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兵器谱|挂错地方死得快!图说骑兵马刀的佩带与悬挂》,有读者问:清代的武将大多数都是刀柄朝右边,挂在屁股后面,算不算双附耳式悬挂法的一个变种呢?这样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助于马上拔刀?那么中国之前那多朝代和同时期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这么佩戴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是说佩刀的刀柄向前还是向后佩带的问题。清代日常佩刀的惯例是刀柄向后刀鞘朝前,不单是骑兵,步兵日常也都是这样佩带的。这个就是常见的双附耳佩戴法。这样作法主要出于礼仪的习俗,表示无威胁。清代这样佩刀并不会有助于马上或步下拔刀。下面照片为晚清 苏元春(1844年2月8日-1908年6月13日):
下图为清代铜版战功图《平定回部献俘》:
通过文字描述我们也能知道清代人平时是怎么佩刀的:讲个小故事吧: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争吵一时兴起,说话的同时,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动作,把腰间佩刀的刀柄转向前。这就是拔刀之前的一个预备动作,为的是更快、更方便地把刀抽出鞘来。对于一个经常用刀的武将来说,这是一个下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但是在眼前这个场合之下,却极不恰当。他的胞弟德格类伸手捣了他一拳,说:“你的举动,实在不成体统。”但莽古尔泰原本就是一个粗鲁之人,此时又在气头上,哪里知道弟弟的苦心,开口骂道:“尔为何拳殴我耶!”一边说,一边就要把佩刀抽出。这个抽刀的动作是针对弟弟德格类的。问题是,此刻皇太极也在面前。德格类还是很清醒的,赶快上前把他推出去。在场的大贝勒代善也有点看不下去了,责备莽古尔泰说:“与其如此悖乱,不若死矣。”可见清代平时佩带的腰刀柄是朝后的拔刀时才翻转过来。下图为靖逆将军三等义烈公工部尚书纳穆扎尔像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
那么在战场上呢?还是那话一图胜千言。看看王致成绘制于1770年的清代铜版画《鄂垒扎拉图之战》里的战时清兵佩刀方向,这个不用我多解释了吧?刀柄朝前!都玩命了还在乎礼仪吗?当然是怎么快速拔刀怎么佩刀了。
至于同时期的作战骑兵佩刀刀柄方向也有图呀!请看王致成绘制于1766年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和落霍澌之捷铜版画》。以下图上左侧是拉弓的是清军,右侧用火枪的是准噶尔叛军,我把准噶尔叛军的佩刀位置画了圈:
刀柄也是朝前!这个也不用再解释了吧?说完了清代说其他国家骑兵刀柄向后问题。如一战时期的英国骑兵,士兵佩用1908式骑兵军刀(左),军官使用1912式骑兵军刀(右)刀柄在鞍上携行都是朝后,从照片上看出来,这样携带骑兵军刀是为了不妨碍骑坐。
一、二战期间的德国骑兵,他们的佩刀用鞍上剑吊悬挂在马鞍右侧,为了不妨碍骑坐刀柄向后,这样用右手下垂拔刀也比较方便。挂右侧的原因是习惯左侧携带骑枪。
日本近代携带的长军刀就更不要说了。日军骑兵士兵随身佩刀挂左侧,鞍上悬挂挂右侧,刀柄都是朝后。
日军军官佩刀都是随身携带,统一挂左侧,骑马时刀柄有朝前也有朝后的。
不管怎么悬挂,马上拔刀没得说,只要是挂左侧,不管正挂反挂都是把刀柄翻过来朝前,图为法国共和国卫队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