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2》走红背后:视频网站为何集体追捧美食纪录片?

“尽管最好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儿,寻找了一些更别致的味道。”

这句让吃货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去年爆火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在《舌尖上的中国》后,《人生一串》接棒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级美食纪录片。而在近段时间,《人生一串2》的上映依然火爆了这个夏天。无论是“百万文案”带来的有趣解说词,还是妙趣横生的旁白,抑或结尾刷屏的“多谢款待”弹幕,都证明着《人生一串2》的成功。由此,《人生一串2》成为B站新的“台柱子”。

事实上,目前走红的美食纪录片不仅仅是《人生一串》系列,更有其他视频网站的自制大作。《风味人间》、《早餐中国》、《宵夜江湖》、《老广的味道4》、《风味原产地·潮汕》、《天下一锅》等,扎堆呈现在众多吃货面前。与此同时,它们也凭借不同的内容和特色受到了欢迎。那么,视频网站为何集体追捧美食纪录片呢?

美食纪录片扎堆,瞄准你的味蕾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吃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就连人们见面打招呼的话,都是“您吃了吗?”而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更是孕育出口味不一、类型多样的海量美食,打造了一个底蕴深厚的饮食大环境。这样的大背景结合快节奏下人们对情感慰藉的高度诉求,让美食纪录片当道。毕竟美食不仅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精神治愈的作用。

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019》显示,2018 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 46.02 亿元,同比增长 16.4%;生产总值为 64.45 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7%。这其中,美食题材成为国产纪录片最热的领域之一。

这股美食纪录片风暴,从2012年诞生的《舌尖上的中国》掀起,并迅速延展开来。收看美食纪录片,成为大众青睐美食文化衍生出的一种新形式——过不了嘴瘾,也要过下眼瘾。这对于不断寻求突破口的视频网站来说,是难得的契机。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美食纪录片的推进受到互联网观看习惯的影响而改变。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决定着美食纪录片的未来。在这样的形势下,视频网站这一平台与原创美食纪录片的结合,成为重要的美食纪录片新模式。

同时,投资美食纪录片这一大热领域很容易获得经济层面的利益。以《人生一串2》为例,上季还很“淳朴”,这季直接在片头加上了各种广告。此外,美食纪录片还给视频网站带来直接的会员收入——必须开通会员才能抢先观看。

《风味人间》也同样如此,各种食品、啤酒、汽车厂商及商超的冠名、赞助等,让视频网站赚得盘满钵满。此外,美食纪录片还能直接拉动当地的经济收入——吃货的力量不可小觑。再加上对线上线下资源的充分打通等,视频网站从美食纪录片上积极探索出价值营销的新方式。

也正是在多重因素下,如今美食纪录片扎堆。它们瞄准吃货的味蕾,并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神话”营销案例。

形态各异,推陈出新方能胜出

在美食纪录片扎堆的当下,能成为其中的爆款非常难。在引言中提到的数档美食纪录片,已经是被大众所熟知。而其他海量的美食纪录片,却成为小众之物。要想成为爆款,美食纪录片已经不能再因循守旧,而是要推陈出新,并展现形态各异的特色。

如,《风味人间》的主旨是对美食的一次寻味之旅。它最大的特色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高度,来解析人与美食、人与世界的联系。这就让《风味人间》更具时代温度,也更有人文情怀,非常适合对内容有高品质需求的观众。从这个角度看,《风味人间》其实已经超过通常美食纪录片的范畴,成为观众审视自我、探索世界的一个全新通道。

至于《人生一串》系列,则充满烟火气。“烤鸡架和吃鸡架的,都需要被治疗”、“鸡翅让花生酱久等,为的是相逢一刻的缠绵”等解说词,不仅瞬间将人们拉到充满烟火气的烧烤摊,还将那种独属于烧烤中的人情味进行升华。接地气的拍摄手法和场景、每个烧烤摊背后的故事等,让《人生一串》中的烧烤江湖变得活灵活现。这样的美食纪录片,既是对传统高大上风格的颠覆,又走出了一条全新路子。

除了在内容层面推陈出新做文章,更多美食纪录片还不再追求“大而全”,反而向垂直领域进军——或是探讨单一类型的美食,或是聚焦于某一具体地域。甚至很多美食纪录片不再局限于50分钟左右的长度,变得更适合快节奏生活下的观看。

比如《早餐中国》聚焦于早餐这一常见却有不可或缺的美食,且长度在5分钟左右,并呈现每位店主独属于自己的“单曲循环”。而《风味原产地·潮汕》则在潮汕地区深挖,单集时长在11分钟左右,并尽可能地展现美食的独特一面。

不难发现,美食纪录片正在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进化。它们不断寻求精准契合观众观看需求的发力点,努力让自身更具卖点而得以更具吸引力。毕竟,美食是一个厮杀不断的江湖,美食纪录片同样在展开着一场场不见硝烟的肉搏战。

避免审美疲劳,视频网站应因时而变

虽然现在美食纪录片依然十分火爆,但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让观众审美疲劳的情况。比如我们承认美食承载着情感,美食纪录片通过融入情感能够更好地传递理念,并找到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的触达点。但越来越多的美食纪录片似乎在忘记初衷,忽视了美食却把情感作为主基调,以煽情的方式强行拔高主题、升华情感。

把一碗面都看出人生意义、文化厚度、生老病死等,显然有些太过夸张。而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观众厌烦——就像某些总想把观众弄哭的小品。因此,美食纪录片在进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先“走胃”再“暖心”。如果偏离美食的主题,那么美食纪录片其实就成为了一个空有华丽情感的“空架子”。

此外,中国的美食固然很多,但海量的美食纪录片已经挖掘地差不多。从美食类型上看,早餐、宵夜、烧烤、面食、海鲜等,都有相关的美食纪录片。而从地域上看,云贵川、大西北、潮汕、广州等美食聚集地也都被拍了一个遍,甚至国外的特色美食也被囊括其中。这其中,有很多美食重复出现,已经难以满足观众观看美食,甚至猎奇的心理。

如何能够真正避免审美疲劳的问题出现,给视频网站提出了新的挑战。视频网站能否因时而变,既关系到自身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美食纪录片的长久未来。如果只顾短期利益就为了拍而拍,那么很容易让美食纪录片像清宫剧那样泛滥后再“无人问津”。

《舌尖上的中国》及《风味人间》的总导演、号称“美食活地图”的陈晓卿曾在自己的畅销书《至味在人间》中提到,“最好吃的是饥饿,最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美食,永远都会在人情世故中扮演重要角色。美食纪录片未来还能展现出怎样的全新一面,不妨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