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威亚太赴港IPO计划因为定价太高而夭折,不少满心期待要打新的股民败兴而归。不过,债台高筑的百威英博 (NYSE:BUD)已经准备要推进Plan B:出售在韩国、澳大利亚和中美洲的业务部门。
周五最新消息,百威英博同意按160亿澳元(113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将其澳大利亚子公司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出售给朝日集团,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完成。
然而,在填补逾1000亿美元债务的艰巨任务上,这只能算是百威英博迈出的一小步。
百威英博:一部公司并购史
一般的大型消费品公司,像是百事、宝洁、高露洁棕榄,在企业运作上都偏向于保守。但百威英博“不一般”,在收购扩张上,没有哪家消费品公司能比它更加激进。说白了,百威英博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百威英博的名字Anheuser-busch InBev(AB InBev)其实分别代表的就是美国、比利时和巴西的三大啤酒巨头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英特布鲁(Interbrew)和安贝夫(Ambev)。
在2004年,安贝夫被比利时的英特布鲁收购,成立了英博集团;2008年,英博集团出资548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安海斯-布希,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现金收购案,并改名为百威英博,超越南非米勒SAB Miller成为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
2013年,百威英博出资收购墨西哥最大啤酒公司Grupo Modelo;2016年,连啤酒界的老二南非米勒也被它收到麾下,交易价值1045亿美元、溢价近50%。从此之后,百威英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啤酒霸主,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
与市场份额一同增长的还有债务。从2015财年底到2018财年底,百威英博的净债务从362.6亿美元飙升逾176%至1013.9亿美元。
百威英博股价,行情来源: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为了还债,百威英博动用了一切方法——出售资产、大规模裁员、下调股息,还有这次的IPO。在2016年完成对南非米勒的收购之后,为了降杠杆,并且通过欧盟的反垄断调查,百威英博以28亿美元出售华润雪花49%的股价,并把南非米勒在东欧五国的业务以78亿美元卖给了朝日啤酒。
去年,百威英博宣布2018财年的分红将减少50%,同时宣布众其“高端”啤酒部门裁员300多人。截至去年12月,百威英博的债务与EBITDA比率为4.8倍,从2016年6.6倍的高峰有所下滑。但这仍然远远高于同行: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分别只有2.2倍和1.4倍。
百威英博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债务比率降低至4倍以下。目前来看,出售韩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的资产应该会有所助益。百威英博考虑出售的资产此前属于原计划要IPO的百威亚太的业务。IPO文件显示,韩国和澳大利亚业务贡献了百威亚太2018年85亿美元营收的三分之二,以及28亿美元EBITDA的一半;其利润率较高,但增长率不及中国市场。
但杰弗瑞集团认为,在亚太地区拥有一家上市的子公司,原本可以为百威英博在进行本地收购和并购方面提供不少的灵活性。但现在,曾经的增长核心驱动力——并购空间可能会受到限制。
据《证券时报》报道,知情人士称,百威亚太折戟港股,一边是管理层要价太高,一边是机构投资者认为估值过高要求降低定价,双方都不妥协,于是选择终止IPO。
未来增长关键:高端啤酒、中国市场
在烈酒及酒水混搭饮料抢占啤酒行业市场的背景下,面临增长停滞风险的百威英博未来聚焦两个关键词:高端啤酒和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国内啤酒行业增速自2011年开始就明显下滑,并在2014年正式进入负增长;不过,高端啤酒仍处于增量暑期。欧睿国际预测,至2020年,国内高端啤酒营收有望达到行业总收入的44.2%。
百威英博旗下有以科罗娜为首的高端啤酒品牌,帮助公司2018财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中个位数增长。但国内的高端啤酒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容小觑,包括国内啤酒市占率第一的华润啤酒、还有青岛啤酒,都在增加中高端啤酒的布局。
债务仍然压顶、关键增长市场无法灵活进行并购、本土竞争者也在虎视眈眈,如此来看,这个啤酒巨头的形态仍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