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做个好医生
一个医学毕业生成长为主任医师,需要多少时间?有人计算过,如果是本科毕业,至少需要15年,研究生毕业,则至少要10年。而85后的血管外科医生朱筱吟,只用了6年时间,就从一名毕业生升级为医生集团副总裁,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连连跳。
受到做外科医生的父亲的影响,朱筱吟从小就决定将来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她身上,也确实有一些外科医生的特质,比如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如敢于挑战一些固有的边界。在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上,朱筱吟自称为朱朱医生,在那里,她会不定期更新一些vlog,时而她是身穿手术服的医生,时而是慢跑在街道上的运动达人,时而是日常吸猫的邻家女孩—她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在知乎上,她展示的是更专业的一面,解答相关的医学问题,分享最新的行业洞察,目前已经获得了近1万粉 丝。
有人看完她的vlog后留言:“这才是我心中理想医生的样子。”而对于“理想医生的样子”,朱筱吟有自己的答案。在她的认知里,一个合格的医生形象应该和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角色有相似之处:始终为患者着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处理病痛—但读研期间在公立医院为期3年的实习经历,曾让她一度想要放弃从 医。
她内心的矛盾点主要来自于对公立医院工作环境和职责的“不适应”。比如公立医院里医生的收入“有些遮遮掩掩”,甚至患者的红包变成了主要收入来源。
△姓名/朱筱吟 学历/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外科学硕士 职业/张强医生集团Attending医生副总裁 医生团队负责人 星座/天秤座
晋升流程上也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年轻医生常常看不到一条清晰的路线,更多还是要遵循论资排辈的模式。除了业务能力,公立医院的医生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应对论文和考试,获得学术成果,这样才能在职级上有所提升。
这些都和朱筱吟心中医生该有的样子相违背。“总觉得看不到什么希望,”朱筱吟回忆说,“我觉得体制内的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并且在那种环境下,我只能这么做,没有其他选择。但这些事无法带给我成就感,因为这不是做医生的正确模式。那时候我就考虑如果只能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做医生了。”于是,朱筱吟开始往一些公司和医学媒体投递简 历。
朱筱吟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就想做个好医生”,但去哪里才能按照她心中的样子做一个好医生呢?朱筱吟犹豫不决。
通常,除了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也是医生的一种选择,但却不是大多数年轻医生的主流选择,毕竟私立医院意味着很多未知的风险。比如在公立医院可能不用担心没有患者前来就诊,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但在私立医院,醫生需要凭借个人口碑来吸引患者,患者的数量与收入直接挂钩,甚至还要面临淘汰机制,而这些经验和患者资源恰恰是年轻医生最缺乏的,因此很多人会担心进入私立医院后要面临“生存”压力。
直到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给朱筱吟发出了面试邀请,给处于迷茫期的她打开了一条未知的路。当时她对于私立医院的看病方式并没有具体的概念,直到面试当天看到一个老外医生正在安慰哭泣的病人,“我能明显感受到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她意识到这才是她想要成为的样子。
于是,从离开医学院的那一刻起,朱筱吟就选择了走体制外这条路。
和大部分职场新人一样,朱筱吟的职业生涯从助理开始,工作内容很琐碎,比如帮医生写病例、给病人做回访、做好术前术后的准备工作等。一次偶然的机会,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宣布自由执业,急需一位专职助理,朱筱吟几乎没有犹豫就加入了张强的团队。
私立医院的工作状态和公立医院有很大不同。刚加入张强团队的时候,朱筱吟就被告知“未来要成为开业医生”,因此她从一开始就养成了独立承担的意识,以及学习怎么和患者交流、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公立医院,血管外科医生是不做B超的,检查通常交给超声科来完成,但在私立医院,血管医生需要自己做B超检查,“手术医生自己检查会对患者更好,也更有利于确定最佳手术方案。”于是,朱筱吟从一开始就养成亲力亲为的习惯,以及建立怎么做对患者才最好的思维模式。
在这里,朱筱吟成长得很快,也更加明白一个团队的发展空间和自身获得的成长空间对于医生有多重要。这也是她后来加入张强医生集团的原因,当其他同龄医生还在写论文研究案例的时候,朱筱吟已经独立做了自己的第一台手术—仅用了3年,“其实我不是很着急,因为这是一个过程,它总有一天会来的。”朱筱吟这样解释自己对于第一台手术的态度。
朱筱吟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认可,这让她有了大量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年轻医生会担心在私立医院没条件没时间做研究,但这从来都不是朱筱吟的顾虑。“我倾向于大部分时间做临床,我喜欢和患者在一起。”
随着张强医生集团人数的扩大,朱筱吟作为团队主创人员之一,在集团内需要承担的职责也越来越复杂—除了看诊、做手术,她还要担负起一部分管理的工作。
在朱筱吟的记忆里,筹建浙江省静脉曲张诊疗中心是她向管理层身份过渡的过程中遭遇的第一个困难。在这个为期两个月的项目中,她需要完成流程管理、招聘、设备购买、装修等一系列基础而复杂的项目搭建工作。从面向一个病人,到面向一个团队,这对朱筱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性格上来讲,我不是一个追求稳定的人,在我的理解里,如果可以把控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一种稳定。
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自带leader气质,因此,下了手术台的朱筱吟,在管理时也不乏领导能力,但当团队出现分歧时,她花了些时间去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在一次次因为意见不合的“争吵”中,她从一个事事会据理力争的人,变成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全局者。
△在公立医院,一个静脉曲张手术往往需要住院3天,但在朱筱吟这里,手术结束后患者就能自行回家。 图片/朱筱吟提供
伴随着诊所招收的医生人数的增多,朱筱吟又开始涉足医生培训的新领域,并晋升为张强医生集团副总裁。
前期积累的沟通技巧在培训医生时也发挥了作用。她发现,从公立医院跳槽出来的医生,会习惯性地先让患者拍片,再根据片子问诊,而医生集团规定的问诊步骤是,先花约半小时的时间,倾听患者的病史以及过往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困惑等等,甚至朱筱吟会将疾病的原理对着图片讲解给患者听。“公立医院的医生接受这个理念、这套工作方式都需要时间。我还是要先讲临床证据,再将临床决策方法告诉他们,转换他们的理念。”对于朱筱吟来说,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2019年4月,张强医生集团主导完成了亚洲首个以“重视静脉疾病中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为主题的国际静脉病论坛,这场论坛的策划已经有两年之久,目的在于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通过交流引入国内。在这场论坛中,朱筱吟成了一名重要的活动组织者和筹划方。如果把体制内看作一家稳定的公司,那么体制外就相当于是一次创业,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可能都要身兼多职,“从性格上来讲,我不是一个追求稳定的人,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我的理解中,如果可以把控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一种稳 定。”
回想自己离开体制的决定,朱筱吟庆幸当时的勇敢,“其实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做一个好医生,其他对我来说都不是很重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從助理做起,到成为业内知名的医生,再到建立诊所,继而举办行业重点论坛,朱筱吟的每一步都在接近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做一个好医生。
职业关键线
2012年
全职加入张强医生团队
2013年
开始独立门诊
2014年
参与张强医生集团的筹备和成立工作
2015年
独立负责门诊和手术,兼任张强医生集团浙江临床中心负责人
2017年
带领团队完成全球首例VR辅助局麻下的静脉曲张手术,并兼任医疗VR项目开发团队的医疗总监;担任杭州思俊外科诊所CEO
2018年
发起和建立了中国静脉病学院,多次组织学术交流和健康科普项目
Q&A Yi YiMagazine Z Zhu Xiaoyin
Yi 什么样的人适合加入医生集团?
Z 首先得是个有目标的人,希望能够通过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医生。其次,学习能力要很强,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最后,价值观要正确。其实,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好,差别就在于慢一点还是快一点。
Yi 对从体制内出来的人有何建议?
Z 年轻医生一定要对未来存有希望,并且需要挑选一个优秀的团队。其实,在体制内也能够学习,只是要谨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环境一直在变,但对于年轻医生来说,选择体制外已经没有那么难了,整个环境越来越明朗。
Yi 作为管理者,你现在对好医生的认知是否有变化?
Z 其实在国外,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尤其对于外科医生而言。领导者需要具备在紧急状况下作判断的能力,这些都是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特质。
作者:刘娉婷
来源:《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