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是一种多古老的动物?

自1.2亿年前(早白垩世)第一种棱皮龟类出现,海龟就一直漫游在广阔的海洋中,从未间断。直到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前夕,棱皮龟类在五千多万年的时间内适应辐射,先后产生了古海龟科(Protostegidae)和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以及十余个属,在那个沧龙横行、鳍龙争霸的年代,它们是仅有的海龟。那个遥远的年代,海龟科(Cheloniidae)尚未诞生,两科棱皮龟垄断了龟鳖类的大洋征程。

白垩纪的古巨龟(A. ischyros)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海龟

在晚白垩世入海后,沧龙很快便爬上了海洋食物链的顶端

及至六千六百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径直撞向古老的劳亚大陆,激起了漫天尘埃,气候骤变,食物链断裂,马斯特里赫特阶的盛世再难维持。浩劫之中,海洋爬行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沧龙、蛇颈龙、古海龟…所有在灭绝事件前夕盛极一时的类群几乎都就此消亡,地球的面貌为之一新。在灭绝事件之后,地球进入哺乳类与鸟类时代,而棱皮龟科、古杯蛇科、森林鳄科与离龙目四个类群,成了硕果仅存的海洋爬行类。

在这场灭绝事件中,繁盛了3.34亿年的菊石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灭绝事件后,离龙仍生存了4600万年

然而,古杯蛇科和森林鳄科在始新世灭绝,离龙也在中新世前期永远湮灭于历史之中。当年,四个类群同舟共济,而现在只剩下棱皮龟了。

九米长的科洛塞古杯蛇(P. colossaeus)仿佛古杯蛇类最后的咆哮

如今,棱皮龟科也已经走向衰落,到了全新世(10000年前至今),棱皮龟科只剩下一个物种: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这是世界第四大爬行动物(仅次于三种鳄鱼),也是世界唯一的恒温龟鳖类,一身温血使得它成为中光层(水深1000-4000m)唯一的爬行动物。同时,恒温使得棱皮龟不惧高纬,分布区北入北冰洋,南邻南冰洋——换句话说,棱皮龟已经毫无疑问成了分布最广的爬行动物。

即使是在四足动物中,潜水深度能超过棱皮龟的也只有抹香鲸类和喙鲸类

也许直到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最早的海龟科才真正出现,几乎同时鳄目重归海洋,但此时的海洋已为鼠鲨与鲸所据,爬行类雄风不再,即使下海,多半也只是在浅海活动,难以再续中生代的辉煌。如今,所有海爬中,只有海龟能够在远洋生存,也只有海龟做到了真正的全球性分布。属于海爬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


Allopleuron也许也是海龟科物种,假如这样,这一类群的出现就被提至白垩纪

鳄类在历史上曾多次入海,并在侏罗纪演化出高度适应海生的类群,如地蜥鳄

始新世的C.vicetinus也是一种海生鳄鱼,它的发现地在当时曾是一片珊瑚礁

在海龟科中,绿海龟(Chelonia mydas)与红海龟(Caretta caretta)也许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两个物种,但令人所遗憾的是,这也是最常出现在菜场和水族贸易中的海龟,而贸易显而易见是违法的。在种种压力之下,这两个易危物种衰退速度丝毫不亚于极危的玳瑁和肯氏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绿海龟和红海龟的产卵场在四五十年代还遍布中国的海岸线,如今只剩下几处人迹罕至的沙滩,上岸产卵的雌龟偶尔还被吃瓜群众当成搁浅推回海里…如果真的产卵被推回去,雌龟也许永远不会在此处产卵,茫茫中国海,又还有几处可供她选择?

如今,红海龟是海龟科的最大物种

在水族馆以及水族贸易中出现的海龟,绝大多数是绿海龟

在印度-太平洋区,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唯一的极危海龟,工艺品、标本、食用及水族业等联手将这一物种推向绝境。这一物种被评为极危至今已有21年,CITES公约也将其列入附录一严格禁止国际贸易,但钻空子的人永远找得到空子。玳瑁肉有毒,强烈的毒性曾致人死亡,却无法阻挡食用以外的威胁——而它可能就要因为这些威胁灭绝了。一些人甚至连玳瑁都拿来淡化,然而,所有海龟都无法淡化,淡水中的个体终将在不久后死去。

玳瑁的背甲如星空一般璀璨

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是一种小型海龟,比起棱皮龟,几乎可以用“渺小”来形容。这是中国海域数量最多的海龟,也是中国海域最没存在感的海龟。在世界范围内,太平洋丽龟的数量似乎相当可观,常常集群上岸产卵,但并非处处都是如此,太平洋丽龟的数量近年也在不断削减,而太平洋丽龟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在一些地区,如墨西哥,太平洋丽龟产下的卵有一部分会被迁往保护区人工孵化后放归,印度也正在进行太平洋丽龟的人工孵化(注意不是人工繁殖)放归,以期增加丽龟的存活率。尽管太平洋丽龟如今依然是易危物种,但也许若干年后,人类的努力终将会得到回报。

太平洋丽龟的背甲很圆,可能是最像鳖的一种海龟

与太平洋丽龟的处境相对应的,是大西洋的肯氏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已经成为极危物种。在所有海龟中,肯氏丽龟的处境可能是最为悲惨的,但它又是幸运的,美国和墨西哥都在积极开展保护工作以增加肯氏丽龟种群数量,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不像平背龟(Natator depressus),IUCN评级至今都是数据缺失(DD)

距离肯氏丽龟被评为极危已有22年

一些学者认为,平背龟应当与绿海龟一样属于海龟属(Chelonia)

尽管,绿海龟、红海龟以及玳瑁在贸易中都十分常见,但毫无疑问这所有个体都来自于非法渠道。所有的海龟都是CITES附录一物种,在中国自己的保护名录上,所有海龟至少都是二级保护动物,玳瑁更是名列一保,也就是说,除了特殊情况,关于野生海龟的所有国际及国内贸易都已经被明令禁止,而市面上的海龟又全部来自于野外——市面上这些海龟有很多都被标榜为人工繁殖,但那也只是人工捡蛋孵化而已,与繁殖有本质区别,实际上依然是在野捕。海龟不比草龟,它延续完全是以量取胜,最开始生一窝后面慢慢耗,能有几只活到繁殖就行了,这种策略在生物上被称作“R”策略,存活率本身就低,人再一掺合不知道要多少窝才能出一个活到成年的,而贸易无疑就是一种有力的干扰。对于海龟,贸易的威胁可谓巨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它进了附录一:华盛顿公约管的正是国际贸易,它的附录自然也是为了限制贸易而设,而附录一所指范围十分明确:受到贸易严重威胁并可能因此绝灭的物种,而海龟正是此列。

CITES附录(2016年版)部分截图

海龟的人工繁殖,长期以来都难以实现,直到2017年惠州才实现了全球首例繁育放归(而且,可能只是人工孵化吹成人工繁殖),而那对亲本此前已经饲养了二十年之久,显而易见,就算已经可以人工繁殖,难道就可以轮到水族爱好者么,显然是不能的,周期这么长,收获这么少,拿去商业化,会亏死的,何况,现在放归都不够,怎么可能刚研究出来就拿去商业化,大鲵商业化养殖的结果是野生种群因为基因污染而几乎全军覆没,中华鲟现在人工繁殖个体水族馆到处都是也没谁敢把它引入市场,海龟的商业化,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海龟的人工繁殖,注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工作

海龟不同于绝大多数水生龟鳖类,它并不能十分适应水族箱内的生活,很多时候都只是养活而已,并不能养好,何况很多时候买海龟都是一拍脑门的事情根本不考虑后续。就算养好了,最终也很难有个好的下场,因为海龟是会长大的,而且市面上这三种长大了都不小,红海龟更是世界最大的海龟科物种,体长可达2.8m,这样的大小显然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而且,海龟并不适合混养,它是真的什么都吃,植物海绵珊瑚鱼类照单全收,连大小相仿的鹞鲼都翻过车,何况是一般混养的那些小鱼。

捕食水母,对于绿海龟而言仅仅是小事一桩

绿海龟是所有海龟中最偏向素食的物种

即使是磷海鞘这样的尾索动物,也难逃棱皮龟的捕食

所以,算了吧。养不好的东西,何必为此去糟蹋种群。它们自早白垩世而来,距今已经度过1200000个春秋,大大小小的灭绝事件它们已经熬过了七次,因为我们而栽在第八次实在是说不过去。

它们自远方而来,又将向远方而去。

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ARKive上看到这些美丽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