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习和记忆更有效、更牢靠,在学习过程中要试着进行下面三个流程:
1、编码
知识在没有进行“编码”的情况下,只是一堆信息。
我们在学完一项知识或技能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但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具体的描述一下你所学的东西,你就会有“脑海中有千言万语,可就是说不清楚”的感觉。因为我们只是“暂时性”的把知识“杂乱”的存储到我们的大脑中。
所以,在学完知识或技能之后,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知识进行编码,使其流程化,也就是梳理知识。比如把当下学习的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事物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和思考,或者建立起知识的结构图等等。(如果你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话,还是强烈建议你用纸笔或者电脑等实体工具来操作,而不是简单的在脑海里过一下。)
2、巩固。
透过上述将知识流程化之后,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丰富你脑海里的知识结构。但这些知识和技能现价段还处于“工作记忆区”,并不能一劳永逸,所以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
最好的巩固方法不是“集中练习”,而是“间隔重复”。因为前者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而后者则更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因为知识的遗忘不可避免。
当你学习完一门知识后,在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总体而言可以参考遗忘曲线,具体要考量知识的难度和你的记忆能力)稍微有点遗忘之后,再次“检索或提取”记忆,这的样动作可以让你重新触发记忆,并且巩固自己所知的东西。
3、检索。
检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
所谓检索,就是透过各种让大脑觉得有点困难的方式来深化记忆。最常见的检索工具就是测试。通过测试,我们能够检验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多次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就可以强化大脑关于检索的神经回路,形成长期记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很多书,可是真正记住的却没多少,所以总觉得读书没太大用处。你不妨这样来试试:看完一本书之后,根据书籍知识和你的读这本书的目的,设计10个考题出来,然后进行作答。等一周之后再拿出这些试题,在不看书、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作答。检查一下自己能答出多少内容,有哪些遗漏,又有哪些新的体会。遗漏的地方就去再深入了解、思考一下,新体会可以添加进自己的题库或知识库中。
这既达到了温故的效果,又起到了知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