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对于乔治.巴顿来说,是人生中跌宕起伏最大的一年。这一年,他率领美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岛登陆,4天行程320公里攻占巴勒莫,并率先进入墨西拿。打出了美军的实力,确定了美国在盟军中的影响力,而他本人也成为路人皆知的英雄。
乐极生悲的是,巴顿掌掴“怕死”士兵的事件,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风波。尽管美军高层,甚至罗斯福都在为他辩护,但为了息事宁人,还是撤掉了他的集团军司令职务。不过,善于用人的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前,把巴顿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将法国境内德军防守的注意力引向加莱地区。
为了掩护“霸王行动”的登陆点——诺曼底,就需要将德军的关注点引向其他地方。为此,盟军采取了一系列的“骗敌”策略。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希特勒深信盟军将在法国北部的加莱上岸,丘吉尔想到了“闲置在家”的巴顿。
首先,巴顿是美军主力方向的代表。从美军参战起、在登陆非洲、西西里岛战役中,巴顿的部队都冲在最前方,当然也是最能打胜仗的。巴顿的战斗力不仅盟军知道,就连德军都印象深刻,因此,巴顿在美军中的地位不能小觑。
从军人角度来看,巴顿俨然就是美军的旗帜,他在哪里,那里就是盟军的主攻方向。虽然,暂时被“搁置”,但大战在际,正是用人的时候,不可能让一员猛将闲赋在家。所以,德国的情报部门一直密切关注着巴顿的一举一动。
其次,将计就计。“扇耳光”事件,让艾森豪威尔对巴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除了打仗,到处“惹祸”也是他的“专长”。为此,他暗自决定,巴顿的职务只能安排到集团军司令,再高一级的职务不予考虑。
但是,给巴顿一个的虚职蒙骗一下德国人还是可以的。于是,他以“第一集团军群”司令的身份来到了英国多佛尔港,经常与英国军方高层“会晤”。为了把“戏”演足,一个“参谋团队”跟着巴顿,在多佛尔附近频繁使用无线电信号来传送所谓的“军令”。
煞费苦心的是,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国家地理》杂志,用了很大的篇幅,详细介绍了美军各个军、兵种的情况。但不久这本杂志在市场上被紧急召回并修订后重新上市。结果,前后版本一对比,“美国第一集团军群”浮出了水面。
德军情报人员分析,巴顿的“第一集团军群”有30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和一个空降师,约有100万之众。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出现在了多佛港,目的就一个:盟军要在加莱登陆。
“霸王行动”开始后,希特勒坚信盟军的进攻方向在加莱。尽管诺曼底前线吃紧,隆美尔也只是派出了一个步兵师前去增援,而其精锐的第15集团军,23个师的兵力在加莱地区“纹丝不动”。巴顿一人能抵23个师,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但不是“废物利用”的是,巴顿另有重用。
原来,看中巴顿的不光是丘吉尔,当然还有艾森豪威尔。美军参战后,战争潜力被迅速挖掘,大量的新兵补充到了部队,但训练和士气无法及时提高,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也就是说,要找一个能力强的人,迅速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他自然想到了巴顿。“这家伙”在非洲战役时,接替被打溃散的美第2军的指挥,结果在短短的12天内,凭借个人的带兵艺术和带有“粗口”的演讲,愣是将一个纪律涣散、毫无斗志的部队带成了“虎狼之师”,成为美军的主力。
眼下,大部分由新兵组成的第3集团军到达了英国,他们大都没有上过战场,演习也搞得很少,更不要说有什么实战经验了。这样的部队,艾森豪威尔自然想到了巴顿,他要巴顿再带出一支优秀的部队,但作为交换,巴顿可以带兵上阵。
“只要有仗打,给我一个中尉街都可以”的巴顿,接手这支部队时,是无比的高兴。他又恢复“趾高气昂”的军人风采,他佩带两支象牙手柄的左轮手枪,头戴钢盔,脚穿擦得程亮的高筒靴,游走在第3集团军的各个师、团。
官兵们听说他们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巴顿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因为他们知道跟着巴顿,不仅能打胜仗,而且伤亡率在美军中也是最少的。结果可想而知,一听说巴顿来带领他们,士气立刻就提高了一大半,训练热情极为高涨。
很快,这群“菜鸟”被巴顿调教的“嗷嗷叫”。诺曼底登陆开始后,第3集团军作为后续部队秘密登陆法国(因为“巴顿”还在多佛尔准备进攻加莱),一路狂追猛打,显示出超强的战斗力,令人瞠目结舌。艾森豪威尔没有看走眼。
巴顿还是一个“戏精”。
为了让对方更加确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巴顿被情报部门安排了一场“智斗”。据史料记载,1943年5月在非洲战场上,盟军俘虏一名非洲军团的德军将领汉斯.克雷默,由于身体欠佳,出于人道主义,盟军释放了这位将军。
临行前,让“大嘴巴”的巴顿代表盟军为其送行。两人在酒桌上把酒言欢、频频举杯,“喝醉”的巴顿大放厥词,将“第1集团军群”的行动计划说了出来。正所谓“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回到德占区的克雷默,立刻向总部做了汇报。
德国情报部门结合以往收集的“情报”,更加印证了盟军将进攻加莱的计划。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第1集团军群在布莱德雷将军的带领下,成功抢滩诺曼底。克雷默到死都不明白,一向“口无遮拦”的巴顿居然还是个“戏精”。
为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盟军高层可谓是煞费苦心,谍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等全部用在了掩护“霸王行动”上,堪称军事历史上经典的战略欺骗。而在这场“智斗”中,巴顿功不可没,可以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将领。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