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为什么是构建大西洋壁垒的合适人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1943年,欧洲的形势对于德国来说越来越严峻。苏德战场上,苏军开始了战略反攻,德军一路败退,已经退到了波兰和罗马尼亚边境,几乎到了开战前的出发地,苏军已经完全具有进攻中欧的能力了。

与此同时,大西洋的潜艇战,也随着盟军技术装备的升级,德海军在大西洋的优势不再,制海权和制空权牢牢的掌握在盟军手中。眼看苏军进攻欧洲的势头强劲,美、英两国为了赶在苏联的前头控制欧洲,也急忙实施了在西欧登陆的“霸王行动”。

为阻止盟军登陆,隆美尔奉命执行“大西洋壁垒”计划,为什么是他呢?

首先,隆美尔对美英军队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在非洲,隆美尔带领他的非洲军团与英联邦军队争锋了近2年,并一度将刚刚参战不久的美军第2军打残,可以说对英美军队作战风格、序列编制等,十分清楚。

虽然北非战场终以盟军胜利而结束,但隆美尔的战术水平是双方都认可的。在进攻中,他强调快速穿插、分割包围,曾一度推进到埃及城下;论撤退,他带领非洲军团行程3200公里,将2万德军精锐带到突尼斯。对盟军来说是个难缠的老对手。

其次,隆美尔的忠心耿耿。由于希特勒的瞎指挥,东线战场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国防军中的“容克集团”对此耿耿于怀。以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为首的将领们更是越来越不听希特勒的指挥,争吵成为家常便饭。

隆美尔的人生发迹离不开希特勒的提携,同时,他也是希特勒最得意的干将。面对只有39个师的兵力,却要防守长达500公里的海岸线,没有人愿意接收这个“烫手山芋”,也只有隆美尔愿意替希特勒分担这样的“忧愁”。

更为重要的是,自北非失利以后,隆美尔也承受着失败的压力。即遭到上级对他的排挤,还要受到他人的冷嘲热讽。他也想通过一场胜利来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当然,他也不可能去东线战场,因为那里的“容克集团”容不下他。

于是,他奉命去了意大利,在罗马的南部建立了一条“古斯塔夫防线”,成功的阻滞了盟军的进攻。当然,这背后也与盟军将进攻的重点转向“霸王计划”有关。现如今,希特勒又想到了他,受宠若惊的隆美尔自然不放过再次表现的机会。

隆美尔的防御原则。

经过多次与盟军交战的经验,隆美尔判断,盟军会以猛烈的空中打击作为先导,继而以海军的大口径火炮和空中支援,掩护数以百计的登陆艇进行抢滩作业,同时,在海防后方使用空降部队,两面夹击,迅速在滩头建立坚固的登陆场。

事后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为此,他带领他的参谋团队沿着海防线,考察了两个多星期,并按照意大利布置防御的原则,他认为唯一有效的防御就是,登陆24小时之内将盟军消灭在海滩上,因为那时他们的进攻势头和防御能力是最弱。

一是,布置大量的地雷和水泥掩体。隆美尔可谓是布雷高手,在北非战场撤退时,他就曾用地雷阵阻止了蒙哥马利十几万部队的追击。他提出沿着海岸线布置一条宽约10公里的“死亡地带”,这里布满了地雷、路障、木桩和水泥工事。

按照隆美尔的要求,在临海区域每一平方公里要埋设65000枚地雷,这样算下来,要在法国沿岸埋下2亿枚地雷。从那个时候起,沿岸守军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埋地雷,但是直到战役开始,地雷也没有完全布置完成。

二是,他将所有兵力和火炮布置在“死亡地带”。为了加强防线上火炮的数量,他甚至想将法国境内唯一一支装甲预备队的坦克也部署在防线上,但遭到了拒绝。同时,他命令部队不要保留战役预备队,所有有生力量全部上防线,包括炊事兵。

经过几个月的苦心经营,“大西洋壁垒”初具规模,希特勒来巡查时,大加赞扬。从海岸高潮线算起,深海有水雷,沙滩有地雷。在开阔地上,设置了大量反坦克的尖锐钢铁路障,岸边布置了坚固的掩体和战壕,可以说是“铜墙铁壁”。

隆美尔的无奈和失误。

首先,他没有装甲师的指挥权。虽然隆美尔全权负责“大西洋壁垒”工作,但他只是B集团军群司令,依然要受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的指挥,而能调动装甲部队指挥权的只有总司令。

其次,西线守军的战斗力让他很担心。因为此时德国的战争潜力已濒临枯竭,大量的精锐部队已消耗殆尽。虽然整个防线拥有130万部队,但他们平均年龄位37岁,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缺乏训练,更缺乏武器。这样的部队还有多少战斗力?

重要的是,一向精明的隆美尔也被盟军的“战略欺骗”所蒙蔽。他十分相信情报部门和海军专家的判断,他认为,在到处是暗礁的诺曼底,盟军是不可能在此登陆的,他坚持将实力最强的第15集团军部署在加莱方向。

他的部下曾多次提醒他注意诺曼底,在那里有着大片的灌木丛,特别适合空降部队的军事行动。并且那里的防卫十分薄弱,一个师要防守250公里的战线,火炮也少的可怜。但隆美尔坚持自己的判断,事实证明,这是他在战术上犯得最大错误。

其实,这个时候倒是不按常理思维的希特勒表现得十分清醒。他认为越是所有迹象表明盟军将在加莱地区登陆,越是不可信的;反而不引人注目的诺曼底是盟军极有可能进攻的方向,他建议隆美尔将所有的部队调往那里。

但隆美尔并没有重视希特勒的命令。因为在他看来,从军事角度,他坚持自己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按照以往希特勒瞎指挥的教训来看,这次一定又是一个“馊主意”。而隆美尔是出了名的“敢于违抗命令的人”,这次也不例外。

由此来看,指挥官一次决定性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隆美尔将第15集团军部署在诺曼底,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欢迎大家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