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东北,哪儿最凉快?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

追寻诗与远方

在森林、湿地、界江、火山间

飞扬青春

这,现实吗?

七月下旬

有一群大学生做到了

他们到

黑龙江的原始森林

做起了瑜伽

领略了火山口的风光

不如沿着他们的路线

一起看看

盛夏的黑龙江!

黑龙江,避暑胜地,天然空调。

▲黑龙江漠河秋季风光。图/视觉中国

当年轻的灵魂踏上古老的土地,就是要“说走就走”。

哈尔滨

俄式风情,随中东铁路而来

“东方莫斯科”,迷人哈尔滨。

▲哈尔滨大剧院。图/视觉中国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尚无定论。

有学者认为“哈尔滨”是女真语中的“天鹅”,也有考证称其是满语中“打鱼泡”或“晒渔网场”的意思。

▲松花江。图/视觉中国

天鹅也好,打鱼泡也罢,都与流经这座城的松花江不无关系。这条哺育了北方渔猎民族和“闯关东”农耕关内移民的母亲河,也养育着沿中东铁路而来的异域侨民。

哈尔滨,很“洋气”。

▲哈尔滨街景。图/视觉中国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代表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沙俄获得了在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权利,修建铁路的中心位置正是哈尔滨。

▲中东铁路的施工现场。图/凤凰黑龙江

不少俄侨沿着铁轨移居至此,其中有大量的犹太人侨民。

重商主义的犹太人在哈尔滨的繁华街区开设商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各种商贸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俄国毛皮、英国呢料、法国香水、德国药品、日本棉布、瑞士钟表、印度麻袋等。

异乡客的大量涌入为哈尔滨带来了西式的建筑、着装和生活饮食习惯。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图/视觉中国

▲马迭尔宾馆,是中央大街知名度最高的的老建筑。《马迭尔旅馆的枪声》和马迭尔冰棍儿一样出名。图/视觉中国

▲在中央大街吃马迭尔冰棍儿的大学生们。供图/壮游黑龙江

▲西装、礼服、“布拉吉”等西式服饰穿着很早便出现在哈尔滨人身上,堪称时尚的弄潮儿。图/sina.com

▲红肠、列巴、苏波汤、格瓦斯这些典型的俄式饮食,在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颇受欢迎。而发源于哈尔滨的东北名菜锅包肉,相传受到了喜好酸甜的俄侨口味的影响。图/视觉中国

▲到秋林公司排队购买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外来游客们挑选哈尔滨特产时的必备项目。果戈里大街曾是俄侨商铺的天下,汇集着风格多样的商业建筑。图/来自网络

▲相比雍容气派的秋林公司,果戈里书店欧式的穹顶、五彩的玻璃和浓郁的咖啡香,更符合文艺青年们的期待。图/来自网络

▲东大直街集中了哈尔滨主要的宗教场所。随着俄侨的逐渐离去,东正教在哈尔滨逐渐势微,到现在几乎只剩下了东大直街上的圣母帡幪教堂依旧持续着东正教宗教活动。图/视觉中国

伊春

天然氧吧,雾凇花海

伊春,美丽的林业城市。

▲伊春盛产“红松”,因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有“天然氧吧”之称。图/视觉中国

▲“壮游黑龙江”活动中,在伊春森林里做瑜伽的年轻人们。供图/壮游黑龙江

黑龙江伊春大平台,位于伊春红星林业局,也是现在的火山地质公园。这里地质地貌奇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驻足。

▲伊春的湿地景观十分美妙,石在林中、林在水上,花草点缀其间,气势磅礴、景色怡人。图/视觉中国

▲大片的火山溶岩、石海以及周边多样的生态系统为这里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公园内栖息着丹顶鹤、驼鹿等国家保护动物。图/视觉中国

▲杜鹃花海是伊春大平台的一大亮点。“约一亿年前,这里火山喷发形成了火山熔岩碎石带,莽莽苍苍,被称为‘兴安石海’。‘石海’的周围生长着连绵十几里的兴安杜鹃林。”每年5月中旬,姹紫嫣红的杜鹃花衬着黑色的玄武岩恣意绽放,宛如仙境。图/视觉中国

▲来放张冰气十足的图片消消暑,雾凇可是这里的“名角儿”。每年11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上旬,库尔滨发电站下游20多公里长的河两岸便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图/视觉中国

伊春市的嘉荫县,又被称为“恐龙故乡”。

这里曾挖掘出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后又在其附近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和甲龙的化石群。

▲嘉荫对恐龙的态度,透着股调皮的机灵劲儿。这座城市除了有一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外,还在很多休闲椅上铸造了动作不一、左顾右盼的恐龙。图/@乐行龙江

五大连池

火山长寿,温泊悠悠

五大连池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白河是它的母亲河。

▲五大连池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航拍。图/来自网络

约公元1719—1721年(清康熙年间),白河附近的老黑山和火烧山突然喷发,大量熔岩飞泻,先后流入白河。

白河河道因此被拦截成五段,形成五个首尾相连的火山堰塞湖。串珠似的湖群和壮观的火山熔岩在这里相融,景色壮观而别致。

五大连池的水色各有不同。“二池的颜色比头池丰富,略浅的棕色中流动着淡淡的绿意;三池水色转暖,棕色不足,黄色有余;四池色彩灵动,黄绿相映;五池氤氲如雾,呈迷离的昏黄色”。

▲五大连池格球山火山口自然形成的天池。图/视觉中国

五大连池周遭,排着一系列的盾状火山,其中14座最为著名的火山平均分布在五大连池周围,有规律地呈“井”字形坐落。

这14座火山中,要数老黑山的火山锥体最大最高。“其火山口布满了火山碎块组成的岩石和火山碎屑物,陡峭的内壁是它的咽喉,显露出紫红和褐黑的颜色”。

▲五大连池火山口布满了大量火山碎屑物。图/视觉中国

老黑山距离五大连池的二池、三池较近,“凭高远眺,可以看到五池呈串珠状,汐水相连,水波粼粼”。

火烧山是新期火山,“碎屑物很多,还可以看见附近的熔岩河,以及一些形态逼真的石猿、石熊等”。

▲落日下的火烧山。图/光明网

冬日的火烧山最有看头,“俯视火山口,可以看到底部向上升腾的热气”,好像一口煮着沸水刚被揭盖的锅。

据史料记载,辽金时代,五大连池人迹罕见,但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后,堰塞湖形成,地下矿泉水涌出,以游牧为特色的达斡尔族人恋其水能治病,便迁移至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温泊。图/来自网络

温泊,长200余米,宽50米左右,深约2米,是一个常年积水的清池。明明地处黑龙江,却终年不冻,堪称北疆的奇中之奇。

据地质水文工作者推测,在温泊北部方向的石龙熔岩台地下,有一个地热出口,热水从此冒出后,与玄武岩中的冷水混合,然后又潜入温泊,故而这里的水四季不冻。到了冬天,水面上热气升腾,云雾缭绕。

▲“壮游黑龙江”主人公们的合影。供图/壮游黑龙江

当年轻的灵魂踏上古老的土地,他们在都市中追寻、探索,在山水间惊叹、流连,在壮游黑龙江的过程中将极致风光尽收眼底,受益良多。

但那些,也不过是这片黑土地万千奥妙的冰山一角罢了。

▲黑龙江漠河。图/视觉中国

文丨章鱼

图编丨袁千禧

参考文献

许阳《行走哈尔滨:寻找上帝在东方的孩子》

梁大庆包玉环

《甲午之战为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提供了契机》

周冉《侨民与哈尔滨老建筑》

孙静文《伊春大平台,远古的沉淀》

鲍志娇 《五大连池,时光的杰作》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