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其实有哪些逻辑问题?

记得上次和一个哥们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位清洁工的对话。

当时那个男人好像刚扔了一个烟头,碰巧清洁工就在旁边扫地,看见这么有恃无恐地藐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清洁工就拦下了那人:“我这才刚扫过呢,那边有垃圾桶你看不见?”男人一本正经地答道:“如果我们都不扔垃圾的话,你们就失业了”。

这个对话我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并不是全然因为这个人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还理直气壮,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发现男人的这个对答我好像无力反驳,就好像无意之间吃了一颗酸枣,既无法吐出来,也不能去找卖枣的算账,所以那酸味就一直记得。

而要解决这种当年想反驳却如鲠在喉的感觉,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其中的逻辑错误,二是找出一个反驳的方式。

先请大家回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小的时候,有时我们正在打游戏,然后你妈走过来说:“你怎么在玩,不去做作业吗?”“我现在不想做”“你现在不想做,下午也不想做,晚上也不想做,那你什么时候做呢?”这话是不是听着挺累的,但幸亏这是自己的妈,还可以用一句“你烦不烦啊?”搪塞过去。

好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呢,因为这个对话跟前面那个都犯了同样的逻辑错误——滑坡谬误,也就是把一个事情的影响继续推导下去,扩展到更多的地方,引申出一个更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更大的影响在现实中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我现在不想做,并不能说明我待会不想做,以后不想做。同样的,如果我不扔垃圾,并不能引申到所有人都不扔垃圾,以及最后清洁工都会失业这样的一个“严重后果”。当然了,就算都不扔垃圾清洁工也不会失业,就算失业了也并非是坏事,但是这是后话了。

我们看出了其中的逻辑错误,第一个问题算是解决,但是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呢?难道我们要用这些长篇大论去说服他吗?其实想想效果也不会好。

因为看似这个话是讲道理的,实际上则是毫无逻辑的诡辩。那么对于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你去跟他讲道理就是没用的,这个时候你应该采用他的逻辑,然后用这个同样的逻辑去推导一个更离谱的、对他不利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打不打得过别人的问题,回答可以是这样的:“那你也别在家睡老婆了,多出来睡一下,不然酒店行业也该失业了”。

最近重温了一下儿时的记忆,武林外传。说“儿时”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年轻一些,说“一下”也很准确,因为我还没有那么怀旧,所以就看了一集。

这一集讲的是白展堂他娘,江湖人称白三娘,来到了同福客栈,开始是偷了42颗官印引自己的儿子出来,后来在同福客栈待下过后就闲的蛋疼开始折腾她以为的儿媳——佟掌柜。白展堂出言相劝,本来没说什么,但是一开口白三娘就会叨叨:“儿长大啦,儿大不由娘,翅膀硬了,也不管为娘了……”

这剧要是再晚几年搁到现在来拍,白展堂估计会说:“娘,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本来这剧穿越地就脑洞,这么做也是有可能的么。

为嘛说是套路,因为这话在现实生活根本就不鲜见,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听过这样的话,一般当自己的娘拿出这样杀手锏的时候,我们就得识趣得闭嘴了,再说下去只能让自己更尴尬。

但是实际上,她们是犯了这么一个逻辑错误——诸感情谬误,即跳过对事物事实和逻辑层面的分辨,转而扯到感情或者道德,想在这上面占据一个高位。在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种内疚引导,从逻辑上来讲,这是一种逻辑谬误。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集体歇斯底里的混乱,比如抵制日货那段时间有人砸日本车,两个人明明在讨论,讨论着其中一个人就质问:“你居然这样想,你还是中国人吗?!”我去,你这话都说了,那我只能用赵本山的一句话回答:“这都玩命了,我可不玩了···”。

怪不得有人说:“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郭德纲其实就讽刺过用这种逻辑错误批评他的人——“你跟他说艺术他跟你讲道德,你跟他讲道德他跟你说品味,你跟他说品味他跟你说文化,你跟他说文化他跟你讲孔子,你跟他讲孔子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当然了当然了,拿娘的那个事情出来只是做个引子,和后面说的这些都没有可比性,赶紧给娘道歉:“娘,您说的都对!”。

“我有一个朋友······”

打住吧您呐,知道你要说什么了。

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些人会搬出自己各种认识的人,用“我有一个朋友”体来支持自己的论证。你说中医不好,那好我告诉你“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中医,他治好了多少人”;你说知识使人进步,那我就告诉你“我的一个朋友如何高中辍学年薪百万”;你说聪明的女生惹人喜爱,那我给你讲讲“我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们的故事”···

就像这种拉出一些可疑的人来给自己的论点背书的,我们叫它——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说自己的朋友这种还比较明显,更为隐蔽的做法是打上“专家说”“XX研究表明”等的标签,但是哪个专家?什么机构?研究的出处在哪?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是不是只有有选择性地报告了他的结论?有没有边界条件?你说的这些会不会只是你找来的极端个例?我们统统不知道,只有“专家说”这三个字是你的“铁证”。

这已经闹出了很多笑话,不是么,养生节目不就这样?很多广告不就这样?弄一帮看着很“正确”的专家在上面信誓旦旦。

(Titaniasky 作品)

上面说的逻辑谬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就是这么开始的,现在叫开始后了,当然我觉得很多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也是开始后了,那样的话就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理性是一颗种子,不需要有人一直教,也许只需要一个触动,就可以让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当年给我这颗种子的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原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脑子有话讲  我们思考,原创,共享;讲道理,讲故事。

朋友们,搜索并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的内容和更好的阅读体验!