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项羽在后人的评价里是针锋相对,又水火不容?

项羽何能颠倒众生

历史上没有哪个人物像项羽一样,在后人的评价里是如此的针锋相对,又水火不容。喜欢他的人由喜欢而生出爱慕,由爱慕而成为“铁粉”,谁说他一句不是,便怒目相向;不待见他的人可以无端生出痛恨,谁说他一句是,就立马黑脸。项羽作为一个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为何能这样颠倒众生呢?

项羽这个人的确有其可恨之处。

他嗜杀成性,暴虐无行。从襄城(今河南襄城)到城阳(今莒县),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到成阳,再到齐国,一生征战,五次屠城。

他刚愎自用,任人唯亲。韩信、陈平、英布等都曾是他的手下,因不能人尽其才,纷纷离去,加入了刘汉集团;一个尽忠善谋的范增,竟然因一个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离间计”而轻易放逐,贬死途中;而他的叔叔项伯,处处吃里爬外,却始终大权在握。

他勇武有余,谋事不足。他喜欢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战场上虽称“常胜将军”,但在战略决策上无胸襟、无远见、无韬略,鼠目寸光。

上述几点,可以说是项羽的过失和缺点,也可以说是他最后兵败的原因。虽如此,但是项羽也有可爱之处。

他心无城府,快人快语。秦始皇东巡游会稽途经吴县,项羽围观后表现出来的不是卑微者的敬畏和仰慕,而是嚷嚷道:“他可取而代之!”简直豪气冲天!广武涧前,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他隔涧当众对刘邦喊道:“天下连年征战不止,不过仅是你我二人相争罢了。我愿与你单挑,一决雌雄,谁赢谁坐天下,免得老百姓枉受战争之苦。”这样直白的话也只有性情如项羽者才能道出,老谋深算、虚情假意如刘邦者,是不会这么爽快的。

他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为了解救巨鹿之围,他引兵渡河,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誓死不还。乌江边上,他十万之众最后只剩下二十六人,他还谈笑自若,分兵作战,与汉军进行最后的比拼。

他英雄惜英雄,无论尊卑贵贱。“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樊哙持盾强入宴会厅,撞倒数名卫士,对项羽怒目而视。项羽作为一统诸侯的霸王,不但不怪罪樊哙无礼,反而惺惺相惜,又是请他喝酒,又是请他吃肉,还兴奋地赞其“壮士”,真乃性情中人。

他英雄爱美,情深义重。项羽一生,阅人无数,抢得的珍宝也无数,但他最爱的只有虞姬和乌骓马两样,一生不变。在虞姬面前,他常表现出男人多情和英雄气短,在生死关头,他与虞姬唱和,一咏三叹,充满着对爱人、对生命和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垓下之战,除了战火与马鸣、重围与追杀之外,还有英雄长歌,美姬应和,爱人挥剑自刎,霸王怆然泣下。这些唯美的画面,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一次次给后人以冲击,催人泪下。

项羽是秦末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在历史的星空中曾闪烁出最耀眼的光彩,以至引无数后人竞折腰,为其叹息,为其垂泪,为其鸣冤,为其立传。历史上颠倒众生的英雄不乏其人,秦有蒙恬,漢有韩信,三国有关羽、宋有狄青、明有袁崇焕等皆是,而以项羽为最。李清照《夏日绝句》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英雄项羽的悲剧结局,表达了深深的惋惜,可见,李清照也是他的一名忠实“铁粉”。

(罗浩楠荐自《知识窗》)

责编:Ester

作者:晏建怀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