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喜欢做呢
娃开始进入叛逆期,各种不听话,各种对着干,不让做的事情就是非要尝试。于是,爸爸妈妈开始各种生气,各种上火,各种头疼......
为什么养育过程中总是出现亲子对抗情景?父母所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喜欢做呢?
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
孩子刚出生不久,什么都不懂,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你一件件去教。如果用数学集合来表示的话,此刻你的认知和见识是“真包含”他的,所以他在你身上只有汲取,他的眼里也自然只有无条件听从和崇拜。
但当孩子进入两岁后,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他慢慢接触到外界事物以后,他在某些方面的见识就迟早会游离出你的集合范围,他会渐渐发现,原来你不是他心目中的超人,你有很多不懂,多得超出他想象,此时就衍生出他对你的质疑,也就是你口中的“不听话”。从本质上来说,当他不听你的话时,说明他内心的想法已经同你的话之间产生了矛盾,不愿再继续盲目听从你的指挥。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孩子三至六岁期间,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如果孩子不听话的时间提前,是一件好事,这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在汲取知识的时期稳步行进。
禁止,其实也是一种诱惑
家长反复的提醒(唠叨),常常是强烈的暗示。当爸爸妈妈反复提醒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暗示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深处,表面上的禁止,变成了一种诱惑。
为了体验禁止创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给自己的腿下个禁止动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种特别想动的冲动,看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期间有哪些感受。
禁止也一样,当禁止发出,你便会立刻会打破个体内在的平衡状态,从而创造出一种可以相抗衡的冲破禁令的力量。即禁止激发了你心中的好奇,越是禁止,你就越想探究在“禁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孩子也是一样,你禁止的东西,便是他的好奇所在。为什么好端端地东西不让碰呢?碰了会怎样?为什么不能踢被子呢?为什么妈妈拿的小药丸不让我尝尝呢?
当父母被内心焦虑驱使着发出禁止时,通常对孩子是无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担心的方向发展。一个两岁的孩子,他抓到了父亲新买的苹果手机,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开始啃,他显然想要通过嘴这个器官,来认识一下这个父亲深爱的家伙。忽然父亲看见了,急忙叫停“不许扔”,话音刚落,手机也應声被扔出落到地面。父亲惊得张大了嘴巴,孩子便特别有成就感。在他看来,你的禁止变成了一种诱惑,他的好奇得到了满足:就要看看扔了手机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凡是被抗拒的,都会持续
凡是被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抗拒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常常看到抗拒父母的孩子,他们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操控;他们让自己变的更糟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抱怨和批评。
孩子抗拒父母的方式不外乎:你讨厌我做什么事情,我就偏做!你除了批评我,还能怎样?我倒要看看你的底限在哪里。这样的对抗导致双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父母愈加生气,孩子愈加叛逆。
因此,如果你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情,请先做好孩子的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种柔和的方式告诉他,记得一定不能做强化反应哦!
(摘自竹兜育儿)(编辑/紫苏)
来源:《海外星云》2018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