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云南人(及前往云南的外地人)“自寻死路”的时节。
一年一度的吃菌(jie r)大赛,即将拉开帷幕。
据说,每个云南人都有一个因吃菌中过毒的朋友。
吃菌子一向是一件既危险又幸福的事情,每年云南地区都会有大量吃菌中毒身亡的事件。有网友做过一张中毒年鉴图,林林总总,触目惊心。
截止到今年7月初,仅在一个月内就有25人吃菌中毒,其中6人丧生。
但即使面对如此高的中毒致死率,云南人民依旧不能放弃吃菌。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菌绝,是云南人民的人生信条。
实在是野生菌太太太太太好吃了,就是那种中了毒也依旧要尝试的味道。
即使变成猪也不能放弃的味道
俗话说得好,“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辞长作云南人”。
身为云南人,怎可不食菌?到了云南省,如何不食菌?
低纬度、高原、山地等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印度洋季风带来的充足降雨,使得云南成为全国菌类最大的生长基地之一。
经过雨季的滋养,6月到9月间野生菌菇肆意生长,放眼望去,云南漫山遍野都是菌子。
在热衷捡菌子的云南人手下,没有一颗菌子能够活过9月。
云南的可食用菌类多达882种,约占全世界可食用菌类的40%以上。
常见的食用菌也有200余种,足够人吃半年左右还不重样的。
云南人民对野生菌菇的热爱,是明明白白刻在骨子里的。在他们眼中,菌菇只分两种,一种是野生菌,一种不是菌子。如果你要求云南人吃人工培育的菌菇,他多半会选择与你绝交。
面对种类繁多、味道各异的菌子,他们从不做选择。云南人民只是野生菌子的搬运工,兢兢业业地把大自然出产的美味输送到餐桌上。
因为只爱野生菌类,云南人常常因为吃菌而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
野生菌菇品类繁多,且多生长在充满毒虫瘴气的密林中,采摘成本较高。并且由于类别太多,长得相似的菌子也不在少数,经常有人会不小心捡到带有毒性的那种回家。
亚稀褶黑菇和稀褶黑菇、鹅膏菌和鸡枞,就是两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小冤家,近年来误食者极多。
虽然形貌类似,可亚稀褶黑菇和鹅膏菌都是杀人于无形的剧毒物,稍有不慎就会丢了小命。
这类中毒往往都是非自愿行为,但有些中毒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那些吃菌中过毒并没留下致命伤的朋友们,通常都是吃了见手青。
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吃了会见到小人的菌子。
图片来源? ettoday.net
几乎所有的云南人都知道见手青有毒,但依旧无法控制自己。
属于牛肝菌类的见手青,是昂贵牛肝菌的平价替代,其味道鲜嫩,口感爽脆,香气浓郁。
图片来源@山城巷
虽说少量食用不会产生毒素,但没有人可以顶得住见手青,就在一口一口的美味诱惑中,一不小心就通了灵,进入如同霍格沃茨般奇妙的魔法世界。
其实见手青内部所含的致幻剂结构,是可以被破坏的。只要完全熟透,其所含的毒性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因此,这也让云南的一道“凉拌见手青”被传得神乎其神,听说敢吃的都是真正的王者。
由于见手青神奇的致幻特性,它成为一代网红“美食”。有生之年见一次会跳舞的小人,成了不少人的愿望。
许多和我一样没见过小人的朋友,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这小人到底长啥样?
不少中过招的朋友表示,每个人见到的幻境都是不同的,小人的样子也各不相同。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小人颜色绚丽,完全配得上七彩云南的称号。
有的动漫死忠粉表示,这些小人和《幽灵公主》中出现过的小人一毛一样,他们会手牵手共同攀登,走上屋顶与你共享新鲜空气。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这分明就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场景,他们哼唱着爱的魔力转圈圈,绕了一圈又一圈。
我严重怀疑宫崎骏做动漫时,最爱的食物就是见手青,不然这群小人怎么会如此活灵活现。
还有的朋友表示中毒后的症状并不只有见小人一种,自己的幻象就是划船,在沙发上划得异常卖力。
好怕这位朋友划着划着就开始唱,“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别为我担心我有快乐和智慧的桨。”
但好在见手青从来不让人失望,它能让全家一起快乐远航。
除了划船,还有些人秒穿游戏场景,实地体验了一下马里奥的彩虹赛道。
当事人表示非常酷炫,解毒后仍迫切地想再来一次。
更魔幻的还有:在厨房看到一条盘旋的龙,喊全家过来抓龙;看到刚回家的爸爸头上趴着条狗;在病房的白墙上循环播放《小兵张嗄》等等颇具画面感的场景,闻者无不为之心动,恨不得立刻来一盘见手青,让自己也见见世面。
诚然见小人、看幻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吃菌中毒可一点都不好玩。
在每年的菌(中)子(毒)季,最忙碌的当属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他们每年都要给云南同胞们发短信,告诫大家重视野生菌中毒事件,从自身做好防范。
毕竟中毒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拿前文说过的不易分辨的鹅肝菌来说,中国疾控中心曾科普,只需一朵鹅膏菌就能带走一个成年人,这些年命丧鹅膏菌手下的人不在少数。
亚稀褶黑菇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中毒事件中出现最频繁的罪魁祸首,它伤害性极强中毒发病率达70%以上,两三天后会表现为急性溶血,发病后死亡率高达70%。
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鲜血,真正的云南人绝不会被区区吃菌中毒所击溃。
年年中毒年年吃的云南人民,为了能吃到无毒的菌子,在做菜手法上甚至产生了不少迷信的说法。
和驱鬼一样,他们钟爱的第一件宝物就是大蒜。把纯白的大蒜和菌子一起炒,如果大蒜变黑,那这菌子绝对吃不得。
云南人间还盛传,炒菌子不能盖锅盖、不能说话、不能掉灶灰、不能放味精、不能中途尝菜、不能炒焦等等一系列不能神技,听说严格遵守的人都没有中毒哦。
关于捡菌也有不少特别的说法,比如这座山的可以对面山的不能;这棵树下的可以旁边那棵的不能;带虫洞的可以没有虫洞的不能(也有一说相反的),总之就是不能随便捡,不然很容易在天上相见。
最为靠谱的两种小窍门是不能混吃以及不能二次食用,因为毒素很有可能会传染和累积,对人体造成无法预计的伤害。
总而言之,只要遵守以上这些迷信小秘诀,大概率能在云南中毒季中平安存活,并可以对下一年的菌子满怀期待。
请牢记,云南的菌子,不吃不是中国人,有生之年必须安排上!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马路有话说:
吃菌千万种,安全第一条。
吃菌不规范,亲人泪两行。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