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小传:将欧洲一千年历史称为“黑暗时代”的人文主义之父
1304年7月20日,在中国的元朝时期,彼特拉克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亲是律师和公证人。14世纪的意大利十分政局动荡,代表贵族意志的黑党夺取政权,开始残酷镇压不愿受制于教皇的白党。最终,属于白党阵营的彼特拉克的父亲被流放。
1311年(7岁),彼特拉克随父流亡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城。少年时期的动荡经历,加上法国当地的文化熏陶,对彼特拉克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彼特拉克塑像)
1317年(13岁),彼特拉克相继到法国的蒙特波利大学、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学习法律。但彼特拉克始终不能把学业作为自己的兴趣,最终他选择放弃法律专业,开始专心从事钟爱的文学创作。
1326年(22岁),彼特拉克毕业返回阿维农,在教廷供职。他日常参与一些宗教活动,过着比较清闲、安逸的生活。这时期,他广泛收集古希腊、古罗马典籍的抄本,加以注释,同时还花大量时间读书和写诗。
(彼特拉克的手稿)
与此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教会的黑暗、腐败和虚伪。他渴望冲破基督教的清规戒律,追求世俗生活,追求现世幸福。他率先将古罗马以来近千年的欧洲历史,称为“黑暗时代”,对后世影响巨大。
他把自己的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与基督教的“神学”对立。他提出应该实现“古代学术——包括语言、文学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因此,他是文艺复兴思想的发起者,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从1388年(34岁)起,彼特拉克用四年时间,写下了著名叙事史诗《阿菲利加》,描写了古罗马统帅西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这部史诗巨作,使彼特拉克在文坛声名大振。
1341年(37岁),为肯定作品的地位,罗马在丘比特神殿为彼特拉克进行加冕,从此他也被称作“桂冠诗人”。
彼特拉克的诗歌大多被收集在《歌集》中,其中包含了大量即兴而作的诗体日记,共366首。这些诗歌主要倾诉了对苦恋而不得女子劳拉的爱。
劳拉是一位骑士的妻子,在一次偶遇中,彼特拉克一见倾心,从此念念不忘。直到1348年,劳拉去世,彼特拉克伤心欲绝仍然难以忘怀。彼特拉克一生未娶,虽然和不同女人生有3个孩子。
(彼特拉克暗恋的劳拉)
1349年(45岁),彼特拉克与另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相识。薄伽丘对彼特拉克狂热崇拜,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终生友谊。
1351年(47岁),经薄伽丘荐举,彼特拉克来到佛罗伦萨大学讲学。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将《荷马史诗》被全部译成了拉丁文。
晚年的彼特拉克作为学者和旅行家,游历于意大利北部。他是欧洲第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和登山爱好者。
1374年7月18日,彼特拉克在一个名叫阿克瓦的小村庄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彼特拉克去世后,教会势力对他恨之入骨,将他暴尸示众。然而,在他死后不久,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开始了。
(彼特拉克之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16篇作品,营员“梦里婉歌”的第3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