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运气最好的两位枭雄,一个反胜了袁绍,一个制衡了东吴

成功的枭雄都具备怎样的资质?如果梳理一下中国自古以来成功帝王的经历,经过一番纵向比较,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先知先觉的洞察力、知人善任的明辨力、持之以恒的毅力,还有海纳百川、不计仇隙的气量与胸怀(至少在创业时是这样)。

这些智略水平决定了创业者的高度与广度,决定了他们可以统帅多少规模的团队、可以领导什么级别的人才。但开创国家这样的大事业,风险之大莫过于不确定因素太多,毕竟是“所失之鹿、天下共逐之”,人人眼红的世界,人人都会拿起屠刀、指不定什么时候砍向你。故而运气的作用变得不可忽视——命运之神有时帮你挡两刀也显得极为重要。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赌运气,汉末的这两位英雄最有发言权。

图1 曹操(155年-220年)

一、先说曹操。

曹公的水平自不必说,太尉乔玄称赞他是“命世之才”,许子将说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通晓兵略,还骁勇敢战,曾独自一人潜入中常侍张让家中、十几个家丁拿他没办法。

这样的人才,在天下大乱之际,带领自己的团队将事业做大做强是理所应当的。就在曹操东征西讨、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之际,另一个袁家的雪球也滚了过来,袁绍曹操在中原的争夺战成为了决定天下走势的关键,两家几乎用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

但袁绍毕竟家大业大,兵多粮足,而曹操的情况就要危急得多。在经历白马、延津之战后不到半年的时间,袁绍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就抵达了官渡。

图2 袁绍(?-202年),字本初

史载当时曹操军“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兵不满万当然是夸张说辞,但人数劣势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袁绍军势则庞大得多:“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并且还拿一下了第一战的小胜,军心士气无疑更旺。而两军相持,更为要紧的,是曹操后勤已经捉襟见肘。

彼时的官渡,就如同一架天平,袁曹两家不断往上添加砝码,获胜的一方可以平稳落地,失败的便会顷刻土崩瓦解。

图3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

这时,一个意外因素参与了进来。

那就是江东孙策。当时的孙策,以淮扬地区为根据地,东破刘勋、西败黄祖,收服袁术旧部,逐步将势力推进北方。就在袁曹官渡决战之际,孙策便“阴欲袭许,迎汉帝”,并且“密治兵,部署诸将”。

试想一下,一旦孙策发兵,在前线紧张之际,曹操是否有足够实力抵挡住他的进攻呢?

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曹操自己在官渡都快坚持不下去了,他曾写信给荀彧,表示准备返回许昌,是荀彧力劝“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才让曹操坚定下来。

可见曹操集团已经紧绷了每一根弦,后方起火的结果不堪设想。虽然袁绍也派遣了刘备协助刘辟在曹操后方捣乱,但孙策军不同于刘辟军、孙策的声势也不同于刘辟的声势,一旦孙策发动北伐,曹操立即从官渡撤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图4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那么之后会如何发展?

还记得官渡之战后,曹操收获了一堆己方阵营与袁绍联络的信件么?一旦曹操撤退出官渡承认失败,那么这些墙头草会闻风而动,立刻叛降,土崩瓦解的故事就会在曹营上演。

这时命运的垂青变得举足轻重,苍天的眷顾就像帝王将相所相信的“天命”一样降临曹营。建安五年五月,孙策在被反对派人士许贡的门客刺伤后,病重去世,时年二十六。此后一段时间孙氏集团陷入了严重的内部动荡,无法对曹操构成直接威胁,江东之患遂解。

看来,好运气跟高水平同样重要。

图5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二、另一个幸运儿是刘备。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领荆州牧、官左将军,驻所在公安,势力主要在荆州的西南部分。此时曹操刚刚退回北方,正在筹划对凉州的征讨,无暇南顾,便给了刘备扩充地盘的机会。

无论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方针,还是当下的势力分布,刘备除了夺取西川与汉中,别无选择,如果在这个空窗期不及时夺取地盘,历史上很可能就没有蜀汉政权这么回事了。

不过有个人一直在盯着刘备,他就是东吴部队的核心人物周瑜。周瑜从一开始就视刘备为威胁,劝谏孙权提早分化瓦解刘备集团,不过孙权没有采纳。之后他便开始将目光投向蜀川,除了可以扩充孙氏集团的实力,还能压迫刘备的生存空间。

周瑜的计划是:先与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攻西川与汉中,吞并刘璋张鲁,随后由孙瑜固守两川、团结马超,自己回师夺取襄阳,形成南北平分的局面。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在于,此时内部士气正盛、团结一致,外部因为“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所以没有直接威胁,正好适合大规模扩张。

在得到孙权的支持以后,周瑜便打点行装准备出行。

图6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

谁料天命难测,还没来得及出征,就因病重而去世,留下了著名的《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病逝是在建安十五年,第二年刘备便率部众大举入川,经过三年多的苦战终于拿下益州领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构想得以实现。而孙氏集团则因为计划的主要执行人忽然逝世、新任统帅主张亲刘,便没有了任何动静。终东吴一世,没能再踏上益州的土地。

官渡之战、入川之战,是曹操、刘备两个枭雄的立国之战,正是在这一场战争之后,取得了区域的绝对统治权。我们评议枭雄们的成功,其个人水平才智固然是重中之重,但运气的成分也无可否认。

当然,最惨烈的莫过于孙吴集团,充当了这两次偶发事件的冤大头,而且在这两次机遇流失以后,孙吴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足以改变格局的扩张机会,而一直在内部的斗争中日渐消沉,统一大梦终究化为泡影。

文:左光斗

参考文献:《汉书》《魏书》《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