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有三位位居权力之巅的女性,吕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这三位女人,都是个顶个的非凡人物,吕雉开辟了封建王朝女人当家之先河,武则天则是成功加冕,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而慈禧太后,更是在封建皇权和男权发展到极致之时,最终脱颖而出,统治清朝长达48年之久,是绝对的“无冕之王”。
本专栏以清史为主,因此我们主要表一表慈禧太后。对于,慈禧这样一位拥有“另类”人生的女性,我们必然会有一个疑问,她凭什么?且看下文。
身处男权世界的女子,想要出人头地依附一位有地位的男人,绝对是最佳捷径。如何能让有地位男人成为自己强有力的靠山?对于女子而言,需拥有四大优势条件,即美貌出众、才华横溢、出身高贵和工于心计。显然,美貌与出身是父母给的,自己不能做主,而才华和心计就得看自己修炼程度了。那么就这四个条件而言,慈禧究竟具备几个呢?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具备条件是哪一个呢?我们先从慈禧的出身说起。
图1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关于慈禧的出身,可谓是众说纷纭。
有说慈禧出身在湖南的、安徽的、山西和内蒙呼和浩特等等,甚至关于慈禧的民族,还有流传慈禧不是满族人,是被满族家收养的汉人女子这类不靠谱之说。
为什么慈禧之出身会有这么多流言蜚语呢?主要原因就是正史典籍中,并没有明确地记载慈禧出生地,再加之慈禧一生强势,受到慈禧整治和打压之人不在少数,而且她本人更是祸国殃民之罪魁祸首之一,所以想要“黑”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她去世和大清王朝灭亡之后,慈禧被“黑”空间和市场空前提高,各路野史八卦漫天飞舞,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慈禧真实的出生地是哪里呢?学者们根据其他相关史料,例如慈禧妹妹当年选秀的排单等等,分析慈禧应该出生在北京,是满洲镶蓝旗人。父亲惠征是一位小官,也就是说慈禧家庭出身十分平庸。比起和她同时选秀进宫的钮祜禄氏,也就是慈安太后,出身差距“十万八千里”,慈安的父亲是世袭三等公爵,虽然慈安本人乃庶出女,但是家族背景之显赫,绝非慈禧可以匹及。
图2 慈安太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
了解了慈禧出身并不显赫,那么慈禧容貌如何呢?
关于慈禧的容貌,那真是“有图有真相”了,但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慈禧照片都是其晚年,年龄应该在65岁往上,已属于“老太太”时期了。照片中的慈禧尽管已进入老年,但是雍容华贵的气质还是显露无疑,至于她容貌的美丽与否本,是见仁见智之事。现在有人使用现代科技“还原”慈禧年轻时容貌,虽非闭月羞花,但也是花容月貌,可是在PS技术应用之广泛的当今,“还原”也仅供参考。
以咸丰皇帝喜好美色和与现存同时代满洲贵族女子照片对比而言,年轻时候的慈禧,绝对是不丑的。本人妄自评价,慈禧容貌在咸丰皇帝众多嫔妃之中,应属于中上等,比较漂亮,但“绝色”绝对言过其实。
就这样一位出身平平,容貌不错的慈禧,在她十七岁那年,也就是咸丰二年,参加了选秀。以前皇宫选秀与当今选美,不尽相同,至少选秀女的服饰绝对是保守而朴素。慈禧经过层层选拔,被选中入宫,初封贵人。“贵人”乃大清后宫第六等(共八等),慈禧的起点并不高。
图3 慈禧17岁入宫,垂帘听政统治中国47年
如此来看,出身与容貌对与慈禧的成功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那么似乎才华和心计成为慈禧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慈禧就是生活在,对女性极度抑制的年代,所以慈禧早年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这一点在慈禧掌管国家大权之后得到很好印证,在慈禧亲手书写的一些奏折文件中,错别字比比皆是,足以说明慈禧的文化水平。虽说慈禧文化水平一般,但是却练得一手好字,也就是说慈禧书法水平相当可以。
别小看了慈禧的这一才华,正是因为她写得一首好字,在受咸丰皇帝宠爱之时,有机会给皇帝代笔朱批奏折(慈禧必须依照皇帝口授而批复)。尽管,慈禧代批多是一些“准奏”,“知道了”一些例行公事类型的奏折,但已然有了解除国家政事的机会。事情都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了解了例行公事,就有机会参与机枢。所以慈禧在书法上的强项,成为了慈禧成功的“敲门砖”。
图4 慈禧的书法作品
书法好,仅仅是慈禧能够染指政事的前提,肯定不能够称之为必要条件或者是先决条件,如此推知,工于心计才是慈禧成功之秘诀!慈禧的心计有多深呢?我们不妨分为三个阶段了解一下慈禧心计之重。
第一阶段,即咸丰皇帝嫔妃阶段。
这个阶段,慈禧完成了咸丰皇帝所有女人都没做到之事,就是给咸丰皇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而这件事也充分展示了慈禧的心计。
根据记载,年轻的慈禧有痛经的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对于自己怀孕很不利。但是,时为贵人的慈禧又没有权力找太医医治,所以她就借助伺候皇帝高兴之际,跟咸丰皇帝说自己近来脾胃不适,请求皇帝安排太医给自己瞧瞧病,咸丰皇帝欣然同意。慈禧利用这次机会使得自己的病况得到一定缓解,为了掩人耳目,慈禧更是不惜重金贿赂太医不对此事宣扬。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慈禧成功怀孕跟太医医治有关,但是足以反映慈禧为了能够上“C位”,确实是用尽心机。
图5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
第二阶段,即初为皇太后阶段。
咸丰皇帝热河行宫驾崩,生前任命“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八大臣”一上任就对慈禧及慈安两宫太后咄咄紧逼。慈禧再次展示自己的心计,她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取得慈安太后支持,其次想方设法与北京近枝宗室亲王奕訢和奕譞取得联络。
最终,仅一月有余就将“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成功“垂帘听政”,开启统治大清王朝模式。此时不过二十七八岁的慈禧就有如此手段,足以令人不寒而栗,惊起一身冷汗。
图6 慈禧革职恭亲王奕訢谕旨手迹
第三阶段,即大权独揽阶段。
如果说“顾命八大臣”之愚蠢让慈禧钻了空子,那么,与慈禧共同策划并发起政变的“鬼子六”恭亲王奕訢,应该算是个聪明人吧,在慈禧跟前,照样是一位“政治矬子”。同治四年,慈禧略施小计就“摘”了奕訢“议政王”的帽子,仅保留其军机处领班职务,奕訢一下子由原本与慈禧平起平坐的当家人,变成了慈禧的“管家”。
奕訢忍辱负重,朝野地位略有上扬之时,光绪十年,慈禧来了个“甲申易枢”,直接罢黜奕訢一切政务,成了闲散亲王退居二线。直到皇族二十年,因甲午战争失利才被启用,但是的奕訢完全与站在慈禧一边,绝无再与慈禧意见相左之时。奕訢的“温顺”也许是个人立场所为,但是不难看出,几经沉浮的老王爷早已没有了与慈禧较量的心气。
光绪二十四年,奕訢薨世,从此“理论上”与慈禧争权之人,只有光绪皇帝。就在奕訢病逝同年,慈禧策动戊戌政变,将准备大搞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光绪皇帝彻底变成“符号代码”。从此,慈禧扫除一切潜在威胁,成为权力拥有之绝对权威。
图7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绪皇帝
慈禧穷尽其心计牢牢地将权力攥在掌中,单从这点来看,慈禧无疑是一位人生赢家。然则,慈禧在享受权力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同时,也承受着权力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因为权力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她的养子光绪皇帝对她仅有畏惧而毫无亲近之感。她的妹妹也就是光绪皇帝生母,因为思念唯一儿子而对慈禧怀恨终生,最后郁郁而终。至于,朋友和伙伴对于慈禧来说,那就是“奢侈品”,当然她也不需要。
光绪三十八年,74岁的慈禧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处于权力之巅的女人,其中冷暖恐唯有自知。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