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心安,即有归处

图片|空谷寻芳

物道君语:

我是人间欢喜客,心安自有当归处。


曾看过钱钟书的一句话: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心中无挂碍,人乃有所安。

尘世纷扰,充满着未知与不确定。人如纸鸢,我们总想紧紧抓住手上那一根线,但风起时,下一刻又不知身居何处,前路何方。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过生活的洗礼,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归处。

图片|空谷寻芳

图片|空谷寻芳

人之所以心不安,无非总有未得到,总有舍不得,亦为得失心。

苏东坡的好友王巩,曾因他的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于岭南之地,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随行。东坡感到很愧疚,王巩却反过来安慰他,聊养生之道,还说这是在修行。

几年后,王巩回来。苏轼请他们喝酒,谈起岭南风土人情时,寓娘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得失,不过是人生之常态。人有追求是好的,但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心不快乐,何来安稳?

图片|文人空间

曾国藩曾言:“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告诉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种树时,认认真真。结果时,随缘尽兴。

放下得失,随缘自在心安然。

图片|文人空间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心安者,知足也。

杨绛在100岁后,曾写过一段话: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图片|文人空间

人生没有圆满的幸福,但有知足的快乐。

安于当下,即使身居陋室,也能如刘禹锡般,看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即使穷困,也须如颜回在箪食瓢饮,找到自己的快乐。

古语有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心有知足,安于当下,方有归处之感。

图片|空谷寻芳

丰子恺有句话:不宠无惊过一生。

心难安,只因生活中太多不确定,常常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有一年,蒋勋的父亲在加拿大突然病危。蒋勋匆匆赶去机场,慌乱中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正是父亲送的《金刚经》卷子。

一恍三十年,他都没有读过这卷经。在飞机上,坐立难安,他只好一遍遍地读着,“一次次读到‘不惊、不怖、不畏’,试图安心,‘云何降伏其心’,何其难。”

但读到最后,他发现了王玠的跋尾题记。他为了替亡故父母发愿,才刊刻了这一卷《金刚经》。“因为自己的舍不得,懂了一切众生的舍不得”。

图片|空谷寻芳

蒋勋也带着这一卷经,在父亲床前一字一字地读诵,一直到他往生。

从此,蒋勋每天清晨醒来,必先读一遍《金刚经》。他说读了心安,便一直读下去。

面对这茫茫的人生,担忧、害怕、恐惧都是正常的。但终日战战兢兢,终非爱己之道。

图片|空谷寻芳

也许是念经、抄经,也可是读书、习字、画画、歌唱,终得找一些法子,寻一根线,让自己能够心安。

接受变化,是生活的常态。面对生活,多一点平常心,懂得不恐无惊。

唯有心安,才能在这浩大的世界里,让渺小的自己找到归处。

图片|文人空间

林清玄曾问过广钦老和尚,我们如何能心安?

他说:“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

不让心太在意得失,因为有得有失,有舍有得,都是生命来往的常态。

不让心想得太多,因为心中无挂碍,赛过小神仙。

不让心担得太重,因为能解决的事自然不必担心,解决不了的事担心也没有用。

人若心安,即有归处。

图片|空谷寻芳

文字为物道原创,封面图片由「空谷寻芳」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