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减减!共享单车的数量萎缩背后的利与弊

数量这一维度或者说是指标,对于各个行业、企业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社交、视频、短视频等平台,有了海量用户,才能直起腰杆融资或蜕变为巨头。很多企业也正因为享受到人口红利,才站在了风口上。而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单车数量的多少更是直接关系到其市场份额、覆盖范围及发展潜力等。

但在近段时间,“减减减”成为共享单车数量走向的主流趋势。共享单车数量萎缩背后的原因,既因政府监管加强,又由于自身运营不利。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断崖式暴跌,整个行业也将显现出全新态势。在这一态势中,利与弊都将凸显出来。

双重因素,导致共享单车数量萎缩

政府监管的加强,成为共享单车数量萎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早在2017年9月,武汉市就颁布了共享单车“禁投令”,禁止共享单车企业乱投乱放。在随后的时间中,武汉市开始实施共享单车经营企业考核评估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大幅度调减共享单车规模。

今年4月28日,武汉市发布的《共享单车经营企业第二轮考核评估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规模由两年前的103万辆锐减至75万辆。而在今年7月,武汉市要求用两个月时间将全城共享单车调减到58万辆。由此可见,政府正在压缩共享单车数量。

武汉市对共享单车数量的态度,是国内大城市针对性理念的缩影和集中体现。比如南京市就在回收20万辆破损单车并置换9万辆新车,进而减少11万辆左右的共享单车。从政府层面出发,正在依据城市可承载空间,尝试让共享单车市场从“量”向“质”转变,进而营造良好的单车出行环境。

部分共享单车严重影响市容

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关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导致难以继续增加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比如对共享单车数量严控的武汉,目前只有哈罗单车和摩拜在正常运行,ofo单车已经难觅身影——这与ofo近段时间陷入资金泥淖有直接关系。

据了解,ofo单车在武汉仅有约2万辆存量,却存在废弃、损坏、影响市容等问题。针对ofo长期无人管理现象,相关部门表示,将禁止其在武汉新增或更新车辆。

数量“瘦身”背后,利与弊纠缠在一起

双重因素下,共享单车数量在加速“瘦身”。而“瘦身”背后,其实带来了纠缠在一起的利、弊两个维度影响。

从利的维度看,共享单车数量的萎缩能够为城市环境、市容等带来积极一面。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破旧及损坏单车围城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甚至引发一系列负面体验事件。就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共接到共享单车投诉8609件,同比上升239.7%,问题主要集中在车辆行驶中遭遇故障、交通事故或交通违章后续处理不到位、还车地点争议等方面。

而在共享单车数量“瘦身”之后,既能够让市容焕然一新,还能够让共享单车与承载量相契合,带来更为顺畅的交通出行体验。

ofo落寞离场

从弊的维度看,共享单车数量减少主要是降低了相关企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经过白热化的竞争后,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共享单车企业寥寥无几,原本这是它们大展拳脚的好时机。但是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减少,相关企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或许会被业界看衰。

如果不能获得利润、证明自身是出行矩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等,现存的共享单车企业还将继续被质疑。从风口上跌落,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或许是难以接受的。

抓住时机调整自身:共享单车企业的破局之道

共享单车的数量,是相关企业的“生命基线”,也是它们“炫肌肉”的最佳方式。但如今共享单车数量萎缩,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如何在不利局面下找到突破口,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共享单车立体车库

其实,共享单车数量萎缩,未必不是好事。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摆脱过往以投放为主的粗放式运营,转而在既有的存量市场中生耕细作,对自身发展大有好处。毕竟过往以投放争抢市场份额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由此,共享单车企业的破局之道其实就放在了眼前。变则生,不变则死。(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