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可可西里,为什么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可可西里,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不久前,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

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凭借其自然原真性、地理独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诗意奇美性、神秘未知性,得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美丽的少女”

可可西里为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脊”,在藏语里则被称为“昆仑雪山之地”。它地处世界最大、最高和最年轻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大部分处于无人区,面积为3.74万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2.29万平方千米,总面积6.03万平方千米,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也是全球陆地面积排名第八的世界遗产地。其地域面积涵盖全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

可可西里具有世界上罕见的、独特的自然资源,保存着青藏高原最完整的高原夷平面和处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盐分和形状的中国最密集湖泊群,是长江源北部的重要集水区;拥有的庞大山系与冰川、湖泊、河流、湿地及地質遗迹、高原草甸、高原草原,构成了世界唯一的特殊生境;遗产地内最具代表性物种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占全球数量的近40%,繁殖地面积占全球藏羚羊繁殖地面积的近80%。同时,遗产地也是被称为“化石级”野生动物野牦牛的栖息地。该区域是全世界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荒野景观保存最为完美、最为典型的地区,更是全世界开展多学科研究、认识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及生态变化规律的理想空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针对可可西里出具的专家技术评估报告认为,可可西里“拥有超出人类想象力的非凡美景,宏伟壮观的高原生态系统下,有着无遮无挡的草原、高耸的皑皑雪山和成千上万的湖泊,它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的迁徙路线,支撑着藏羚羊不受干扰的迁徙……”

可可西里独特的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记载着地球演变的历史和生命进化的进程。在这里,你将遇见6种色彩——天空蓝、雪山白、大地黄、湖泊青、高山灰、羚羊棕;在这里,你将看到5种地形——巍峨雪山、奇雄冰川、晶莹湖泊、莽莽草野、苍茫戈壁。无论春与夏、秋或冬,可可西里总有一种苍凉纯净的美。春夏的可可西里,发绿的草甸和星星点点的野花令荒野充满了生机;秋日的可可西里,大地裸露出本来的模样,黄棕色的藏羚羊隐没在大地的色彩里;冬日的可可西里,白雪皑皑,天与地融为一体。

可可西里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

在可可西里荒凉而深邃的外表下,还聚集着丰富的财富,这里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我国最大的黄金矿脉就分布在此处,有些地方还被称为“金带子”。据测定,当地有一条金脉每立方米砂子中含黄金30克,世界黄金开采的工业指标是每立方米砂子中含黄金0.2克,它远远超过工业开采指标。而且,可可西里的黄金品位很高,其中红金是黄金中的极品。水晶是可可西里的又一大宝藏,在唐古拉山西段的高山峡谷、悬崖绝壁中,埋藏着大量优质水晶。此外,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料和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可可西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

可可西里的湖盆平原区属高寒干旱气候,高山区及山麓地带属高寒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这里虽然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但气温很低,年平均气温为-4~6℃,地面极端最低温度达到-40℃左右;属多年冻土区,最大冻土深度超过2.5米;常年多大风,最大风速达到20~28米/秒。因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氧气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左右,水的沸点大约只有80℃。由于气候严寒、生态环境恶劣,可可西里除了生长着稀疏矮小、耐高寒的草被外,没有树木和人类村庄,被称为“生命禁区”。

“青色的山脊”

两亿多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横贯欧亚大陆的古地中海(古特提斯海)隆起而成为陆地,其后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这块陆地从平均海拔1000米跃升至4000~5000米,有的地区甚至升高到6000米以上,这块陆地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在这个高原上,最先隆起的两座山脉为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山脉。这两座山脉周围是面积近5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高原无人区,可可西里就是这片高原无人区中最神秘、最雄浑的一方圣土。而今,这里是我国最后一块保留原始本相的自然之地。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新生代的隆升过程在全球备受关注。自石炭纪以来,可可西里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种类丰富、类型独特、极具科考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本区地貌类型多样,不仅有构造差异运动形成的海拔6000 米以上的极高山、高海拔丘陵、台地和高原等基本地貌,还有受构造控制的火山熔岩地貌。气候地貌类型也比较丰富,有高寒地区特有的现代冰川和冰缘冻土,还有最常见的流水地貌和湖成地貌。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和保存完整的高原夷平面造就了可可西里地区罕见的原始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

此外,地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地震断裂带、火山等地质遗迹直观地记录了可可西里从古特提斯海闭合到抬升造山的海陆变迁过程。该区的沉积盆地还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其沉积地层是青藏高原整体抬升演化过程和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可以说可可西里地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处完整记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并完好保存地质遗迹证据的高原盆地,其本身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可可西里的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其遗迹的独特性和地学价值在于:这里的湖泊群具有高海拔、大密度、多类型等突出特点,并且不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对青藏地区及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可西里高原夷平面是青藏高原地区夷平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有助于深入研究高原地貌演化史,充分认识高原出现以前的真实面貌;该地区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完整,岗扎日、多索岗日、布喀达坂峰和马兰山地区的冰碛物所建立的冰期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可可西里斜勒武担湖-大帽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火山地貌,其火山地质为进一步论证青藏高原碰撞后的隆升机制提供更多的岩石学依据;可可西里区内断裂活动频繁,地震遗迹保存完整,区内昆南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活动断裂和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是研究天然地震机制的最佳场所。

“千湖之地”

这是一片因荒凉而美丽的土地,在可可西里宽厚的胸膛上,有许多常年积雪的山峰,在群山旁发育着面积广阔的现代冰川,其冰雪资源是青藏高原上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一座座千古永恒的冰川造就了无数条溪流和湖泊,它们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使得可可西里是中国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它们也成为可可西里最突出的地质遗迹。可可西里的湖泊群具有高海拔、大密度、多类型等突出特点,全球罕见。不同盐分和形状的湖泊形成了多彩的壮丽湖泊景观。

听听这些湖泊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它们有多美:太阳湖、向阳湖、雪莲湖、鲸鱼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

据统计,可可西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个;1平方千米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可可西里也被称为“千湖之地”。

在宁静的蓝天下,白云在湖水里游荡,雪峰倒映在湖水中起舞。这些高寒湖泊湿地,在长江源头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调查发现,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在众多咸水湖-半咸水湖群中,对于藏羚羊生存影响最大的就是可可西里北部的卓乃湖。卓乃湖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微咸水湖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西南280千米,湖盆面积约为264.98平方千米,是在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整体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正断层控制的断陷湖盆。

一条条由冰川融水汇集而成的辫状水系潺潺流淌,湖水碧青,水色湛蓝。在它们身后就是可可西里绵延不绝的雪山和冰川。在这里,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被冰雪覆盖,岗扎日则是它的主峰,海拔6305米,它也是长江之源。

可可西里境内大陆性现代冰川廣布,形态保存完整,多次冰期形成的冰碛物保存也较好。研究表明,可可西里地区发育现代冰川437 条,覆盖面积1552.39 平方千米,冰储量超过162立方千米。保护区地处多年冻土地带,冻土面积占保护区面积90%以上,冻土最厚达400米。冰川和冻土是巨大的固体水库,成为长江水系的补给源。

“生命天堂”

可可西里广袤空阔,看似荒凉,却孕育了众多生命,被中外学者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天然动物园”,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天堂”。研究青藏高原的学者认定,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5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据统计,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102属202种,其中84种为青藏高原所特有,如短梗藓状雪灵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里点地梅等,是进行植物研究的天然基因库。

可可西里现有的高等植物,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菜。

美丽的湖泊和特有的高寒高原环境造就了可可西里独特的生态系统,稀疏矮小的牧草富含营养,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可可西里成为数以万计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的王国。可可西里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就有20余种,有12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在可可西里的山区、草原和沙漠中,除了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珍奇的动物外,还有雪豹、岩羊、棕熊、雪鸡、金雕、秃鹫、藏狐、赤麻鸭、白唇鹿、黑颈鹤等动物。

可可西里大部分冰冷的湖泊中的含盐量为5.3%,超过了海水的盐度,可它们并不是死亡之湖。在这些盐湖中大多生存着一种叫卤虫的低等动物,这种微小生命在盐湖中因为没有天敌而旺盛地生长着。它们很像鱼虫,是一种节肢动物。

由于可可西里的多数物种都不能见于青藏高原之外的任何地方,从微小的垫状植物到雪山下生机勃勃的兽群……你在这里见到的生物无一不令人惊奇。夏季,千万生灵在雪山冰川的呵护下复活重生,低矮的牧草和垫状植物将这片广袤的平缓原野装点成了一幅动人的锦缎。在可可西里海拔4500米的荒原上,匍匐水柏枝已经生活了万年。这是一种有着深褐色枝干和晶莹粉红花冠的植物。它纤细而妩媚,以近乎匍匐的姿势,彰显着生命的昂扬;多刺绿绒蒿披挂起了蓝色的花冠,随风摇曳,召唤着它的万千姐妹。雪山脚下的温泉在冰川上刮来的寒风中散发出腾腾蒸汽和硫磺味道,成群的藏羚羊在雪山湖泊间如潮起潮落般来去……

作为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可可西里的植物区系高度特有,与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特点相结合,共同催生了同样高度特有的动物区系,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这里也是专家眼中“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生境最后的庇护所”,不仅庇护了世界上近一半的野牦牛种群以及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更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母藏羚羊长途迁徙后聚集产仔的景象,及其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完整的迁徙路线,支撑着藏羚羊不受干扰的迁徙。这里因为自然现象和生态系统轮番更替被专家认为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活态实验室”。

由于该区地势高,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可可西里的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藏羚羊是其中的代表和优势种群,也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们凭借嗅觉和其他尚不清楚的某种能力,就能找到合适的迁徙路线、较好的草场和水源。藏羚羊体型较小,特别机灵,在山地和平坦草原上,甚至在沼泽地带,都能轻松奔跑,有“高原精灵”之美称。

盛夏是青藏高原最美好的季节,可可西里的植物家族吐纳着最强悍的生命气息。而这仅仅只是可可西里万千传奇的序曲:每年至少会有3万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太阳湖、卓乃湖畔产羔。它们分别从三江源、羌塘、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本地赶来。卓乃湖大滩上遍布它们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藏羚羊的辗转轮回令这片荒野之地充满了生机。

在藏羚羊迁徙的路上,30多种哺乳动物,60余种鸟类,以不同的方式与藏羚羊竞舞。

高原生态学家研究发现:大量的藏羚羊可为贫瘠的高原土壤提供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藏羚羊对牧草的适度践踏,能起到促进牧草壮苗和分蘖的作用,从而使牧草在夏、秋季良好生长;大量藏羚羊产仔遗留下的胎盘,以及一些老弱病残者尸骸,为不少高原肉食动物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维护以可可西里为核心的三江源区生态平衡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住“最后一片净土”

很多年以前,导演陆川在可可西里拍了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可可西里》,很多人因此知道了这个地方,为其心动,也为被猎杀的藏羚羊心痛。

事实上,除了藏羚羊被猎杀,可可西里同样难以逃脱其他來自人类的威胁,比如大规模盗采砂金、气候变化等,它们均给可可西里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每年有上万人进入可可西里采金、捕捞卤虫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在短短20多年里,由于人们滥采、乱捕等活动,可可西里北部东起库塞湖西至巍巍雪山,河流干涸,到处是采金造成的淤积沙堆,淤沙在大风作用下覆盖草地,致使草被死亡,从而造成新的沙土裸露,随风蔓延;在其南部,有卤虫分布的湖泊周围地区,草地被车辆碾坏,各种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四处都是。

与此同时,气候变暖化也对当地生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40多年来,气候明显变暖,可可西里高山区的冰雪量和从山区下泄的径流量减少、多年冻土退化,致使这里的地表面、近地空气层和冻土层原有的水热条件明显恶化,大大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导致植被衰败,土地趋向荒漠化。

伴随气温的升高,可可西里盐湖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对可可西里盐湖进行遥感监测时,其面积仅为38平方千米;之后则不断加大。短短四年时间,盐湖面积扩大到原来的三倍多。由于湖面扩张,有逼近青藏铁路、公路的趋势。截至2016年6月,其东南岸距离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只有8千米。

造成可可西里盐湖一直不停“长大”的直接原因是,上游的卓乃湖出现溃坝,下泄湖水导致下游盐湖面积扩大;深层次原因则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暖湿化有关。

在下游盐湖面积扩张之时,2011~2015年,卓乃湖面积减小了近100平方千米。

盐湖在可可西里的生态链中占据重要位置,气候暖湿化对可可西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降水量增多有利于植被生长;另一方面,盐湖湖水具有腐蚀性,不但可能破坏周边草地生态环境,还可能腐蚀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兰西拉通信光缆、石油管线。

此外,上游盐湖因湖水外溢而导致的面积缩小也引人关注。由于卓乃湖畔是藏羚羊的产仔地,湖泊的变化对藏羚羊种群繁衍是否存在威胁,值得研究。

【责任编辑】赵 菲


       作者:闻丞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