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偶然间和曾经的一个学弟碰见,于是便闲聊了几句。
他最近状态似乎有些不好,原本就没什么兴趣爱好的他,参加工作以后,休息时间变少,整个生活都只剩下工作,而这份工作偏又不是他喜欢的行业。
所以他整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一种颓废的气息,他上学时候人就很“佛系”,没什么物欲,也没有什么钟爱的喜好,如今更甚,整个生活除了工作啥都不剩。
谈话间,他不停地表达生活的无聊,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两点一线,死水一潭。
看着他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圆桌派》有一期窦文涛他们聊到的一个问题,即现代社会那些没有爱好的人。
1
那些没有癖好的人
电影《天使爱美丽》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人。
女主角工作的咖啡店,有一个卖烟的柜台,那里常年坐着一个店员。
作为一个没啥兴趣爱好的人,她每天的日常就是一边抱怨生活和他人,一边浑浑噩噩活着。
而另一个角色,则是女主角租住的房子里,丈夫死亡后一人独居的房东太太。
这两个角色最大的共同点便是他们似乎对周遭的一切都丝毫不感兴趣,没什么兴趣爱好,成日里都见不到他们一丝笑容。
屏幕前的我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都觉得压抑无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种人,除去我们生存所必须的那些劳动和工作外,他们很少有什么癖好,似乎生活的全部就是生存本身。
张岱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交。”
深以为然。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的生活方式,也没有资格这样做,但是于我个人而言,我的确不太喜欢和没有癖好的人交往。
一个没有癖好的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潭死水,对世界不再抱有好奇,若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估计连带着生活都要无趣几分。
2
癖好之于人,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调料
一个人若是没有癖好,没有能使他心神动荡的事物,生活必定千篇一律,没有一丝波澜。
癖好,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少了它不会让一道菜失去饱腹价值,但会让它变得寡淡无味,难以下咽。
而一个有癖好的人,他的生活必定是鲜活的,生动的。
《红楼梦》的香菱,性子平和的她,原本生活很是寡淡,可是当她对诗感兴趣,她的生活反而绽放出一点奇异的色彩来。
为了学诗,她拜黛玉为师,日夜钻研,一本书接一本书地看,每次看完书,都是笑嘻嘻的,诸事不顾,只在灯下一首首地读诗,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去。
黛玉给她出个题目,她便高兴得茶饭无思,走在路上都想着作诗,在树下出神,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做梦都在写诗,梦里都在笑。
因着这般痴傻,众人看他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欣赏,大观园里办诗社,众人还不忘叫上香菱。
在这之前,在众人眼中,香菱也不过一个“俗人”,可自从开始学诗,香菱整个人都生动有灵气了许多,在旁人眼中也就多了几分特别。
很多时候,癖好对于一个人,并不一定是什么“有用”的东西,它往往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水喝,可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咂摸出一丝甜味。
3
有癖好的人,是很难垮的
有癖好的人,即便生来平凡,也不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人的平凡在于与大千众生一样,而每个人的不凡往往在于那一点点区别。
你看那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哪个能被读者记住的角色,没有点自己的个性。
《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一个平凡到人群堆里都找不出的人,长得平凡,工作平凡,可他对演戏近乎执拗的坚持,硬是给他塑造了一些不平凡。
《爱乐之城》的男主角,刚出场时一个活脱脱的loser,没有工作,过节在餐厅弹琴还被解雇。可你看他说起爵士的模样,浑身都发着光,立马在观众眼里的形象就高大了起来。
因为有爱好,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支撑他们的东西,所以即便处境艰难,也很难对生活失去希望。
年轻时的汪曾祺,19岁在云南念大学时,曾经遭遇失恋。
据说遭遇情伤的他,两天两夜没有起床。
好友朱德熙担心他,带着一本字典去他宿舍,叫他吃早饭。
两人来到大街上,把字典卖了,各吃了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吃货汪曾祺顿时心情舒畅。
因为有热爱的东西,所以心底总是存着一丝暖意,自愈能力便比旁人也强上一些。
有癖好的人,是很难垮的。
4
人无癖,不可深交
我始终认为,没有癖好的人,不可深交。
人这辈子,每天被生活追着走,被压力赶着走,已经够累了,若是连交朋友,都成日苦大仇深,无趣无味,未免也太悲惨了些。
年纪越大越觉得,所谓朋友,不需要多么大富大贵,有权有势,能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枯燥中,给彼此带来那么一丝丝的甜味和抚慰,便已足够。
很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
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今 / 日 / 互 / 撩
你的癖好是什么?(当然啦,猥琐恶俗的癖好还是没有的好)
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