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御驾亲征要灭南唐,为何被一书生吓退?

960年正月,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卫亲军最高指挥官,军中一把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顺利夺取了后周的江山。自此,中国历史进入到了大宋王朝统治的时代。

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后周的绝大部分臣子都表示愿意跟随新主子共享富贵,对于这些出身于五代十国的文臣武将而言,换个新东家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然而,有两个人却是例外,他们是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原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为了证明自己地位的神圣不可侵犯,此时已是宋太祖的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征讨两位节度使的具体过程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赵匡胤以倾国精锐攻打两个地方镇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960年十一月,赵匡胤收复扬州,李重进兵败自尽,宋朝开国初期的内部叛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然而,此时的赵匡胤却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他带着举国精锐远道而来,结果收复扬州却比想象中的还要轻松。如今大宋精锐正列阵于长江沿岸,对面就是富庶的南唐,他何不乘此良机一举南下,攻灭南唐呢?

作为一名实干出身的皇帝,赵匡胤在执行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他立即修正南征计划,目标直指南唐。同时,宋军大量征调舰船,摆出一副马上就要冲过河对岸的架势。

宋军的一系列举动着实把南唐国主李璟吓得不轻。为了得到一手情报,他派出了由蒋国公李从鉴(李璟之子)、左仆射严续、户部尚书冯延鲁组成的豪华使团来到宋军营地打探虚实。

赵匡胤意在攻灭南唐,所以在接见使者的时候自然不会给好脸色,他厉声责问道:“尔国何为敢通吾叛臣?”赵匡胤的这句责问事出有因,原来李重进在起兵的时候曾派人到南唐寻求联盟,但南唐方面惧怕宋朝国力,没有答应李重进,这一点赵匡胤其实非常清楚,所以他这显然是故意找茬。

面对赵匡胤的责问李从鉴和严续都吓得不敢说话,可冯延鲁却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们国主曾对李重进的使者说,当初李筠起兵,你不配合响应,如今内外无事,你却想以数千乌合之众,抗天下精兵,这还让我怎么帮你?正因为我南唐没有协助李重进,他才会如此轻易就被打败,何来私通叛臣之说?”

久经沙场,砍人无数的赵匡胤没想到眼前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敢在自己面前顶嘴,而且他的话还让人无法辩驳。不过,赵匡胤是来找茬的,不是来参加辩论的,因此他也懒得跟这个老书生废话。他冷冷地说道:“诸将力请渡江,卿以为何如?”这显然就是赤裸裸地威胁了,跟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前夕写信给孙权说自己要到江东与他一起打猎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刀把子”拿在赵匡胤手上,他说话当然底气十足。

面对赵匡胤的责难,冯延鲁却一点不怂,他继续说道:“南唐小国,岂能抗天威乎?但本国也有侍卫数万,皆先主亲兵,誓同死生。大国若要强攻,亦会折损数万。况大江天堑,风涛无常,若攻城未下,粮饷不继,事情结果如何就难以预料了。”

看到冯延鲁这个老书生不断顶撞,站在旁边的李从鉴和严续都快要吓哭了。可是,赵匡胤却突然转怒为喜说道:“朕这都是跟你们说着玩呢。”(朕本与卿戏耳)

当天的对话就此结束,接下来自然少不了宴请使团,然后送他们渡江返回南唐。几天后,赵匡胤下令全军班师回朝,此次军事行动正式宣告结束。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也是从刀枪血海中拼杀出来的一个强人,为什么被冯延鲁这么三言两语一恐吓,他就会突然软蛋了呢?

原来,赵匡胤突然决定收手并不是惧怕南唐的侍卫数万,更不是怕长江天堑,而是冯延鲁的最后一番话点醒了他。众所周知,宋朝的江山是赵匡胤从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手中抢来的,此时立国不足一年。虽然李筠、李重进都相继被镇压,但内部有多不稳定,赵匡胤心里是一清二楚的。如果他一定要举兵南下,万一战事没有预期中那么顺利,他手下的这些骄兵悍将们会不会趁机作乱呢?要知道,当年周世宗柴荣对他恩重如山,他照样从柴荣儿子手里抢走了皇位,他就敢保证自己手下这些人没有小心思吗?因此,先解决内部问题才是耽误之急。

赵匡胤班师回朝后不久,就着手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下功夫,他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杯酒释兵权”,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