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我伏特加酒,在俄罗斯,我就是传奇!

文/李虓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

“再爬进点儿一看,他们在胸前画十字还喝着伏特加———啊,肯定是俄国人! ”这是作家列斯科在作品中的描述。可以想象,周边环境战火连连,重重杀机,拨开草丛,发现一支劲旅正在休憩,是敌?是友?哦,喝着伏特加,俄国人!这种描述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的确说明了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沉迷。

另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俄罗斯是个信奉宗教的国家,他们虽然相信上帝能够创造一切,但他们却不认为上帝创世之前天地是一片混沌的,因为起码还有伏特加,可见他们对伏特加酒的极度崇拜。

不错,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就是具有这般传奇的地位,有的时候,我们的确搞不清楚是俄罗斯人的伏特加,还是伏特加的俄罗斯人。从沙皇统治,到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再到苏联解体,伏特加酒一直伴随着这个北方雪国的起起伏伏,也一直作为一剂精神良药,支撑着俄罗斯民族的永远向前。

然而,就像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醉心,也为他们带来了喜与忧,成为俄罗斯人心上的“红与黑”。

“红”:伏特加酒泡出了俄罗斯人的真性情

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情、国家政治、文化文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是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好的一方面,是他们心头上的“红色部分”。

据说,俄罗斯人每人每年大约平均要喝掉 67 瓶伏特加酒,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烈性酒,在一个民族中有这样的饮用量,简直不可思议,把俄罗斯民族比作泡在酒里的民族,名副其实。然而,俄罗斯人这种饮酒情节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来,而是和俄罗斯人的性情秉性有很大关联。

俄罗斯人坐拥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俯仰天地之间,巨大的生存空间,让俄罗斯人在心灵上极其放得开,豪爽、逞强、自负成为俄罗斯人性格的写照。然而,气候上的变化,却促成了俄罗斯人性格的另一面。温暖的夏季过后,预示着俄罗斯人要面临着漫长的寒冬,在寂静、白雪以及凛冽寒风中,让俄罗斯人倍感精神的沉重,所以懊悔、忧愁、伤感也时常在俄罗斯民族的心头上徘徊。这就是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然而就是这样的真性情,在伏特加酒的浇灌下,相互影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向着两个方向更加张扬。

无论是当下俄罗斯一贯强硬的外交形象,还是遥想久远的沙文主义,俄罗斯人大魄力的格局,彰显了俄罗斯性情中的积极面。这种俄罗斯人的积极面和伏特加酒甘冽、劲爽的感觉同出一辙,并且在伏特加酒的刺激下,俄罗斯人的这种正向的态度和行为变得更加坚定不移。此外,俄罗斯人正向的性格同样通过伏特加酒体现在市井之中。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喝酒是一个随走随喝,想喝即喝的事情,不一定追求佐酒菜品,也不一定讲究繁文缛节,这种大气豪放的饮酒之风、脾气秉性,很难讲是伏特加造就,还是因伏特加而更加浓烈。

俄罗斯人的性格,就如同这伏特加具有的两重属性,既有水的外在,也有火的内涵,既能在壮志凌云中畅饮,也能在萎靡不振中独酌。在俄罗斯人消极厌世、郁郁寡欢的时刻,俄罗斯人习惯于一饮伏特加,利用酒精的力量麻痹自己的神经,进而暂时忘记忧愁。而痛饮后的放荡的行为,体现出俄罗斯人对于不良情绪的发泄。就像当代作家叶夫金尼·波波夫所坚信的那样,在这个不那么完美的国家里,正是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张光直所言,“达到一个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伏特加酒不仅仅与俄罗斯人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性情,而且还在俄罗斯文化的构成中,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把俄罗斯文化比作一株开满鲜花的园地,那么伏特加酒就是浇灌这片土地的水源,在俄罗斯的很多知识分子看来,伏特加酒作为俄罗斯文化的核心,绝不为过。

无论是流亡作家亚历山大·库普林,还是诺@bale@文学奖得主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亦或是大文豪托尔斯泰,他们都深爱着伏特加酒。每一方水土都会滋养出代表一方的文学,就像每一方水土都会酿造出代表一方的美酒,然而文学与饮酒,二者之间能够绝美演绎的地方,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一片土地了。作家波波夫曾说:“伏特加令构思情节更加容易”,一句话说出了伏特加与文学之间的玄妙。不仅仅是文学,在俄罗斯,戏剧、绘画、建筑都能够看到伏特加的身影,而这些艺术大作背后的俄罗斯艺术家与建筑师,也均钟情于伏特加酒,伏特加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耶罗费耶夫曾说过: “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在严寒中,无论是拿破仑的铁骑,还是希特勒的巨炮,如果没有伏特加,俄罗斯的卫士们还能否阻止他们侵略的脚步?或许俄罗斯将变成另外的样子。伏特加酒不仅让俄罗斯人民铸造了不屈不挠的战斗民族性格,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俄罗斯军旅文化。

早在18世纪,起伏特加酒就走进了军队。彼得大帝曾在 1716年的军事条令中规定每日发伏特加酒给士兵饮用。19 世纪,骑兵诗人大卫德夫在诗中赞扬伏特加,他说伏特加酒与战马、军刀一起构成了骠骑兵军旅生活不可缺少的三种要素。值得一提的是,在伏特加酒灌溉下的俄罗斯军旅文化中,喝酒要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士兵式的饮酒方式,即一口气喝掉一杯酒,同时还要咯咯几声以示高兴; 第二种是军官式饮酒方式,讲求小口喝酒,慢慢细品。这些都组成了有趣的的俄罗斯军旅酒文化。

“黑”:俄罗斯酗酒和禁酒的跌宕起伏

想当初,“伏特加”还仅仅是指“将各种药草、浆果等物质在酒精中浸泡后的溶液”,只应用于医疗方面。然而,历经变化,“伏特加”已然作为一种饮品一次又一次地席卷整个俄罗斯。在俄罗斯土地上演绎一次又一次酗酒和禁酒的势力抗争,留下那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记忆。这就是伏特加酒在俄罗斯人心头上“黑暗”的一面。

在世界范围内,禁酒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对于禁酒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节约粮食,或者为了累积军备物资。然而俄罗斯的禁酒,却是基于减缓社会矛盾和维护身体健康的原因。有关调查指出,仅仅在莫斯科就有 1.7 万名深度酒精中毒者,隐性酒精中毒者有11 万人,已经到医院求治的酒精中毒者约为 50 万人。与此同时,酗酒不单单损害健康,更会影响到饮酒者的行为,有数据显示,俄罗斯每年70%的犯罪是由于醉酒造成。

俄罗斯的禁酒,可谓一波三折,屡禁不止,为什么如此?除了与俄罗斯人的传统与习惯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伏特加酒关系到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此外,伏特加酒也曾在战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笼罩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之中,斯大林取消了此前的禁酒令,扩大了伏特加酒的产量,正因为此决策,伏特加酒支撑了苏联财政。不仅如此,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部规定每天给前线的战士分发100克伏特加酒,让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能借酒驱寒,这就像“喀秋莎”一样给士兵带来了力量。

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砍伤别人的同时,也会砍伤自己,所以酗酒和禁酒一直以来是俄罗斯领导人脑海中盘旋的问题。从彼得大帝到沙皇尼古拉二世,从列宁到斯大林,从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酗酒—禁酒—解禁—再酗酒—再禁酒—再解禁的像是车子的轮毂循环演进。

17 世纪,彼得大帝曾下令保证沙俄士兵每天能喝到两大杯酒。而为了打赢日俄战争,沙皇尼古拉二世政府又在 1904 年 8月发出禁酒令,以至于成为1905年革命的助因。“不要造酒、喝酒、卖酒,要起来革命”布尔什维克曾这样号召工人阶级。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就实行禁酒政策,此后禁酒令又被斯大林开放。后来的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也没有执行禁酒政策,但在安德罗波夫时期,廉价劣质伏特加却弥漫开来。

领导人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是想要在俄罗斯撼动伏特加酒的权威,还真需要掂量一下。上世纪 80 年代,来自前苏联政府的秘密报告指出,无度的酗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此戈尔巴乔夫于 1985 年 5 月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采取了关闭伏特加酒厂,取缔酒类商店等等一系列严厉的禁酒措施。禁酒取得成效,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为了在家里酿酒,人们开始纷纷抢购并且储藏食糖。更有甚者有人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古龙水、和洗甲水甚至饮用机车使用的刹车油。严峻的事实迫使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放弃禁酒令。

叶利钦上台后,酒戒大开,并于1992年颁布法令,废除国家对伏特加的垄断。然而假冒伪劣产品却因此而四处泛滥,极大地影响到俄罗斯伏特加产业的信誉和形象。一年之后,迫不得已之下,国家又重新对生产、储藏、批发和零售伏特加实行垄断。

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感情,就是这样爱恨交加,俄罗斯人的骨子里无不透露出伏特加酒的豪气,俄罗斯人的血液里无不流淌出伏特加酒的爽劲,俄罗斯民族无时无刻不与伏特加酒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爱是恨,无论是“红”是“黑”,在俄罗斯人心上,伏特加酒就是传奇!?

作者简介:李虓,发酵工程硕士,观察评论人,科普作家,酒类食品类研究者,创意传播策划人,《国家名酒评论》编辑,酿酒师。联系微信或QQ:169320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