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瘾症者:时间都去哪儿了
早上起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不是洗脸刷牙,而是刷微博,看微信圈内朋友的更新,然后迫不及待地答复;上班后,漫无目的地利用社交公具聊天,疯狂购物、刷微博等,无休止沉溺其中。这种行为似乎能给你某种心理安慰,可是事后却没有想像中的快乐,或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远离了最初的目标。这种被称为“软瘾”的行为,其实或多或少,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影子。
小雯又失恋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败给了某个更合适对方的人,或是家庭因素、性格原因等,而是手机。相恋之初,小雯对这个有着温暖微笑的温文尔雅的男孩十分倾心,但相处一段时间后便有些忍无可忍。他似乎片刻也不离手机,看电影时,不时地掏出手机玩会儿;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心不在焉地应付着谈话,一边则目不转睛地瞄着手机……有时小雯觉得,自己在他的QQ或是微信上留个言,都远比站在他面前更能引起他的注意。
分手时,小雯给他转载了一条网络上很红的段子:“如果有来生,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宁愿做你的手机,那样的话,你会每天都把我捧在你的手里,把我贴在你的脸上,把我放在你的唇边,我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所有,如果有一天,你匆忙间把我忘在哪里了,你会着急地四处寻找。不是我粘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
他也着实很受伤,没有想到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竟然成了恋爱路上的绊脚石,后悔、道歉、表白、送礼物,用尽一切办法试图挽回小雯的心。小雯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他能改掉手机依赖的“软瘾”。这正是他努力想做到的,但似乎有些困难。
看似正常的软瘾
“软瘾”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新名词,指一些强迫性习惯、行为,主要表现为耗费大量精力、财力,事后后悔却难以摆脱的行为模式。它有别于对毒品、赌博或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
通常情况下,像看看电视、逛逛商场、喝杯咖啡、玩会儿游戏、打打麻将,这些正常的爱好或行为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并且也不需要花太多代价。即使对某个事情有特殊的喜爱或者偏好,也无可厚非,只要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大于危害,就不算软瘾。
然而,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总之,在软瘾的支配下难以自拔地耗时耗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却难以摆脱,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
你确定没软瘾吗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相应的心理动因。如果过分压抑某种需求,就会在其他方面明显地凸现出来。多数情况下,许多人是在借此逃避某些东西,或者排遣内心的情绪困扰。
例如,当人们在工作上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会感觉烦躁、有压力,这时候去看电影会体验到放松,并暂时忘记工作中的问题;以后再遇到困难、麻烦,他会再去影院寻求解脱,这样很容易形成依赖,也就是上瘾了。长时间上网聊天,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人际关系不理想;沉迷于游戏,可能是对周围环境不满或内心空虚;很多人在郁闷时喜欢吃东西,难以控制,可能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和焦虑。
怎样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患有“软瘾”呢?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花了多少时间?我的动机是什么?它让我感觉怎样?如果它带给了你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动力,能让你感觉到生活的意义,那就不算是“软瘾”。如果这些行为让你感觉能量耗尽、麻木沮丧,那就很可能是染上“软瘾”了。
给软瘾开张处方
自我反省 首先要经常自我反省,这些行为是不是过度了?有没有干扰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需要激发了这种沉溺的行为?进而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寻找替代措施 要下定决心去改正,但不要直接剥夺内心的需求。当你感觉烦躁、想要轻松一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更健康的活动来代替,比如练习一会儿瑜伽,去户外走走。这些都能带来良好感觉,让自己恢复能量。
制定可行规划 戒掉软瘾非一朝一夕。制定更加清晰明确的小规划,培养好的习惯,而不要急于求成。比如打算看完一本书,就规定一个具体的数字,若决定每天看10页,那就在看完10页之前不要放下书去尝试其他东西;或者,每天运动多长时间,一周坚持几次这样的运动等。
充实生活 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果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予并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让生活充满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软瘾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
(王雨泽荐自《家庭医学》)
责编:高冗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