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Austrocylindropuntia subulata )
缩刺仙人掌(拟)(Opuntia stricta)
刺柱仙人掌(拟)(Cylindropuntia spinosior)
圆柱仙人掌(拟)(Cylindropuntia tunicate)
看到以上这些原产美洲的仙人掌植物,大家会不会由衷赞叹一句:“哇~真漂亮!”然后,琢磨着是不是网购或者到原产地买一盆回国呢?
可是,你知道吗?在十九世纪,就是以上这些美丽的仙人掌,曾经在澳大利亚引发过一场物种入侵的灾难。
图片:引自1912年版Sydney Mail
那么,这场灾难是如何开始的呢?
起因:引入胭脂虫
故事要从一只小小的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讲起。来,先看看它的模样,是不是与我们熟悉的粉蚧有几分神似?
没错,胭脂虫和粉蚧是远亲,同在蚧总科之下,但胭脂虫是同翅目胭蚧科(Dactylopiidae)胭蚧属(Dactylopius)的一种资源昆虫,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主要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
虽说这个胭脂虫个头并不大,但它的体内含有胭脂红酸,可加工生产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染料——胭脂虫红色素。这种色素至今仍然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中,不过,在19世纪兴起化学合成色素之前,胭脂虫红色素主要用来染布。
既然谈到染布,就让我们先看看18世纪的英国军服。发现什么?醒目的大红色外套(red coat)。
没错,就是为了这个大红色外套,当时的英国军队需要大量的胭脂虫作为染料制作军服。
然而,当时的胭脂虫养殖业主要被西班牙所垄断,进口价格高昂,为降低成本,英国开始筹划把胭脂虫养殖业引入自己的殖民地澳大利亚。
既然要发展胭脂虫养殖业,第一步就是要引入它的寄生植物——仙人掌。
根据资料记载,1788年,第一批来自美洲的仙人掌远渡重洋进入澳大利亚,主要种类有单刺仙人掌(拟)(Opuntia monacantha,左图)和缩刺仙人掌(拟)(Opuntia stricta,右图)。
接下来谁也想不到,一场浩浩荡荡的人类与仙人掌大战从此缓缓拉开序幕….
入侵:气候+繁殖+为害
01气候
缩刺仙人掌(拟)(O. stricta)
澳大利亚的气候以炎热干燥为主,虽然四面环水,但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
被引入的胭脂虫并不适应,渐渐都死了;可是,新物种——仙人掌们却如鱼得水,很快就在这个没有天敌的环境里蓬勃生长起来。
缩刺仙人掌(拟)(O. stricta)
那么,仙人掌为什么能适应澳大利亚的干旱气候呢?
叶子特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
绿色的肉质茎不仅贮藏水分,还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独特的光合作用技巧。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关闭气孔(防治水分散失)的同时,还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02多样化的繁殖策略
缩刺仙人掌(拟)(O. stricta)
种子繁殖。仙人掌属的果实可以食用,其中含有大量的种子,当地的鸟儿们非常喜欢食用这些甜蜜多汁的浆果!吃完了再顺便四处传播仙人掌的种子。
无性繁殖。仙人掌的繁殖方式不仅仅依靠种子,不小心折断的茎,落地也能生根。而且,那些从它们身边跑过、跳过或者溜过的人或动物们,也会无意中帮助它们四处传播。
03为害
就这样,这些仙人掌在这个没有天敌的环境里肆无忌惮蔓延开来。 1912年,有1000英亩田地被仙人掌侵占,而到了1920年,侵占面积已经发展到6000万英亩。
生物防治:仙人掌螟蛾
人们终于意识到仙人掌潜在危险,开始寻求各种有效消灭仙人掌的方式。用刀砍,连根拔,甚至连喷火枪都用上了,但收效甚微。
仙人掌螟蛾幼虫
仙人掌螟蛾成虫
仙人掌生长完全处在失控的局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人们终于寻找到了它的天敌——仙人掌螟蛾(Cactoblastis cactorum)。
这是一种同翅目螟蛾科(Pyralidae)的昆虫,原产南美洲,以仙人掌为食。
使用仙人掌螟蛾进行生物防治的前后对比
仙人掌螟蛾从阿根廷带到澳大利亚后,不断繁衍,并且像“烈火、利剑”般席卷了所有的仙人掌。终于到了1935年,7000万英亩的土地才慢慢重新成为农耕地和牧场。
看完这段仙人掌入侵澳大利亚的历史,大家是不是已经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人类的无心之举,却未料给生态带来极大的危害。
此时此刻,不知道大家之前想从境外买一棵仙人掌带入境的热情是否渐渐冷却下来?
龟 甲 牡 丹
Ariocarpus fissuratus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仙人掌科植物都能成为入侵物种,还有一些种类因为生长区域狭小,或者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再加上人类对其疯狂收集和挖采,已经造成它们面临濒危或即将在地球上消失,这一块内容留待以后再做简单介绍。
作者 | 上海国检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