老统治埃及仅70年,随后在公元前656年被亚述人赶回了自己的老家。

梅罗伊象形文字出现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那次被亚述人挫败的战争之后:埃塞俄比亚王朝从埃及人那里学得了象形文字,但从公元前300年始越来越多地夹杂进一些自己发明的新文字。所以,梅罗伊文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被用在纪念碑上的象形文字,这基本上是一些象形符号,还有一种是日常使用的草写体。有时候一段文章用两者混合书写,就像日文里,片假名和汉字混合使用一样。

在每一种梅罗伊文字中,都有23个符号。从一方面看,它不像埃及象形文字一样拥有数百个符号,倒更像是现代的拼音字母。在1911年左近,牛津大学埃及古物学者弗朗西斯科?格列夫斯通过碑铭破译了两种梅罗伊文字。这些碑铭上的文字是同时用梅罗伊文和古埃及文书写的。

梅罗伊文字因此也像伊特鲁利亚文一样可以被“读”,但遗憾的是无法理解,因为梅罗伊语是一种未知的语言。某些名字以及数十个单词,可认出来,譬如tenke(西方)和ato(水),都可以从上下文关系中猜出来,但能认的也就这些了。


格列夫斯一直相信梅罗伊文最终可以破译。然而,尽管学者们花了数十年对梅罗伊文和这一地区古代、现代的已知语言进行研究比较,但至今依然没有发现有何类同之处。

第三种是被称为A类线形文字,是在今希腊的克里特岛上挖掘“米诺斯的宫殿”时发现的。

米诺斯文明是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一直持续到约1450年前。它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先驱。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挖掘“米诺斯的宫殿”时,发现了不少粘土简上刻有两种未知的文字。这两种文字,一种叫A类线形文字,至今还没有被破译。另一种叫B类线形文字,在1952年已经被破译,因此B类线形文字成为欧洲最早的可读文字。

B类线形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50年。这是希腊文字的一种古老形式,被当时征服该地区的希腊人所使用。A类线形文字更古老,可追溯到公元前18世纪。这是希腊人征服克里特岛之前,繁盛一时的米诺斯文明留下的,也是我们今天与遗失了的米诺斯语的唯一可靠的联系。所以可以说A类线形文字是米诺斯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谜。

对于古代文字的破译者们来说不幸的是,比起B类线形文字,A类线形文字的残迹要少得多,大约只有1500片残笺,其中大多数来自克里特岛本地,也有来自爱琴海的其他岛屿、希腊本土、土耳其和以色列的。而且它们大多数要么很短,要么损坏严重。

A类线形文字与B类非常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A、B两类文字中两个符号相似,就有着同样的发音,因为B类线形文字是古希腊语,而A类却不是。当然,你可以用B类的发音来读A类线形文字,正如你可以用中文的发音来读日文中的汉字一样,但这没有什么意义。

第四种是最古老的未破译的文字——埃兰文。

埃兰文是指公元前 3000年以前,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底格里斯河东岸建立的埃兰古国所用的文字,这个古国人民以好战著称。

古埃兰文字是世界上至今未破译的最古老的文字——假如它的确是一种完全发展成熟的书写体系,但这一点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它仅仅在公元前3050年前后在埃兰使用了大约150年。它像西亚美索不达米亚那些最古老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对于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我们知之甚少。

其实,古埃兰文字有三个发展阶段,继古埃兰文字之后第二阶段是线形埃兰文字,这是一种已被部分破译的古文字,这种线形埃兰文字是在古埃兰文字之后750年为该地区的人们使用。第三阶段是继线形埃兰文字之后的楔形文字,这是一种埃兰人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连续使用了许多世纪之久。埃兰楔形文字已在19世纪被破译。

所以,有三种埃兰文字,每一种大约相隔800年,中间没有过渡,就好像没有乔叟或者莎士比亚把古代英语与现代英语衔接起来一样。埃兰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频繁更换文字,这是个谜。

最早的古埃兰文字和之后的线形埃兰语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目前还有争论。在20世纪初,古埃兰文字的发现者确信两种文字对应着同一种语言。但自1980年代以来,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种看法证据不够充分。人们已研究出古埃兰语的语法,但对残笺上的语言依然一无所知。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破译古代文字是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破译者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辅以持久的耐心和敏锐的直觉,很多时候还要求助于好运。

但就像阿里巴巴喊一声“芝麻开门”,被强盗们藏起来的金银财宝就尽现眼前一样,我们一旦破译了一种未知文字,一个迄今保持沉默、像谜一般的古代文明就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开始向我们倾诉其辉煌的历史。这岂不是很有意义,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么?正因为如此,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不畏艰难,顽强地工作着。我们迄今对人类早期历史的了解,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们。如果有一天上述10种古代文字也被破译,那么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无疑又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超级链接:伟大的破译

埃及象形文字

破译时间:1823年

破译者:法国东方学家让-佛朗索瓦?商博良

破译方法:从同时刻有两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入手,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之前已经被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部分破译。然后让-佛朗索瓦?商博良运用他丰富的古代埃及语知识,把这种文字彻底破译了。

巴比伦楔形文字

破译时间:1850年代

破译者:英国亚述研究者 亨利?罗林森和爱尔兰教士爱德华?恩科斯

破译方法:利用大流士时代(公元前550-486年)同时刻有三种楔形文字的碑铭,这块碑铭是在波斯西部发现的。这三种文字是:古代波斯语、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兰楔形文字。破译者钻研了近20年。

克里特岛B类线形文字

破译时间:1952年

破译者:英国建筑学家兼业余古典学者米歇尔?文特斯

破译方法:经过多年的艰苦钻研,辅以建筑学家的分析思维加直觉,尤其判断出B类线形文字是一种古希腊语这一点至关重要。

玛雅象形文字

破译时间:1952年

破译者:苏联语言学家约里?克诺若索夫

破译方法:通过把16世纪一名西班牙检查官在墨西哥记录的玛雅-西班牙语对照字母表(这张字母表错误百出)和古代玛雅手稿上的符号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