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玉源太郎小传:殖民台湾的日本第一智将,击败俄国的丰臣秀吉

儿玉源太郎小传:殖民台湾的日本第一智将,击败俄国的丰臣秀吉

1852年2月25日,儿玉源太郎出生于日本山口县,位于本州岛的最西部。他出身武士家庭,16岁开始上阵参战。经历多次战争,任熊本镇台的副参谋长,以手腕高超著称。

1877年(25岁),在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以3.5万重兵包围了熊本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他架起当年从法国买来的两门炮,胡乱打了一炮。虽然炮弹不知飞哪去了,但也吓退了西乡隆盛。

(易守难攻的熊本城)

儿玉源太郎一战成名,历任近卫参谋副长,步兵第2联队长。他到欧洲进行军事考察,确定日本陆军的学习对象由法国改为德国。他任陆军大学校长,协助德国教官训练军队。

1889年(37岁),儿玉源太郎晋升陆军少将,任监军部参谋长、陆军次官等重职。

1894年(42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儿玉源太郎任大本营留守参谋长。他运筹帷幄,后方支援充足,帮助日军赢得大胜,被称为“日清战争的萧何”。

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割让台湾岛。由于当时台湾环境恶劣,瘴气肆虐,大量日军死于疟疾。再加上台湾人民的反抗,着实让日本人头疼。日本前后派出三个总督,都未能控制台湾,还花了巨额的军费。

日本不但没有从台湾割让中得到实际利益,反而成了日本的沉重包袱。日本政府初步决定以1500万法郎(一说一亿日元)把台湾卖给法国。只有儿玉源太郎坚决反对,于是就由他接任台湾总督。

1898年,儿玉源太郎到达台湾,并带来一位得力助手——原内务省卫生局长后藤新平。

两人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殖民措施,一切随机变化,因时造就,人称无方针主义。台湾从此进入“儿玉、后藤时代”。

(国立台湾博物馆内的儿玉源太郎铜像)

治安上,日本软硬兼施,采取糖饴与鞭的政策。招安归顺者,不予处分,还给予创业津贴;不投降者,则残酷镇压。全岛保甲制度,推行连坐法,互相监督。

内政上,加强卫生设备,修建下水道,保障饮用水卫生,使得台湾人早年闻之色变的鼠疫、瘟疫等逐渐绝迹。对老百姓喜欢的鸦片陋习,从肃清改为放宽至“专卖”。

经济上,对全岛土地重新丈量,耕地面积比原来多了一倍,税收翻番。尤其鼓励种植甘蔗,几乎年年丰收,日本当局赚足了大钱。这一系列的殖民政策,得使台湾迅速富裕起来。

日本在台湾站稳脚跟后,继续扩展,强将福建省划为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不可租借给其他国家。

儿玉源太郎大力支持革命党人,曾帮助陈少白在台北创立兴中会台湾分会。1900年,孙中山计划在惠州起义,儿玉源太郎协助提供武器以及三百万两银子。甚至借口日本人在厦门修建的东本愿寺被来历不明的暴徒烧毁,派陆军出兵保护旅厦日侨。

结果引起列强不满,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从台湾基隆逃亡日本。

(日俄战争前日军主帅合影,右二儿玉源太郎)

1904年(52岁),日俄战争爆发。儿玉源太郎任总参谋长,率领日本满洲军,进入东北与俄军作战。

在进攻旅顺期间,在争夺203高地时,后来被奉为“战神”的乃木希典,以“肉弹”战术与俄军对峙20多天,伤亡1万多人也未能拿下阵地。

(俄军战壕前堆积的日军尸体)

儿玉源太郎非常不满,亲自到前线担任战场总指挥。经过冷静分析后,他要求在步兵突击时,炮兵继续不停轰炸,使得俄军失去了支援组织阵地的时间。日军一举攻占了203高地,此后日军攻势如潮,一个月后迫使俄军投降。

(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定《朴茨茅斯和约》)

1906年(54岁),儿玉源太郎任中国东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创立委员长”。他制定了对中国东北移民50万的计划,打算将东三省日本化。

不料,在与首相寺内正毅争议扩军事项时,儿玉源太郎突然脑溢血暴卒。死后,明治天皇追封他为伯爵、正二位、一级金鵄勋章。

儿玉源太郎谋略过人,总有办法解决各种政治、战争难题,被称为“丰臣秀吉再世”、“日本第一智将”。

(原长春公园内的儿玉骑马像)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27篇作品,营员“文和”的第9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