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了解二战的人,都对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有着深刻的印象。这一场气势宏大的登陆战役不仅预示着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东西方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和步调一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不久,英美苏三国就着手欧洲登陆事宜,谁知一拖再拖,直到诺曼底登陆成功。近三年的商讨、斡旋的背后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政客们的真实嘴脸,尤其丘吉尔,更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第一次登陆计划延迟,源于丘吉尔的无奈。
1940年,全世界的唯一焦点都集中在英吉利海峡。此时,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投降,几十万英法联军被赶出欧洲大陆,铁蹄下的欧洲仅剩英国在苦苦支撑,而不可一世的德国准备向英国进行最后一击。
这个昔日的欧洲强国,现在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意大利也乘人之危,在英国的非洲属地大肆扩张,几乎把他们赶出了北非和地中海;而英伦三岛的防御更加脆弱,英军除了步枪以外,重武器全部丢弃在敦刻尔克。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沉迷于作壁上观的孤立主义者,正发起一场“美国绝不参战”的运动;在东方,苏联靠着外交的斡旋,游走在战争之外。换句话说,1940年唯一能和纳粹德国抗衡的只有丘吉尔领导的英国。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让整日愁眉苦脸的丘吉尔乐开了花,不仅让一直孤军奋战的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还拉进了一个强有力的伙伴,共同对抗法西斯的侵略,同年10月,英美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然而,“闪击战”还是把实力强大的苏军给打蒙了。短短一个多月,德军推进苏联腹地600公里,成千上万的官兵被俘,大片国土一夜之间沦丧,国家危在旦夕。在这危机时刻,斯大林一方面实行焦土政策,死守战略要地;
另一方面,斯大林求助丘吉尔,希望在法国开辟一个新的战场,缓解苏军的压力。丘吉尔在回复只答应了物资援助,对于开辟第二战场,他回答的很干脆:无能为力。当然,他说的是实情,那个时候让英国登陆西欧,确实是难为他了。
首先,自敦刻尔克撤退以来,英国人与德国拼耗了一年有余,实力消耗很大。虽然依靠“租借法案”,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但仅仅只是维持的状态。要想在西欧登陆成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其次,英国是个海洋国家,海洋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在战略上一直都是海军和空军优先发展,陆军的战斗力水平根本就不能和德军同日而语。登陆作战,英国没有做好准备,甚至可以说没有实力进攻欧洲。
更为重要的是,登陆作战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几十万部队的集结需要时间,各种渡海装备的准备需要时间,更何况还要面对重兵把守的西欧大陆。客观讲,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战场的开辟需要时日。
第二次登陆计划延迟,源于丘吉尔的自私。
1941年年末,希特勒计划在冬季来临前占领苏联全境的梦想破灭,百年不遇的酷寒和1000多公里的后勤短板,让善于“闪击战”德军,终于被阻滞在莫斯科城下。更让人振奋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这个消息,让丘吉尔兴奋不已。有美国的强大工业体系和巨大的战争潜能,同盟国的力量得到了增强。如果说苏联参战,一定在根本上改变了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那如果说能够加快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一定是美军的参战。
莫斯科会战的胜利虽然打破了德军占领其全境的美梦,但1942年德军的夏季攻势让苏军倍感压力。对于罗斯福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斯大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罗斯福也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即显示美军的实力又赢得盟国间的话语权。
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丘吉尔的婉拒。对于罗斯福不计风险也要登陆欧洲的做法,丘吉尔完全不同意,他的原则是只有在保证成功的条件下出兵,或者是德军在苏联的作战中再次失利而撤退时再出兵。
也就是说,英国并没有在1942年发动进攻的打算。甚至要等到苏德双方在拼耗中,德军失败时再动手,显露出其“借刀杀人”的政客伎俩。同时,他还亲自上门说服罗斯福,放弃当年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想法,制订出进攻北非的新计划。
这样的结果让斯大林很失望,丘吉尔不得不亲自前往苏联,当面解释。能言善辩、富于想象的丘吉尔画了一幅鳄鱼图,解释道:“我们在打鳄鱼的硬鼻子时,也要攻击它柔软的腹部。”这个“软腹部”就是英美联军准备登陆非洲的“火炬计划”。
其实,丘吉尔的目的无非是在军事上,打击轴心国的软肋,英国人花费的代价较少,至于主要战场还是让苏联人去面对吧;在政治上就更有好处了,选择巴尔干地区进军,可直达中欧,能先于苏联人控制欧洲,防止东方势力的插手。
第三次登陆计划延迟,源于丘吉尔的实力。
1943年1月,随着英美联军在非洲取得了突尼斯战役的胜利,精神振奋的丘吉尔立刻与罗斯福联系在拉萨布兰卡召开三国首脑会议,他要继续鼓吹打击“欧洲的下腹部”,进攻西西里岛,并确定未来盟军的方向。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斯大林以“正在进行冬季战役,离不开”为由拒绝参加,其实就是想看一看英美是否有诚意?美国人很有诚意,马歇尔早就制定好了横渡英吉利的作战计划,而能说会道的丘吉尔再次让这个计划“胎死腹中”。
对于丘吉尔只顾打“鳄鱼的肚子,不想碰鳄鱼的头”,美军高层十分反感,但此时的美军还在扩编之中,作战经验不多,明显不如英军。如果跨海峡作战真的在1943年进行,担任主力的一定是英军,所以还不能强迫英国接受自己的建议。
以马歇尔为首的美国军方,对再一次推迟渡海作战而闷闷不乐。他们一致认为在以后的决策中,再不能让丘吉尔和英军将领主导未来渡海攻击计划了。
当然,卡萨布兰卡会议虽然推翻了美国拟定1943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作战方案,但在英国集结部队,准备执行登陆法国的“霸王”行动得以展开。到了5月,美军已是兵强马壮,丘吉尔的话不好使了,其攻击“软腹部”的方案也被搁置不谈了。
最终,将横渡海峡作战行动的日期定于1944年5月。这也是斯大林期盼近三年的“第二战场”。其实,早在1942年-1943年英美两国是有能力进行登陆战役的,哪怕只是建立一个坚固的“桥头堡”,都是对苏军在苏德战场的支持。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